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人一半在跳操,一半在养生

 世界经理人 2022-05-30 发布于广东

一场疫情,使我们看到健康的重要性,也让大健康产业迈入提速阶段。

早在2016年,中国政府便提出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亚健康、慢性病的不断蔓延,使国务院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视为一个重要议题。

自2019年后,大健康赛道赚足了国民热度,投资人纷纷抛来橄榄枝,成为名副其实的“风口”。

大健康产业之所以“大”,在于它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是为了呵护健康、预防疾病发生。

在这个概念下催生了数字健康、生态健康、农业健康、养生运动、养老疗养等多个细分市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健康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0万亿元,2019年至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55%,到202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14万亿元。 

而与专业医疗相比,大健康之“大”更体现在它对消费市场的提升和促进。随着大健康概念逐渐向更为主流的类别中渗秀,更多传统企业开始沿着“消费→升级→大健康”的路径拓展业务边界,有的忙于跑马圈地,有的忙于卡位布局,有的忙于合纵连横。

升级:借大健康把准消费脉博

大健康正成为更多企业进一步深耕中国的密钥,“健康+消费”成为业务突进的关键。

在小红书上,“成分党”的笔记超过了10万条——在选择一款护肤品之前,成分党们会先研究它的成分表,以判断这款护肤品是否适合自己的肤质。而丝芙兰店内,与美妆用品相邻的,增加了牙线、天然除臭剂、胶原蛋白强化美容补充剂等品类。这些都表明,健康已经成为当下消费者关注的核心问题。

众多大企业争相入局大健康:以全面守护消费者健康家居生活为主题,美标专门推出卫净界系统专利,满足广大消费者“抗菌、抗渍、抗污”的诉求;苹果成为“智能穿戴+大健康”的领头羊,苹果的可穿戴产品基本上都添加了很多健康功能;字节跳动成立大健康业务部门,通过人工智能实验室进行药物研发,药物设计、鉴定和模拟等工作,持续布局互联网医疗领域......

在消费升级推动下,大健康概念为企业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推动了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迭代。

扩张:医疗基因寻求增量市场

当消费品牌在大健康赛道扩展边界时,一部分企业也以医疗领域的专业技术为消费产品背书,从而寻求更大的增量市场。

中华老字号云南白药已经从传统产品中衍生出胶囊、气雾剂、酊剂、膏剂等品种,此后又不断从纵向角度挖掘自身的品牌价值,发力牙膏、洗发水等日化市场,并成功在国内牙膏市场拿下市占率第一的宝座。

如今,云南白药正不断进入更多大健康领域,产品覆盖护眼贴、水牙线、热敷蒸汽眼罩、中药养生等领域,以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同样的,日本知名家族药品牌龙角散也希望迎合中国大健康商机。迎合“预防未病”理念和中国消费者不断增强的“自我诊疗”意识,龙角散围绕广大消费者追求健康护理咽喉的关键诉求,展示了一系列创新的日常护理预防未病的多样化产品与理念。

截至目前,龙角散已经在天猫、京东、网易考拉等主流电商平台开设了海外旗舰店,在线上带动下,部分热销产品也进入了7-11、便利蜂、罗森等线下商超。

与大众消费品企业、互联网企业跨入大健康行业相比较而言,像云南白药、龙角散这些有着“医疗”背景的企业切入大健康赛道似乎更顺理成章,会给人以更专业的印象。

当然,这也意味着,这些企业将会具备极强的后发潜力,在资本市场也将会富有更大的想象力。

跨界:产业链深度融合

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深刻改变相关行业生态,跨界融合、共创赋能已成未来趋势。

作为一家老牌消费电子产品公司,飞利浦在后疫情时代在中国进行了重要战略转型:聚焦其健康医疗的长项,进一步将中国设计和中国决策纳入其全球战略布局中。

飞利浦健康生活Lab在今年伊始成立,旨在搭建一个从研发到渠道销售都更为开放的生态系统,与理念相同的合作伙伴共创新品,从而为消费者创造全场景健康生活体验。

为了开发更适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飞利浦与天猫新品创新中心(TMIC)合作,依托天猫的大数据分析和消费者洞察能力,从消费者端导向出发。仅用了7个月时间,便研发出便携式水牙线和“旋风Z”透明电须刀。

不久前,飞利浦与联合利华合作,推出香氛吹风机和香氛爆珠口罩产品。健康科技相关的吹风机和电动新风口罩是飞利浦的擅长,而引入联合利华所擅长的香氛日化则更顺应当下年轻消费者所偏好的市场潮流。此外,飞利浦还与TMIC、菜鸟、IHG集团皇冠假日酒店进行了联名合作。

更开放的生态系统意味着企业能跳出原先强项的范畴之外,引入外部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强。未来,推动大健康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赋能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拥抱大健康生态圈,将成为大势所趋。

结语:

更聚焦、更科技、更以市场为导向,成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

但需要面对的现实是,大健康产业很多产品不是药品,非刚需,替代性很强,因此,企业进入容易退出也快速,投入周期长,不得不苦苦挣扎。

随着大健康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品牌更应该学会沉淀思索真正能吸引消费者的营销策略,回溯以往的生态模式是否正确。探索多渠道、多种合作模式将帮助品牌进一步校准目标市场。

中国大健康行业相较发达国家仍处于起步阶段,惟有创新、跟上消费节奏,才能静待花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