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至,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是哪5毒?

 haior 2022-05-30 发布于重庆

众所周知,端午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不同的地区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有些差异,但是对于老百姓而言,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端午节这天,所有人都要戴上五彩的绳子,然后吃粽子划龙舟,玩得不亦乐乎。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关于端午节的话:端午至,五毒出,这里的“5毒”是什么意思呢?

“端午至,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是哪5毒?

五毒的来源

江浙地区的人们对于“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这句话并不陌生。在端午节前后,江浙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比较湿热,很容易滋生各种小虫子,比如飞蚁和蝗虫等各种毒虫和毒物。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毒虫,很容易产生瘟疫,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古代的医疗技术并不发达,科学技术也不先进,人们在面对各种毒虫和毒物的时候显得比较弱小。因此才会有“五毒醒,不安宁”这样的谚语。由此可见,人们对“五毒”出现的规律早已摸得清清楚楚,但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完全消灭,并且深受五毒的困扰。

五毒是什么

那么,五毒到底是什么呢?民间将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这五种动物称之为五毒,古代的科学技术并不发达,古人认为一旦被这五毒咬到了,就会面临生命危险,因此面对五毒时才会如临大敌。

在古人所称的五毒之中,天气转热了之后,蛇开始出来活动,如果被毒性较强的蛇咬上一口,很可能会有性命之忧。蜈蚣虽然不如蛇的体积大,但是成年的蜈蚣也有几十厘米长,被咬到之后身上很容易起各种红色的斑。蟾蜍的皮肤表面中有很多的毒素,人的皮肤接触到后会变红。蝎子的夹子是有毒的,如果被蝎子夹到,很容易受伤。

在这五毒之中,最冤屈的恐怕要数壁虎。古人认为壁虎是有毒的,如果皮肤不小心碰到了壁虎后可能会危及生命。实际上,这是古人对壁虎认知的误区,壁虎的皮肤是无毒的。

“端午至,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是哪5毒?

如何防范五毒

由于天气转热之后,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这五毒经常出来活动,人们在睡觉或者活动时,很容易被五毒咬伤,因此,古人便想了各种方法来防范五毒,其中就包括带五彩绳、香囊、大扫除等。

所谓五彩绳,是指用五种颜色不同的绳子拧在一起编成手链,古人认为这样的手链戴在手上不仅能够驱赶五毒,还能够长命百岁。除了带五彩绳之外,古人还会制作各式各样的香包,这些香包中大多会装一些朱砂、雄黄和香药等,除了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味之外,还能够驱赶五毒。在古人习俗中,香菜还有一个特殊的妙用,有情人会在端午节这天互相赠送香包,以表爱意。另外,为了防范五毒,家家户户都会将自家的屋子来一场大扫除,将所有角落里的灰尘和毒虫都清扫干净。然后再用点燃的艾叶熏一熏卫生死角,在驱赶蚊虫的同时,使得家里散发出植物的清香味道。

“端午至,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是哪5毒?

五毒和端午节的融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五毒出现的时间和端午节非常接近。端午节是古人很看重的传统节日,因此,渐渐地把防范五毒和端午节融合到了一起。时间久了,带五彩绳、做香包大扫除已经成为了端午节的必备的节日。

人们在端午节这天,除了通过包粽子、划龙舟来,纪念屈原之外,还会进行以上这些有关驱赶五毒的活动。如今,随着科技的发达,我们虽然不需要再用五彩绳等来防范五毒,但是驱五毒的活动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将平淡的生活过出了满满的仪式感。

“端午至,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是哪5毒?

总之,端午节是重要的节日,这天不仅粽香飘飘,还有很多蕴含着历史文化的风俗习惯。“端午至,五毒出”寓意端午节前后,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这五毒会逐渐出没,要做五彩绳做香包等驱赶五毒,如今,我们虽然已经不再需要驱五毒,但是在端午节这天,还是会戴五彩手绳表达节日的喜庆。

对于“端午节,五毒生”这种说法,大家怎么看?以上分享,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