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门记

 慢老师 2022-05-29 发布于上海

昨天发了临时出入证,终于出来小区之门。

这是3月13日以来的第一次。上一次可以出门的时候,是我老婆出去的,这次她忙着赶单位的事情,走不开,但是出门机会不能浪费,我就出去逛逛。

上次我老婆出门,是去看花花草草的。主要是看草,居然在路边找到了大麦和青稞。还遇到了工地上的人,在河边摸螺蛳。那天下午我也看到小区里有人个,提了一兜螃蟹,上午去附近下了地笼,下午就收获了。

我骑着车,想,过不了几天,全面解封了,一定会有新闻标题说,烟火气的大上海终于又回来了,但是,到底是上海回到我们身边,还是我们回到上海身边呢?这真是说不清楚的。

街上并不是像想象的那样,人还是挺多的。因为今天是大家出门的日子,虽然单双号限行——双号楼栋上午出门,单号楼栋下午出门。为什么要出门,我也讲不清楚。楼上的小伙子睡到中午,就没出去。楼下阿姨本来也不打算出去,看到雨停了,就出去看看。我本来也不打算出去,因为感觉这是恩赐来的,我们从小的教育是“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本来就是打算骑车随便看看。但是起到菜场附近,遇到楼上的爷叔,他见到我,问,菜场开门了?我又不知道,于是就骑到菜场看看。

菜场是没有开门,但是停了好几辆面包车,后盖打开车,有人在卖水产。看到小黄鱼,二十块一斤,价钱虽然比疫情前贵了几块钱,但是几个月没吃了,看到之后还真有点馋。卖家热情地介绍,还有什么什么,整箱卖多少多少钱……疫情以来,有一个人群叫“街面”人员,这些人大概就是街面人员了。我加了一个生鲜配送的群就是,老板夫妇每天在群里发可以配送的东西,有人需要,他们就去拿货,然后叫外卖小哥送货,每单送货费10块钱。他们每天都在群里发自己核酸或者抗原的照片,证明自己是阴性的。我们的核酸是小区做的,他们的核酸是在五院做的。看他们都朋友圈,每天都住在车上,孩子在家里,老人带着,没法回小区,有时候隔着小区栅栏搞点换洗衣服。小区里的人羡慕他们能在外面,他们羡慕能回小区。

一看这些面包车,你就知道平时团购的东西,大概就是从他们这里来的。至于他们的东西从哪里来的,那就是所谓“虾有虾路,蟹有蟹路”了。也有一些店,卷帘门半开着,不用问,料想是在卖东西,更何况今天这种大家都出小区的日子。

菜场边上有一爿联华超市,居然没有人排队。凭超市邀请卡,扫场所码就能进。我想家里的八角用完了,烧茶叶蛋少了口气,去买包八角也好。更重要的是体验一把进超市是什么感觉。什么感觉呢,就是一看到肉摊头,就忍不住要买!猪脚好久没吃了,团购是没有的,买!边上的蹄髈,买!再说是热气的!至于价钱,不贵的。两只猪脚,一个蹄髈,一百多个零头。看着大哥砰砰砰斩骨头,烟火气!

拿了八角,再拿包十三香吧。十三香真的好用,荤菜素菜调馅都能用,而且很耐用。本来想再买瓶蜂蜜,但是没找到,毕竟这个超市平时从来不来的。

然后去完成老婆交代的任务,要去看看街道图书馆的新楼造得怎么样了。

这个图书馆原来是区馆的级别,区中心北上之后,就变成街道馆,但是藏书量放在那里,还是很可观的。原址改造,图书馆就挪到文化中心,可以借阅的书甚至比不上学校的图书馆了。现在这个新馆看上去结构封顶了,也许年底就能用上了。另一个令人期待的图书馆是上图东馆,上图东馆用的位置是原来浦东图书馆的位置。上海市少儿馆的新馆也早就准备好了,甚至已经试运行过,但是遇到了疫情,否则的话,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应该带孩子在少儿馆新馆度过的。

到江边看看。有人在江边搭过灶,也许是最艰难的时候生火做饭用的。

江面上还是有船只来来往往。拍个视频发朋友圈吧,本来想题为“青山依旧在”,但是这不是山啊,是江啊。那么就题“大江东去”吧,毕竟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是“人生如梦”。

回小区又遇到楼上爷叔,他什么都没买,就回来了。

今天看到小区里的有人在给油菜籽脱粒,是种在外面的,昨天去收回来的,准备自己榨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