1936年,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也使抗日走上了统一的道路。 然而,他们二人的行为却彻底惹怒了蒋介石。 在蒋介石被释放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将张、杨二人囚禁起来。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张学良被带往台湾继续囚禁。 而杨虎城在被囚禁了12年之后,被国民党残忍杀害。 与他一同牺牲的,还有妻子谢葆真和他们的两个孩子。 ![]() 杨虎城 在他们眼中,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然而,在杨虎城牺牲的那一刻,他唯一挂念不下的,还有家中的妻子张蕙兰以及自己的六个孩子。 杨虎城与张蕙兰 张蕙兰是杨虎城的第二个妻子,他们的结合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张蕙兰是陕西蒲城人,她的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就连杨虎城也在他那里养过伤。 当时,张蕙兰的父亲深知杨虎城的报国热情,也产生了敬佩的心理。 ![]() 于是,在那种“宁为君人做小,不为小人做大”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他就把自己的独女送进了杨家。 从此以后,张蕙兰就在杨母身边长大,杨母对乖巧可爱的张蕙兰十分喜爱,便同张父给两个孩子订了亲。 1919年,杨虎城回家探望母亲的时候,才知晓这段姻缘。然而,早在1916年,他便与罗培兰结为了夫妻。 不过,母命难为,再加上定亲的消息已经是人尽皆知,如果张蕙兰不嫁给杨虎城,那么她所遭受的流言蜚语将难以想象。 ![]() 在这种情况下,杨虎城只得与张蕙兰完婚。 但是婚后不久,杨虎城便离家外出征战,张蕙兰便在家中照顾杨母。 对于杨家的长辈,张蕙兰尽心尽力,可以说,她的贤惠在当地都是有口皆碑。 1922年,杨虎城在外征战,妻子罗佩兰身怀六甲,实在是不适合跟着他到处奔波。 万般无奈之下,杨虎城只得将她送回家中。 ![]() 罗佩兰与孩子 按理说,罗佩兰与张蕙兰二女共侍一夫,不免会产生矛盾。 然而,在罗佩兰进入杨家的时候,张蕙兰便亲切地称呼她为“姐姐”。 在杨虎城离开的时候,张蕙兰告诉他:“你安心在外,家中一切有我照顾呢,你就不用担心了。” 从此之后,张慧兰不仅照顾杨母,还细心地照顾罗佩兰。 没过多久,罗佩兰便诞下了丈夫的长子。 杨虎城在得知这一喜讯后,给孩子取名为拯民,出自于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 一是表示自己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佩,二则是希望孩子能够像他的名字一样拯救民众。 ![]() 之后,罗佩兰回到了丈夫那里,而张蕙兰继续在老家照顾杨母。 1924年,罗佩兰又诞下了一个女儿,但是生产后的她身体愈发虚弱,经医生检查,她患上了肺结核。 更重要的是,这种病会传染,为了孩子的安危,杨拯民只能送回老家让张蕙兰抚养。 然而,在动荡的岁月里,杨虎城的家人也遭受着威胁。 1926年,由北洋军阀领导的镇嵩军强攻西安不成,便打算从杨虎城的家人下手。 ![]() 闻此消息,张蕙兰带着一家人匆忙逃亡,在这一过程中,罗佩兰不幸病逝。 在临终的时候,罗佩兰拉着张蕙兰的双手,请求她照顾孩子。 而张蕙兰则双眼含泪地答应了她:“姐姐,我以后一定会把这两个孩子当自己的孩子照顾,你放心好了。” 只不过,虽然张蕙兰如此深明大义,但是杨虎城身边站着的,却始终不是她。 1930年,杨虎城在陕西任职,就在这个时候,在杨虎城旁边的,则是他的新妻子谢葆真。 ![]() 谢葆真 当时,杨虎城不忍家人在乡下受苦,便将张蕙兰等人接到了西安。 凡是任何一位女性,都不愿与别人分享丈夫,但是识大体的张蕙兰并不愿意杨虎城为难,便带着两个孩子还有杨母去了另一个公馆生活。 到了这时,杨虎城与张蕙兰结婚也十年有余,大多数时间两人还是分离的状态,又如何谈论爱情呢? 在杨虎城心中,他对张蕙兰只有感激之情,感激她照顾母亲,抚养两个孩子。 好在这一年,张蕙兰也生下了自己的孩子杨拯仁,这对她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安慰。 ![]() 杨虎城与长子、长女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193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上演了。 只不过,之后蒋介石被安然释放的消息传出来后,杨母直接病倒了。 她深知蒋介石的为人,恐怕儿子会遭到蒋的报复。 杨虎城又如何不知“放虎归山”的道理,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只有蒋介石安然无恙,才能让国共两党达成合作,才能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 只不过,西安事变的复杂情况让杨虎城也病倒了,这下子,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都压在了张蕙兰的身上。 她整日忙得团团转,结果却忽视了自己的儿子患上了猩红热。 当她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是回天乏术了。 这件事情给张蕙兰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导致她的精神状况出现了问题。 由于杨虎城当时还受到蒋介石的监视,杨拯民便带着蕙兰母亲去北平看病。 在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前夕,他告诉自己的长子:“我这辈子,最愧疚的就是你的蕙兰母亲。从她嫁到咱们家起,就一直在为这个家奉献,我却不能回报给她什么。” ![]() 然而,等张蕙兰清醒过来的时候,杨虎城已经被蒋介石囚禁。 而谢葆真为了救他,也被捕入狱,同时还有他们的儿子杨拯中和女儿杨拯贵。 1949年,重庆解放之后,杨虎城、谢葆真以及两个孩子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得知消息的张蕙兰悲愤不已,躺在床上滴水不沾,但是这个家还是要靠她撑下去。 ![]() 与此同时,杨、谢二人的四个女儿也被送回了家中。 原来,当年谢葆真被捕前,将四个孩子送到了母亲家中,但是随着老人年纪越来越大,实在是无力照顾孩子,只能又将他们送到张蕙兰这里。 从此,张蕙兰便肩负起了独自照顾六个孩子的重任,再未改嫁。 要知道,这几个孩子都同她没有血缘关系。 ![]() 对于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张蕙兰同他们相依为命,将他们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对待。 晚年的时候,张蕙兰也继续丈夫的事业,为新中国的发展发光发热。 1993年2月,在张蕙兰临终的时候,受她照顾的孩子们都依偎在她身边。 虽然张蕙兰没有生育他们,但是养育之恩大过天,这几个孩子都十分孝敬她,尊称她为恩母。 ![]() 张蕙兰与儿子杨拯民、儿媳陈因 而张蕙兰的挽联中,“敬老”与“抚幼”是这个农村女子做得最好的两件事,在她的养育下,杨虎城的孩子们也都一个个成才,为国家做出贡献。 长子杨拯民:婉拒彭德怀安排工作 杨虎城一共有十个子女,除了早夭的杨拯亚、病逝的杨拯仁以及同他一起牺牲的杨拯中和杨拯贵,剩余的六个孩子都在蕙兰母亲的照顾下长大。 长大后的他们都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在各个领域中为祖国而奋斗。 杨拯民是杨虎城将军的长子,他的生母为罗佩兰,却从小被张蕙兰抚养长大。 西安事变之后,杨拯民对国民党失望至极,遂去往延安,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 杨拯民 在之后,杨拯民实现了父亲的期望,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去,拯救中华儿女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如果杨拯民继续在军中任职,也应该有不小的成就。 然而,他却不甘于安稳的现状,而是要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于是,杨拯民向老上级习仲勋同志请求:“如今国家急需经济建设方面的人员,因此我想去大西北搞工业,最好能去玉门油矿。” ![]() 彭德怀 要知道,杨拯民是当时少有的文化水平较高的师级干部,恰好当时彭德怀也希望这个人才能够去西北野战军当参谋长。 但是杨拯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想要去艰苦的大西北工作。 玉门油矿,在解放初期的时候,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油矿地之一。 只不过,在杨拯民到来之前,油矿的发展并不是很好。 在杨拯民到来之后,一心投入到油矿的发展中去,在他的努力下,玉门油矿从原来十几万吨的年产量发展到年产一百万吨的大油矿。 ![]() 玉门油矿 可以说,在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杨拯民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代功臣。 1958年,杨拯民在去往四川地区开辟新的石油战场时,先回西安看望了母亲。 结果,他却接到了被任命为陕西省副省长的通知,这还是当时陕西省委书记张德生同志专门从周总理那里要的人。 从此以后,杨拯民就开始了行政工作,一直到他离休。 其他各有出息的子女 杨拯坤是杨虎城将军的长女,与哥哥杨拯民一母同胞。 而杨虎城在给这个女儿取名字的时候,寄托的是“拯救乾坤”之意。 ![]() 在杨拯坤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苏联文学作品,再加上她的国民教员是一位共产党员,经常给他们讲述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思想。因此,革命思想从小就深种杨拯坤的心中。 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的子女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当时,杨拯坤隐姓埋名,化名为周盼,并加入了中国解放先锋队,同她的哥哥一样投身到抗日救亡的事业中。 ![]() 1938年,年仅15岁的杨拯坤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那段黑暗的岁月中,张蕙兰告诉她:“国民党这里不安全了,你去延安找你哥哥。” 杨拯坤在来到延安之后,就一直为革命事业而奋斗,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杨拯坤同丈夫王顺桐负责的西安城文化出版出版机构。 在他们的努力下,西北地区的文化事业充满了生机。 ![]() 杨拯坤夫妇 1952年,杨拯坤又被调入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由她负责编辑的刊物总是深受读者的喜欢。 其中,她负责的《宣传通讯》更成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好帮手。 杨拯美是谢葆真的第一个孩子,同时也是杨虎城的次女。 在她四岁的时候,父母就被蒋介石囚禁起来,她只得在外婆的身边开启了颠沛流离的生涯。 ![]() 即便如此,杨拯美是听着父母亲的光辉事迹长大的,她从小就对共产党有所向往。 1948年,16岁的杨拯美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并为即将到来的新中国而进行秘密活动。 1953年2月,杨拯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同时,她还想要提升自己的学历,并考入了中国人大,由于她当时决心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而奋斗,便选择了工业经济系。 在毕业之后,杨拯美追随自己哥哥的脚步,毅然决然地来到了条件艰苦的大西北。 ![]() 她在这里工作的时候,甘肃新建了多个重要工厂,促进了甘肃的繁荣发展。 杨拯英是杨、谢的二女儿,在她的父母遇害的时候,杨拯英才两岁,因此她对父母的印象只来源于好不容易才保留下来的照片。 在1959年,已经在市委工作了十年之久的杨拯英迎来了党组织提拔的机会。 然而,面对这份别人挤破头也想要的机遇,杨拯英拒绝了,随后便去往了基层工作。 ![]() 1981年,杨拯英来到陕西省,研究父亲发动西安事变那段历史的全过程。在之后,她又连续担任了当地4届政协委员。 2021年9月17日,杨拯英因抢救无效逝世,享年87岁。 杨拯汉同样是杨、谢二人之女,在父母亲被害的时候,杨拯汉对父母也没有太深的印象。 由于她们的外婆担心她们会因为杨虎城之后的身份遭遇迫害,于是从小就叮嘱姐妹四人:“你们在学校的时候,千万不要说自己父母的身份,要是有人问起,你就说父母都在国外生活。” ![]() 当时,杨拯汉在读小学,有一次学校让填家庭状况,她谨遵外婆的教诲,在父亲一栏填下了叔叔的姓名。 她的班主任发现后,专门将她叫到办公室,随后严肃地告诉小拯汉:“拯汉,你知道吗?你的父亲是为了人民而牺牲的,在西安事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是我们整个国家的英雄。你父亲的名字叫杨虎城,你怎么连父亲都不敢承认?” ![]() 听完老师的话后,拯汉泪流满面,直到这一刻,她才真正地了解了父母所做的事情是多么的伟大。 在结婚之后,杨拯汉追随丈夫去往新疆进行经济建设,过得十分低调。 杨虎城的五女儿杨拯陆也同自己的父辈一样,为了中国的发展而牺牲了自己。 1955年,刚从大学毕业的杨拯陆便申请来到新疆进行石油调查。 由于地质考察可能存在危险,当地的领导考虑到她是爱国将领的后代,便让她留在办公室工作。 ![]() 杨拯陆 然而,得知这一消息的杨拯陆找到领导:“地质工作最看重的不就是实践吗?我到新疆之后,还没去过戈壁滩看一眼呢,你们怎么能让我在办公室里呢?” 于是,领导又只好将她加到了地质调查的队伍中。 在条件艰苦的野外进行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杨拯陆的工作是地质详查,就是在地质界带每隔250米的地方,就要填一个地质点。 因此,他们几乎要爬遍这里的每座山头。 虽然山并不算高,但是架不住一座连着一座,甚至还出现从山上翻下来的情况。 ![]() 那个时候,别说她一个刚来的女性了,就连队里的男同志都累得够呛。 然而,杨拯陆累并快乐着:“广播员的嘴,侦查员的腿。既然我们当了侦查员,那就得把腿劲儿给练好了。” 在工作的时候,杨拯陆刻苦耐劳,很快就甩开了同期学员一大截。 而她的努力也获得了回报,带领了一支小队进行石油勘测。 1958年,杨拯陆像往常一样带队出去勘测,然而,原本晴空万里的天气却突然阴沉起来,气温也骤降到了零下。 只不过,当司机去接出工组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杨拯陆和技术员张广智。 ![]() 在茫茫戈壁里,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直到第二天,他们才终于找到了杨拯陆和张广智的尸体。 杨拯陆被发现时,身体还朝着基地的方向匍匐着,却再也没有了呼吸。 而在杨拯陆的胸前,还贴身揣着当天的地质图。 年仅22岁的杨拯陆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片戈壁,又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 为了纪念杨拯陆,在1982年,一种全新的地质构造以她的名字命名,被称为“拯陆背斜”。 在杨虎城牺牲之后,抚养丈夫与其他女人的孩子,张蕙兰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并将孩子们培养成国家栋梁。 直到去世后,她才得以葬在杨虎城的身边。 虎父无犬子,杨虎城的孩子们虽然没有在父亲身边待多久,然而,在他们血脉之中流淌的,则是为国为民的信念。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为新中国的发展奉献一切。 参考文献: 史海钩沉:杨虎城的三次婚姻生活 石油人物:石油女英雄杨拯陆 党史博览:张蕙兰:令杨虎城下跪的贤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