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版】快乐山川行——赣、闽、浙、皖乡村写生记(2018年第27期)

 millyodnvpar1e 2022-05-30 发布于湖北

【专版·快乐山川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快乐山川行——赣、闽、浙、皖乡村写生记

         开心是什么?这是身居闹市的我们正苦苦寻求的人生命题。或许,开心是放空自己,是因亲近山水而生发的审美快意,是与志同道合的人在风雨兼程中拥抱美好,是看到《富春山居图》画卷景致后的莫名感动,是画家眼里“四月里,树绿了,花开了”的诗意盎然……当下,画家“写生采风”并不显孤寂,甚至可说是热闹,但毛宗泽先生一行用二十年一以贯之的画学态度走进山川研究自然,其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道在山川”“记住乡愁”的心路历程,或许正是对隐藏于技法表象外的生命的赞歌。 

——编者

图片

乡村写生剪影

图片

         毛宗泽 :植物的生长依赖阳光、土和水,人生也如此,中国画依赖的也是用阳光表现物象,再赋予土般的颜色丰富其意蕴,水色的交融幻化出本身的视界。这种“天地人和、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观指引着每个时期的艺术家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今年清明节后的第一天,我们一行16人,背负着“乡愁”的愿景,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的乡野、海边寻找那些即将消逝的人文景观——在宁德霍童古镇通过碎片化的老宅云山,找回了一些内心的自在;在雁荡山的仙岩村重拾了一点仁者的观照;在丽水古镇恍惚与黄公望并肩,近阅到这位智者的风尚;在唐模村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每一天,虽辛劳但乐不思蜀。

         我们用廿四天去追寻“道法自然”,那些铭记于心的精彩依然会造访每个人的心源,近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相伴,臆想到的总是前辈山水大家的一路同行,一路指引,搜不尽的奇峰打不完的草稿,“外师造化”让每位画家辛苦并快乐地成长。一日一景,一日一视界。今年的春季就此别过,虽为现代人,我们仍践行着古人的山水文化精神。放空自己,沐浴天地精华、阳光雨露。

          思远幽之时,唯有“乡愁”。

图片

毛宗泽 国画 雁荡山写生

图片

毛宗泽  国画  村落一景

图片

毛宗泽  国画  唐模村写生

图片

毛宗泽  国画  渔港写生  


图片

      刘谦:用心体验山水林石,并非是只用眼睛去看,把握因亲近山水而生发的审美快意,宣泄心中的绵绵情深,得山水之灵、树木之精。水墨欲动,素纸欲起,境界已熟,心手相应,随意下笔,草草便得。

图片

国画山水

图片

 国画山水之二


图片

      薛苏北:写生不但可以锻炼“应物象形”的能力,还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通过写生,很多的疑问通过良师益友的指教得以解决,也改变了我以前总是把中国画的创作和写生看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观点。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写生本身就是创作,它是画家直面自然而进行的水墨写生创作。作《放飞写生》诗数首(其一):艰苦路程寻古村,走行山河创妙真。笔底春风色生辉,丹青水墨笔风雷。

图片

薛苏北  国画  武夷山南平写生

图片

薛苏北  国画  佘江县写生   


图片

         戴方德:每年的四月初,一帮同道朋友都会由著名画家毛宗泽先生带队,带上画具和行囊开车远离喧嚣的都市,去感受自然,以自然为师。多年来,这种觅境在千里之外,问道于山川之间的长途写生形式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其间,艰辛与快乐交织,迷茫与感悟共生,让我再次感受了写生的意义——收获的不仅是一批写生新作,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脚下的几分坚实和生命的一点厚度。

图片

戴方德  国画 霍童古镇写生

图片

戴方德  国画 霍童古镇写生之二


图片

        胡洪文:古村落不知是弥漫着淡淡的忧愁,还是流露着莫名的伤感,那份恬静、古朴与厚重,始终让人流连忘返,无法忘怀。依山而建的古村落参差有致地散落在青山绿水之间,层叠的瓦顶、斑驳的石墙与黄绿相间的田野、连绵起伏的山峦相映成趣、浑然一体。每当晨曦初露,金灿灿的光芒从山顶上方倾泻而下时,那村落便像怯生生的少女,沐浴在绝妙的幻境中。远远望去,小桥流水人家的村落,炊烟袅袅,白云缭绕,俨然一幅宋人的水墨画,让人不知身在何处……偌大的村子里显得有些安静,年轻人不多见,偶尔遇见的只是一些闲适的老人,他们常常会用平和而新奇的眼神注视着你,祥和而安静。妇女们大多忙碌着,低着头坐在家门口的小竹椅上,或打着毛衣,或编着竹匾。村子屋前的田垄里,一畦畦被翻整过的土地,里面有深浅不一的绿色蔬菜:有高杆子的蜀葵,有爬满田间的红薯藤蔓,还有碧绿青翠的小菜秧。有耄耋老人在田间忙碌着,累了,老人在田边缓缓地坐下,点燃一根旱烟枪,“吧嗒”“吧嗒”地抽起来,神情祥和,目光怡然……有古村落的地方,就必定有溪水,溪水静静地流淌着,轻唱着,蕴含着千般感觉,心,变得平静。

图片

胡洪文 国画 北雁记事之二

图片

胡洪文  国画  古镇风景


图片

        宋国华:4月初的写生季,我们15位同道朋友跟随著名画家毛宗泽老师一起踏上征途,为期25天的写生行程四千多公里,游历于赣、闽、浙、皖四省的山川、海湾、乡村古镇,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异地风土人情,了解当地文化,为以后的山水创作积累素材。旅途中的艰辛与快乐相生相伴,人人团结友爱,在艺术上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感谢毛老师在写生过程中的用心启发和指导,让我受益的不仅是对写生的意义有了更高的认识,而且在面对物象进行艺术处理时也有了新的感受。

图片

宋国华 国画 雁荡山写生

图片

宋国华   国画  唐模古镇写生


图片

          敏:一路向东南,我们走过武夷山、雁荡山和富春山的周边地区,沿途的景色美不胜收,美丽的村落、古老的街巷、清澈的溪水、萌动的青山,处处诗意盎 然。我们冒着如丝春雨在武夷山脉一带赶路,车窗外群山连绵,云雾在山间蒸腾游走,曼妙如仙境,好似米芾的山水画卷;丽水的清晨,静静的瓯江就在眼前,《富春山居图》画卷里的模样,一阵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平日与古人只可隔空的意会,而写生到此地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历史的“穿越”——似近非近似远非远的神秘会面。

        毛老师游历山水践行写生二十余载。他一面用画笔记录时代的变迁,“乡愁”成为他笔下永恒的主题,一面以今日山河审视唐宋经典,启迪历史之思。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山水观照精神带给我们的是对历史对自我的思考,这是一个画者对于写生学习技艺以外更重要的意义。道在山川,在富有神灵的山水面前,无他,永葆谦卑之心,心向山水,休养生息。

图片

国画山水

图片

高敏 国画 丽水写生   


图片

        桂晓华:看毛老师画画是一种享受,毛笔在宣纸上八面出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提、按、顿、挫及点线的变化,让人觉得画画是这样地轻松潇洒。我们除了画画,还走访了武夷山的大红袍、福鼎的白茶产区,建窑的茶盏、龙泉青瓷的水洗和徽墨曹素功的生产地。此行虽辛苦,但收获颇丰,特别是对画山水画时的观察角度又有了新的认识,有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要读书、写字、画画,更要读一些无字之书。

图片

桂晓华 国画 唐模火腿

图片

桂晓华 国画  古村落写生


图片

          韩德鑫:有幸参加这次“寻找乡愁”的写生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除收获到了友谊外,还体验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批用心灵去与山水交融的写生作品。写生途中时常会碰到一些好心人无偿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启发和感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人间的大爱和美的真谛!因此,我固执地认为这次写生主题还可以命名为“寻找乡情”,才足以表达亲近自然、感受异乡民风民俗的心境。

图片

韩德鑫 国画 春到唐模古村

图片

韩德鑫  国画  下梅古镇   


图片

         涂红琳:四月里,树绿了,花开了,由毛宗泽先生带队,我们15位画家跟随,行程四千多公里,真实地去感受“外师造化”的古训。俗话说拳术要与高手过招,其实画画也是如此。这次见毛宗泽先生在2.4米×2.4米、9.6米长的长卷上写生作画的确长了见识,开了眼界。画面传达出的气势磅礴、雄浑苍茫的感觉,让我印象深刻,特别是夸张的用笔、大胆的着色,似实景又非实景,既是景色的再现,更是作者的抒情和艺术美的再造,犹如一部乐章,如行云流水,时而跳出的一两个重墨“音符”,又会让我们眼前一亮!观摩、学习、再提高是我这次写生的宗旨。

图片

涂红琳  国画 林家山写生

图片

凃红琳   国画  龙虎山写生


图片

         董恭远:写生是件很辛苦的活儿,每天不但要在山坳、乡村、荒野等地穿行寻找风景,而且有时还要面对变化无常的恶劣天气。黄山脚下唐模古村落里那乌瓦白墙的深宅、高高耸起的马头墙、青石铺就的小路及一条贯穿于整个村落的小河流,让这里的一切是那么地清幽自然。每家门前张贴的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散落于乡野、古村落后活力的彰显。

图片

董恭远  国画  丽水古堰画乡写生

图片

董恭远  国画  雁荡山写生


图片

         刘汉锦:悟道,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所感悟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有人悟形象、有人悟笔墨、有人悟色彩、有人悟意境、有人悟精神,而我悟的是感恩——对画道的感恩,感恩之心是艺术的源泉。我要感恩我的恩师李国俊先生,老师倾其所有,将毕生所学无私地传授给我们,老师的恩情让我终身铭记在心。

          在这些年来的艺术学习和探索中,总会幸运地碰到志同道合以及引领我走向更高更远的老师,比如著名画家毛宗泽先生,毛先生对绘画有极高的造诣,对画理有独到的见解,我在绘画方面得到他许多指导和教诲,包括为人处世方面也让我受益匪浅。这次写生行程中,毛老师对艺术的狂热痴迷让我们折服,对艺术的认真态度、写生作画的不辞辛劳又让我们感到汗颜,他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对画作的鉴赏力得到提高,他对画面细节的刻画,又教会我们读懂了“致广大,尽精微”的深刻含意。

           感恩!前行!大道就在心中,就在脚下!

图片

刘汉锦  国画山水

图片

刘汉锦 国画  武夷山下


图片

          逸:作为一枚资深吃货,行走过很多城市,对城市的感情都是吃出来的。但这次写生,我是做好给自己留点遗憾的准备的,出来就是吃苦的,抛却万千滋味只为画画。出发后,每天中午不是握着画笔作画就是握着方向盘赶路,很少有工夫坐下来吃顿正经饭。有一天我们来到温州的一个大渔港,一眼望去,尽是靠岸休整的大小渔船和废弃的船只。本打算把车里剩下的面包啃完,但在临近中午时,却接到“领队”的通知,人人都有“外卖”的面条吃,当面条拿到手里时,大家都笑了,竟然是用塑料袋打包的汤面,这种吃法还是第一次。然而,味道竟然格外地好!到现在都还记得这一“袋”面,内容丰富,有鸡蛋、肉丝和不知名的配菜,那鲜鲜的味道,应该就是温州本地地道的味道。这碗面也记录着我们对一座城的深入,这恰恰是这次写生之行的意义所在。我感觉,没吃过这碗面,就只能算这座城市的过客。面条的来历也挺有趣,是写生的同伴们向村民们咨询事情的时候,顺便请村民帮着做的!记得那天我们是在大太阳下一字排坐在堤上开吃的面,回来后有朋友指着照片问,照片里最边上那个戴着草帽盘着腿席地而坐的人是谁呀?我说,那就是我们的毛老师啊!

图片

逸  国画山水

图片

赵逸  国画山水之二   


图片

         舒章铭:《跨四省写生感言之一》(四律):赣浙闽皖,沿途写春。翻山跨海,费力劳神。道法自然,向天问津。管它路险,风雨兼程。良师领路,赤子情真。画技增长,构图日新。擦皴点染,笔蕴千钧。移景入纸,画风雅淳。《跨四省写生感言之二》(七律):驱车寻梦跨多省,千里迢迢探古村。誓摘桂冠争炯耀,攀登何惧汗水挥。无涯艺海勤作桨,大美天然画中存。彩墨纯真趣高雅,纵情挥洒气势奔。

图片

舒章铭  国画 唐模古村写生

图片

舒章铭   国画山水


图片

      黄文平:写生是快乐的,无论生活条件多么地艰苦,只要遇到好的景致,兴奋是必然的,不走寻常路,漫步深山野水,捕捉自然的美。初到龙虎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狼嗥时凡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犹入仙境。途经武夷山,领略了“万物归源,天人合一”。自然的真,孕育着人类的善,而善正蕴含着美,美的极致又是自然。顺水北上抵达雁荡山,徐霞客曾说:“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亲眼所见,确实惊奇,有的山高耸入云,直插云天,有的隐入山林。山托举着树,树掩映着山,山环绕着水,水映衬着山,景色宜人,让人不胜感叹!

图片

黄文平 油画风景

图片

黄文平 油画风景之二


图片

     周素玲:《致即将消逝和已经消失的村庄》:不顾辛劳千里万里来看你,因为爱你!你渐渐消失的身影,让我心疼不已!支画板、飘墨香、握画笔,在骄阳下,在细雨中,挥毫奋力留住你,留住你!画着画着,就会停下手中的笔,久久地、呆呆地望着你,望着你!惋惜的泪水一滴滴。老墙破瓦残垣断壁,多想时光倒流你重新站起,我将不顾一切保护你,保护你!梦醒后才知道无能为力,你曾经站立于日月星辰下,如今又如梦幻泡影般了无踪迹……万物无常,花开花落,流水不复,不断变换着的,才是永恒不变的真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