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老电影中的草原之歌

 空谷幽兰80 2022-05-29 发布于广东

银幕上的“草原歌声”

在我国的银幕上,草原音乐是非常有民族特色的,下面就介绍几首优美的草原歌曲

《敖包相会》

图片

  这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中的插曲。《草原上的人们》这部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草原上的青年猎手胡合、加米扬和张玉喜因打击日寇被蒙奸官布逮捕。在战友的掩护下胡合逃脱了,为了参加游击队干革命,他离开了怀有身孕的妻子秀芝,把战友的女儿托付给母亲。十年后,胡合回到家乡担任区委书记。而官布的儿子道尔吉挑拨拉战友女儿的养母西宁布反对开采白云鄂博。一天,拉西宁布家着火,张祥为抢救拉西宁布的儿子身负重伤。拉西宁布揭露了道尔吉的罪行。秀芝随去鞍钢学习的工人一同到来,在欢迎学习人员归来的晚会上,她与胡合终于相认,全家人幸福地团圆。

  敖包原意是指我国蒙古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用做路标或界标的石堆。在影片中,敖包则成为恋人幽会的地方。这是一首美丽的情歌,歌词以问答的方式写成,并以男女声对唱的形式演唱。歌中唱道:“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在我国,民族传统习惯认为: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此时是亲人相聚的最佳时候。此处以借景抒情的方法,唱出青年郎君对美丽心爱的姑娘的盼望之情。同时,词作者还以“天上的雨水”和“海棠花”比喻妹妹离不开情哥哥,以此表现姑娘对郎君深深的爱恋。歌词语言优美、深情,其比喻手法的运用,生动表现了蒙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和地方语言的特色。旋律运用五声羽调式,由四乐句组成一首尾呼应的乐段。特别是开始两句,以切分音八度大跳的手法即图片来形象描绘月亮升起,好似对亲人的呼唤;后两句又以三、四度的上下移动和级进进行,表现等待亲人的迫切心情。这首歌曲虽是一首电影插曲.但自从电影放映以后,它却以男女声对唱形式,经常在广播、银屏及舞台上演唱。

《草原之夜》

图片

   这首歌曲创作于l955年,是纪录影片《绿色的原野》中的插曲。影片记录了新疆可克达拉草原的农垦建设情况。

  词作者为了此歌的创作,曾跟随摄制组共同深入到农垦建设区体验生活,与那里的农垦战士和牧民共同生活,由此,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建设者们那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涨的工作热情,被他们那种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和渴望爱情的内在情感所激动。这首歌曲被称为“中国式的小夜曲”。草原上宁静、美丽的夜晚,为歌曲中的“我”创造了一个抒发情感的天地。第一段歌具有一种寂寞、凄凉之感——“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而第二段歌具有一种激动、兴奋之意——“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歌曲用两段歌词的对比,表现可克达拉地区建设前后的情况,表达了“我”对未来的乐观的信念。歌曲的曲调是F官调,2/4拍。前8小节的引子及曲调中间,曲作者多次使用了下滑波音,以此模仿新疆乐器冬不拉的音响效果,这很类似欧洲小夜曲中吉他的弹拨手法。曲调结构是单一一乐段的,前两乐句后面都用两小节间奏加以补充,使歌声与琴声交织进行。整乐段结束后,用一个衬字“来”和“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的重复进行,作为12小节的尾声结束全曲,并在这句睛上用mf到mp的力度变化处理,使歌声悠扬、婉转,余音袅袅。这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抒情歌曲,也是一首艺术性较高的电影插曲。自影片上映以来,直至今天,这首歌始终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听众,特别是青年听众。它也是许多男高音歌唱家保留的音乐会曲目之一。

《草原晨曲》

图片

  这是电影《草原晨曲》的主题歌。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草原上的青年猎手胡合、加米扬和张玉喜因打击日寇被蒙奸官布逮捕。在战友的掩护下胡合逃脱了,为了参加游击队干革命,他离开了怀有身孕的妻子秀芝,把战友的女儿托付给母亲。十年后,胡合回到家乡担任区委书记。而官布的儿子道尔吉挑拨拉战友女儿的养母西宁布反对开采白云鄂博。一天,拉西宁布家着火,张祥为抢救拉西宁布的儿子身负重伤。拉西宁布揭露了道尔吉的罪行。秀芝随去鞍钢学习的工人一同到来,在欢迎学习人员归来的晚会上,她与胡合终于相认,全家人幸福地团圆

  《草原晨曲》这首创作于50年代末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的抒情歌曲。全曲共18小节,可分为两部分:前9小节为第一部分,后9小节为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除第一句作了变化外,其他三句旋律与第一部分基本相同。在音调上,曲作者由始至终采用具有鲜明的蒙古族特征的旋律构成法,特别是像第一小节、第四小节等处长音后的小音符(装饰音)的运用,具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作品的风格更为突出。作者又模仿马蹄奔跑的节奏图片,并与第二、四、六等小节的长音配合,加上歌词的作用,使作品既具有欢腾跳跃的气氛,又有无边草原的宽阔感。在内容上,这首歌反映的是草原牧民“将成钢铁工人”的兴奋心情,与当时全国开展的“大炼钢铁”运动有着直接关系,作者通过一定的音乐手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场运动及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

《蒙古人》

图片

  《蒙古人》是电影《黑骏马》的插曲。电影讲述了年幼的白音宝力格因母亲去世,被送到草原上的远亲奶奶家,与六岁的索米雅一起长大。在奶奶的调教下,白音宝力格很快成了牧民的孩子,并得到了一只黑马驹。后来,奶奶提出让白音宝力格和索米雅订亲,于是,在白音宝力格被选去参加兽医学习班的前夕,二人表白了心意,并约定白音宝力格回来后便结婚。但四年过去了,白音宝力格回来后却发现索米雅怀上另一青年希拉的孩子,愤怒的白音宝力格与希拉大出打手,而后痛苦得离开了奶奶和索米雅。十年后,成为歌手的白音宝力格回到故乡草原,寻找失散多年的奶奶和索米雅,而索米雅的私生女其其格接待了他,并告诉他关于黑骏马的梦想。后来,白音宝力格受到了索米雅与丈夫达瓦仓的热情接待,白音宝力格在夜谈中知道了往事,百感交集。白音宝力格从索米雅忙碌、操劳而又幸福的身影中看到了奶奶的身影,带着对过去和对人生的新认识离开了。

  歌曲《蒙古人》其实是腾格尔很早就创作出来的一首歌曲。早年,腾格尔非常喜欢著名诗人奇·其木德的作品,觉得非常美、非常温暖。他读着奇·其木德的一首长诗,诗句里呈现出家乡美丽而温暖的画面,他随即有了给这部分词谱曲的冲动。在歌曲中,腾格尔以长调为基础,加入了滑音、颤音等艺术表现手法,使歌曲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水平。只要闭上眼睛,优美的旋律便将听者带到广阔无垠的草原上,绿色的地毯,湛蓝的湖水,朵朵的白云,雪白的羊群,袅袅的炊烟。这情景都在腾格尔的歌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的心飞到了天、地、人合而为一的大草原。所以,腾格尔认为这个作品不是激情得来,也不是瞬间灵感完成,他更认同是一个自然完成的结果,或许从自己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积累了。

  腾格尔的演唱声音高亢,苍劲有力,擅长表现深沉内在、悲壮豪迈的情感,有着独特的草原气质。从中可以深深地感觉到,他善于从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不断推出具有浓郁蒙古风格的通俗歌曲,且内容健康,情调高雅,实属难能可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