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一个朋友收到发小朋友对他的评价说,你呀,就是自暴自弃。都躺平多久了?怎么不争气呢? 朋友哑口无言,一直以来得了轻度抑郁症的他,能坚持上班已经是不错了,之前又做过一次手术,身体大不如从前,不像以往那么有干劲儿。 就在这种情况下,突如其来被这样说,怎能心情愉快?于是,两个人不欢而散,虽然后来问题他自己归结于过于敏感,但对于朋友的不解和随意评判,他真的不想再继续了。 不被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的常事,人类的悲喜大多也并不相通。 朋友间也好,亲人间也好,越是亲密,反而越容易忘记体谅对方的不易之处。 而面对旁人的评价,更难有自己的审视和评断,正是因为亲密,才被他们牵动着情绪或者遏制了心态。 因为在乎,容易影响,因此,身边人的日常才是最重要的修行。 感情的浓厚,让主观的判断成为了最多的疑难问题。 从这一点上,值得我们去修习,如何客观聆听别人的想法和见解。 即使有所人身攻击,也不要随便迁怒于自己的情绪,不回应情绪,就是最好的回应,不互动烦恼,就是最有力的博弈。 反向心理摸透,一定要搞清楚对方的态度是源于什么? 有时,以为我们是整体,其实也是局部,能脱离开来去审视,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能看透外界的一切发生和变化,就能看懂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当评价来了,情绪就来了,因此才会那么容易生气做出反应。 请静下来,静观己心,对方说的是有意还有无意,是智慧还是糟粕? 他是否了解我的具体情况?我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吗?他最近是否顺心,也许有不顺意的事,只是对我发了脾气而已。 哦,他对我的评判不是客观的,原来,他只是把他的需要投射到了我的身上。 与其生气,不如争气,能够在糟糕的事情上找到解决的办法。外界评价,不但不该伤害我们,反而应该成为我们修行自己的途径。 这就是“借事修人”,借助人生中一件件的事去达到修行自己、完善自己的目的。 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那么,请拿走,这是你的,不是我的,我只承担我本身拥有的部分,我已本自具足,我就是清净无染的源头。 当我们发现有被控制,被压迫的感觉,也要开始察觉,是不是我们内心也过想控制他人的念头。否则,它不会随便出现。就像随便评价的人,也会收到对应的评价,这就是语言的神奇。 真正想要改变一个人,不是控制他,不是否定他,而是让他认识到他可以做更好的自己,而这一切的实现,是我们自己用完美的生命去把别人影响了的结果。 控制别人就是控制自己,解放别人就是解放自己,所谓自由就是让别人自由。 内心强大不是一味地接受和认可,更不是一再地追加负荷与压力,而是能够有力的回击和互动,用一种化解处境的方式解脱自己的情绪困扰,完全可以胜任一切情况和状态,保护自己于不经意间。 有人曾这样说:“我给不出一个万无一失的成功法则,但我能告诉你一个失败法则,永远尽力取悦所有的人。”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没有人可以做到十全十美。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样就轻松多了。 如果我们是用赞叹的眼光看别人的好处,会发现他本来就很完美,没什么问题。 每个人所在的位置是他所能处的最佳的位置,所做的事都是此时此刻他想去体验的事,一切都是对的,一切都是好的。 但我们无法去干涉别人的评价,或是需要,甚至不能强迫他人去做什么。就让他随便去说好了,做好了,毕竟,他有他的自由,他有他的因果。 我觉得你是一朵花,你觉得我像一坨粪,请问到底是谁的心境不愉快、不通透呢? 无论你想说我什么,评价什么,我都觉得你在说你自己,因为你我本一体,你美我美,全看一颗心。 同样是剥离,我们更难的是走出亲密关系的影响。 如果是正面的还好,负面的就更难了。因为每一天,都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非常重要。 因此,在即使拥有最美丽的关系下,别忘了给风留一点位置,让两棵树可以更欢快的共同舞蹈。 要知道,最亲密的评价,可以伤害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甚至改变世界。 于世间,能清醒一些,自助助人,别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成为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