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张书琴:茶卡盐湖“历险”记

 天津散文微刊 2022-05-30 发布于天津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茶卡盐湖“历险”记   

 山西   张书琴

       茶卡盐湖赋有“天空之镜”的美誉。从宣传照片看,人立其中倒影清晰如同明镜。抬头蓝天白云,低头白天蓝天,那种空灵幽静的意境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带着对茶卡盐湖的憧憬和向往,随团从德令哈出发一路奔驰,于上午九点多来到茶卡盐湖湿地。导游要求下午两点在景区停车场集合。

      坐着景区特有的观光小火车徐徐进入盐湖,几座高大的盐雕依次排列。周围白花花泛着绿光的盐湖一眼望不到边,这就是青海高原特有的壮美景观。车站月台高出盐湖约两米多,全是用晶莹剔透的盐粒筑成的。下了小火车我低头捧起一捧盐粒闻了闻,没有异味。有的游客还特意舔舔,哇,好咸!来到了盐的世界里……

      早来的游客都穿着鲜红的套靴站立其中拍照,享受“天空之镜”的美妙画中。不远千里来到这魔幻般的仙境,就是想看看自己的倒影能否清晰地映在湖面,在美丽的茶卡盐湖留个纪念。我和家公租了红色的靴套穿好快速步入其中。

      六月初虽已入夏,高原艳阳高照,风大乍暖还寒。雪白如冰的湖面上浮着深度不一的卤水,卤水深的呈深绿色,浅的呈浅绿色或白色。在盐面上行走,有如冬日里走冰湖的感觉,深怕踩塌掉下去。虽然穿着鲜艳的裙子,但被冷风吹得瑟瑟发抖!我围着红色的披肩,配有红色的靴套,点缀在盐湖白底绿玉般的景色中。虽然有些冷但眼前的美景太诱人,白玉般的湖面上,撒落着穿戴花花绿绿的游人,简直美得无与伦比!当走到湖中央,这盐湖就像一面硕大的无边无际的镜子,平铺在大地闪闪发亮和蓝天白交织在一起,那种空灵让人心灵振憾!

      大家一边欣赏美景,一边随心所欲地摆出各种姿势拍照。遗憾的是今天风大!脚下倒影都被风吹乱了,吹撒了。

      到大西北旅游之前也曾作过攻略:盐湖有洞悬,洞悬有窟眼。走到此处一定要小心避开,否则会划破腿脚。来到实地确实看到,窟眼的卤水呈圆型深绿色。景区对窟眼作了标记。我用手机将这玄妙的景观拍下来,小心翼翼地行走在白绿相间的湖面上。

      这里有过去采盐留下漫漫伸延的铁轨,黑色的铁轨和枕木静卧在雪白的盐湖之上显得黑白分明,横的枕木竖的铁轨,经纬交错留下了多少历史的记忆和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虽有苍桑感却满眼诗情画意!

这边弯弯曲曲的木栈桥一直延伸到盐湖中心,为了让不穿鞋套的游客深入看到盐湖的各种景色。

      我和家公在湖面上搏风呼叫,来到这空旷美丽的原野上,把平日里身体的劳困、心里的不快和羁绊一吼干净。旅游就是放松心情的吗,帽子被风吹落在卤水里,追着捡起来继续拍照,在木栈桥上下全方位地瞭望,玩得心满意足,决定坐小火车再到冰雕处欣赏。

      刚上火车站看到车站左边有一条七八米宽的绿色河道,因为两岸是雪白的盐,把这绿色衬托的界线分明,我被这眼前景色惊呆了!站台高出盐湖约二米多,下了火车人们都跑向西边湖面。大多都没注意东边的景色,茶卡盐湖太大了!如果说西边盐湖像一块若大的白绿相间玉石,那么东边的河道就是一块帝王翡翠!它绿得那么纯粹,那么通透!只有青海高原才有这种高贵奇妙的景象。只见那绿色的河道上停泊着一艘大船,我顺着通道上了大船。站在甲板上近距离观看这白绿相间的河道。这时从河道上徐徐驶过来一只红色的电瓶小船。颜色的反差使得冷的色板调了暖的红色,好美呀!红色的小船下来一对年轻的情侣。

      小姑娘见我站着张望说:“阿姨,那边的景太美了!您们也坐船过去看看。”

       我问:“走一圈远吗?大约多长时间?”她说:“一个小时足够!”

       我看了看腕表是11:20,离集合时间还有两小时多,时间蛮够。没犹豫买了票找工作人员就上船。工作人员给我们穿好救生衣又给了一根约二米多长的竹竿说:“今天风大,船要搁浅用这根棍子捅一下,你们尽量往河道中间走!”他还说,“尽量往右打方向!刮得是西风。有什么问题可打求助电话。”他指了指船帮上的电话号码。

      眼前碧波荡漾,一条白绿相间的玉带无限延长!满眼的旖旎风光!家公开船我摄像,美呀!风确实很大,我们尽量往右打方向把小船控制在河道中央。很快驶到往左拐的南边河道。从西往北走是顺风,风吹电驰小船跑得很快!由此判断这是一个呈长方块型的河道,我们用了大约半小时就走了大约一半的行程。拐弯进入由南往北的河道。

      由南往北行驶,西风是从左侧刮的。刚拐过来不远,风吹的小船就靠岸搁浅了。我用竹竿捅岸边盐壁,家公挂倒档将小船推回河道,我们使劲往左打方向但没走两米又搁浅了!再用竹竿捅盐壁,船倒过来还没驶进河道又搁浅了。在折腾过程中大风先是刮跑了我的草帽,然后又掀起来我的披肩,紧揪的过程中,披肩飞起来,我一只手拿的竹竿一只手去抢,深怕掉到卤水河道里,幸好手快要不我的披肩也会被大风刮走。

      家公无论挂进档还是倒档小船都无动于衷。这样折腾了十几个来回,风速更大,小船太轻、动力不足就是走不了。家公调侃,俩老司机开不了一只小电瓶船!只怪风太大了!看看手表已经12:40了,如果再不能前行就赶不上集合了。我俩有点着急,看看周围没有建筑更没有人迹,只有几座堆积的盐山。湖面上没有任何参照物,也不能判断有几级大风。空旷的湖面就听得“嗷!嗷”的风吼声!大西北的极端天气真要命!此时不由地想到前几天甘肃白银的“马拉松事件”,开始体会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奈和柔弱。

      在紧急关头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我用竹竿捅捅河水深不到底,但我不担心卤水会淹死人。我去过山西运城的盐湖,人躺在卤水里会把你漂起来,再说我会游泳。大不了爬到岸上走着回去。可风太大了,跨不过这个河道啊!有问题能自己解决尽量不麻烦别人。我俩换位折腾,我驾船他用竹竿捅,怎么着也是风吹的小船就是走不了!看来不求助是不行了。这时我用手机拨通船帮上写着的甄师傅的求助电话,对方问我们在什么位置?我说在河道的东南角,这里有几堆盐山。对方说:“你们等着我很快过去!”

      虽然接通求助电话,心仍然是急的,身体不由地打颤,也不能傻等着,这时也顾不上别的,卯足了劲想将小船行驶起来,我俩继续用竹竿捅想把船开进河道,但风刮得小船原地纹丝不动。大约二十多分钟后,我看到和我们同一路线行驶过来一只同样的电瓶小船。这位救援人员也是顺风过来的,他用绳子拴住我们的小船把我们拉入河道中央,解开绳索让我们原路返回。返回是逆风,没行驶几米又被风刮到岸边。这位救援人员的船跟着我们后边,他也搁浅了。

      高原的风啊!肆意妄为地吼!肆意妄为地刮,我被冻得发抖,看看两条裸露在外的胳膊已被高强的紫外线和大风连吹带晒一会儿的功夫就成了紫红色。家公脱下外衣让我穿,他也没穿多少啊!救援人员跳下小船爬上岸,走到我们这里,想用手推我们的船进河道,因用力过猛他的两条腿顺势滑到河水里,家公见状忙抓住他扶在穿帮子的手腕,我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不知是风的作用还是卤水的浮力,又将船推回岸边,只见这位师傅借着浮力轻轻一跃跳到岸上。我们忙问:”没碰着吧?”他说:“没事,没事,你们别害怕,掉下去卤水也沉不了!”我说:“可你的裤子全湿透了呀!这么冷的天!怎么办?“

      他低头看着湿漉漉的裤子说:“我给调度室打电话,让快艇过来接咱们吧!“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手机,打了求助电话。

      在等待快艇的时间里,我们三人聊天中得知,这位甄师傅的老家是山西神池县,父亲当兵来到青海,他出生在青海也算地道的青海人。我们原籍都是山西人,远在青海高原海拔三千多米的茶卡盐湖遇见老乡,虽说没有“两眼泪汪汪”,但在危难时刻倍感亲切。身处盐湖“咧咧”狂风中,看着他被冻得发抖的身体,我们不知如何去安慰他,从心底产生一种同情、内疚、自责,还有感恩、敬佩之情!那种复杂的心境至今无法说清。大约过了十分钟左右,听到“嘟嘟嘟……”的快艇声儿,看见快艇的到来,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我们有救啦!

      快艇驶过来后,甄师傅扶我共同上了快艇并嘱咐快艇舵手:“她们二点集合,要一辆电瓶车把这俩游客送到景区停车场”。

      快艇开到我们上船的景点,让甄师傅下去换衣服。然后又带着我俩绕盐湖的河道奔驰了一大圈。舵手说:“让你俩受惊了没玩好,给你们补偿茶卡盐湖深度游”。他边开艇边讲解:“茶卡盐湖有15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15个杭州西湖;存盐量有4.48亿吨,够全国人民吃五千年,够全世界60亿人吃二千年。茶卡盐湖的盐含氯化钠纯度高,可容性杂质低,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口咸味甘,被国家质检局批准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现在采盐都用的机器船,年产量在15万吨以上。这绿色的河道是开采盐后留下的通道,专供游览。电瓶船是电瓶船的游览通道,快艇是快艇的游览通道,我那阵儿担心怕这水浅快艇过不来。还好,今天让你俩免费在快艇通道再游一圈!”

      脱离困境的欣喜,又意外收获了深度游的乐趣……我俩只能说谢谢了!

      扶着快艇的围栏,再放眼瞭望那广袤无垠的盐湖和这白绿相间的河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快艇“嘟嘟嘟”地奔驰,我心“突突突”地狂跳!是茶卡盐湖带给我所有的震撼,还是回归温暖的安全感,还有对我国有这样浩瀚宝藏而赞叹!只见快艇通道更是人迹罕至,那晶莹剔透的白盐和翠绿色的河道美的无语。转了一大圈到了快艇码头,舵手指着岸上的电瓶车说:“那个电瓶车是送你们到停车场的,慢慢下艇不要慌。”

      我俩下了快艇又上了电瓶车,司机笑嘻嘻说:“放心吧!能赶上集合”。他把我们送到旅游大巴停车场,我看看表刚好二点整。我俩和电瓶小车司机握手道别!

      在大巴车上和导游诉说了我们的“历险记”,全团游友都羡慕我俩能享受到如此高规格的待遇。

      是行程也是归途。大巴车奔驰在广袤无垠的隔壁滩上,车窗内外一片寂静,我望着沿途大西北特有的浩瀚沙漠和千年风雨侵蚀行成的形态各异的丹霞地貌魔鬼沙丘,脑海里仍翻滚着雪白如银的盐湖,和碧波荡漾的卤水通道。抚摸着被高原紫外线灼痛的胳膊,也回味着有惊无险和颇有意思的经历。人确实是在经历中不断成长,既便老了也是如此,经历便是财富……

      大西北之行,丰富了我的西北梦,领悟了大漠旷野的人文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沿途经过的沙漠、雪山、草地、牧场,宗教符号的玛尼堆上的各色彩旗。大自然的美,促动并飞扬出对生命的礼赞。特别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那纯净友善的笑容,温暖着我们这些远方游人的心。

      “天空之镜”那是青海高原特有的礼物,就是大自然馈赠给远道而来的人们。


张书琴,女,大专文凭,中共党员。山西省大同市人, 退休前从事检察官职业,文学爱好者,曾在《首都文学》《天津散文》《山东精短文学》《云冈作家》网络平台发表散文、报告文学、游记等文章。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韩佩瑄

  制作:吴金程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雷大毕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周璇

荣誉编辑:李相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