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A娃与女A娃,父母养育的难点各不同

 ADHD家长会 2022-05-30 发布于安徽

家有A娃,父母养育艰难之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和理解的。几乎所有的家长在孩子确诊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治好”孩子,想各种法子治,但效果差异很大。

这与孩子个体差异不同有关,不能说凭着医生的一张诊断书,就觉得所有A娃都得一样治,因为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家庭的教育氛围和方法也是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和众多A娃家长交流中,我感受到A娃中男孩和女孩的差异,可能需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对待男A娃和女A娃,我们需要不同的教育策略。

在学龄前阶段,A娃还并没有涉及太多学业困难问题,主要问题有人际交往障碍。

大多数男娃,ADHD会被家长及早发现,这些孩子的冲动性表现非常突出,幼儿时期在人际冲突方面就表现为特别爱“惹事”,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却不会控制自己行为,常常遭到别人误解,最后导致被孤立和攻击的对象。

女孩在幼儿时期,ADHD表现比较隐蔽,像苹果一样“安静地走神”类型比较多,一般不会在课堂“大闹天宫”,这些小朋友也容易在交际中出现问题,原因是缺乏交际中的快速反应,大家一起做游戏,从听游戏规则时就走神,没记住规则,执行时很犹豫,遭到合作伙伴嫌弃,造成大家不愿意和这些孩子玩。

解决人际交往问题,通过药物治疗,男孩和女孩都会有一定改善,男孩的冲动性减弱,女孩的注意力也有提高,但药物并非万能,在人际交往方面,我们要根据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情况加以调整,比如男孩学习深呼吸,告诉他愤怒时,先大口深呼吸几次,再想怎么处理,求助家长和老师解决问题,不要自己用武力解决。对待女孩,要学会正确互动,别人对你说话,你要盯着对方眼睛,不要看别的东西,要耐心听完,不明白的提前问其他伙伴,做游戏全力以赴,如果在配合时没跟上节奏,及时和伙伴们说一下对不起,下次努力。

学龄后,男A娃因为课堂纪律问题,经常被责罚,心理上容易叛逆对抗,女A娃更多是因为成绩落后产生自卑心理。无论是男孩和女孩,家长的态度都要保持冷静,不能过度责罚孩子,我们应该理解A娃在现实生活中的困难,虽然他们脑子不笨,但自己却不能很好控制行为,不愿写作业,讨厌上课被约束,男孩直接表现为直接挑战课堂纪律,女孩则暗自不配合,假装听课,思想溜号。

在陪学中,总的原则是“哄”着来,对待男生,家长多带着运动,释放过多精力,学习上主要从“玩”的方面多想办法,兴趣化学习是他们的动力,很多孩子对玩游戏痴迷,这是很多家长所苦恼的,当然这也不仅是A娃,普娃家长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完全杜绝孩子玩游戏在这个时代是不太可能的事,那么不如引导,把玩游戏当作奖励。

我认识一个学霸妈妈,她说也为孩子玩游戏烦恼,但她用的一个方法挺好,用学习的时间来交换,可以当天使用,也可积累,今天学习一小时,就换了一小时游戏,今天不用有"利息”,这一小时每存一天就多五分钟,周一存了一小时,到周末,就变成了一个半小时,孩子非常愿意存时间,周末再不用,积累到一定程度,假期就换成一次长途旅行。女生对游戏不太感兴趣,我家喜欢吃零食和买小工艺品,这个奖励也是可以的。

青春期后,男孩主要防止对抗厌学,女生则要防止焦虑抑郁,出现这些情况,注意力问题就不再是我们纠结的问题,要解决的是对抗和焦虑情绪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其实并不是到了中学阶段才产生的,这是一个累积过程,家长过度打压和学校的学业压力不能及时缓解,孩子压力得不到释放渠道,就会物极必反,我们也看到现实中很多案例,在小学阶段,家长严抓,孩子成绩还可以,但到了中学阶段跟不上,情绪崩溃,家长继续加码压力,这时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对于A娃,无论男孩和女孩,家长在小学阶段不宜过度打压,要求他们成绩达到优秀标准,能保持中等水平,对学习没有恐惧感,内心还保留着希望,这样到高年级才有学下去的动力。

A娃虽然在注意力缺失方面总体特征大同小异,但男孩和女孩的细微区别还是我们家长应该考虑到的,男娃不多激惹,打骂对他们伤害大,女娃则不对其过多唠叨,频繁指责对她们伤害更大。

家有A娃,我们家长在孩子确诊后内心需要淡定,明白这个娃不是那么容易教育的,但也不必过于焦虑,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我们内心应该明白他们在某些方面(课堂学习)是同龄人中的“弱者”,但又要让孩子内心能保持“希望”,不以ADHD为借口,自暴自弃。

男孩,加油!女孩,加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