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烈建议于敏和其他“两弹一星”元勋名单进入中学历史课本

 五道口的颜学姐 2022-05-30 发布于北京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教材的问题,有物理学家跟我说,在初中历史教材里,没有出现于敏,这个很不应该。

我查了一下初中历史教材,在八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中,里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科技文化成就。


在这里面,第一个介绍了“两弹一星”。两弹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人造卫星。“两弹一星”确实应该介绍,这不单单是科学上一个杰出的成就,作为一穷二白的中国,在核物理和航天这块,跻身于世界强国。它更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保障了中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这是真正的大国重器,终极杀手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美国的科学家争分夺秒制造原子弹。美国研发成功,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震惊世界。在广岛,直接被炸死的据说有8.8万,其他各种伤害死亡的有25万。
各国都意识到,在原子弹面前,各种常规武器都不够用。因此,各国纷纷研制原子弹。前苏联、英国、法国都先后成功。中国当时刚建国,很弱小,没法跟上面几个国家比,但自力更生,在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研发成功。


原子弹采用的是核裂变原理,氢弹采用的是核聚变原理。爆炸威力一般用TNT当量来描述,原子弹一般是几百至几万吨级TNT当量,氢弹则可以到几千万吨级TNT当量。就是说,氢弹的爆炸威力是原子弹的上千倍。在氢弹面前,原子弹就是个渣渣。不过,一般认为氢弹是第二代的原子弹,还是原子弹范畴。
当然,大家更要全力发展氢弹。美国第一个研制成功,后来苏联、英国都研制成功了。中国是第四个研制成功的,在1966年12月,中国成功进行了氢弹试验。
中国原子弹从1962年设立机构研制,到1964年研发成功,一共2年多时间,不过之前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从那时算差不多用了10年。又过了两年,成功研发成功了氢弹。中国氢弹的研发速度全世界第一。
另外,还有导弹、卫星。事实上,造出原子弹和氢弹只是一个方面,要造出长距离飞行的导弹才行。比如,从中国发射,导弹能到达美国。这是个很大的威慑。导弹能远距离飞行,就需要天上的卫星进行导航。我国在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自主发射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的工程是我国建国初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巨大工程,无数的科学家隐姓埋名,在大西北苦干了好些年,终于我们研发成功。有了这三样东西,我们就跻身于世界强国,可以政治、军事、经济独立发展,而不受制于人。
在这些工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在1999年,我国对23位科学家进行了表彰,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历史书中,介绍了钱学森和邓稼先两位科学家。钱学森主要贡献在导弹、卫星方面,邓稼先主要贡献在原子弹方面,而且他的事迹非常有代表性,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为了国家可以舍生忘死,奉献一切的精神。


但是本书缺乏了一位重量级科学家的介绍:于敏他在氢弹研究里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氢弹的研制难度要远大于原子弹的研制难度,中国为什么能这么快就研究出来,跟于敏研究出的“于敏构型”有关。其他国家的氢弹构型用的都是美国的“泰勒-乌拉姆构型”。前苏联的氢弹技术是从美国那里偷来的。中国则是自力更生发明的。这到现在也是世界上保密度最高的技术之一。
而且于敏是土专家,没有出国留学过,做出的是世界级的科研成果。这点跟钱学森和邓稼先不一样,他们俩人都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因此,强烈建议把于敏放入课本,跟钱学森、邓稼先一起并列介绍。
在当年,所有的科学家都是隐姓埋名,现在应该让他们的名字在中华大地传颂,让他们的事迹在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中流传。这些两弹一星元勋的名字都应该进入教科书。
我们的孩子需要英雄,他们都是我们的英雄,我们需要铭记他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