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猴 痘
2022-05-30 | 阅:  转:  |  分享 
  
猴痘2018年6月6日重要事实虽然接种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非常有效,但尚无特定的治疗方法或疫苗。猴痘病毒主要由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等各种野生
动物传播给人,但存在有限的人际间二次传播。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热带雨林的偏远地区。猴痘是痘病
毒科正痘病毒属的一种。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从动物传播给人的病毒),病人症状与过去在天花病人身上所观察到的相似,但临床
严重程度较轻。随着在1980年消灭了天花和随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猴痘成为最严重的正痘病毒。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热带雨林仍有猴痘散发
病例。疫情人猴痘病最早于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原扎伊尔)一个9岁男孩身上发现,当地已在1968年消除了天花。自此之后,报告的
大部分病例均在刚果盆地和西部非洲的热带雨林地区,尤其是刚果民主共和国,被视为在当地呈流行状态。1996至1997年,在刚果民主共和
国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疫情。2003年春季,在美国确认出现了猴痘病例。这是在非洲大陆之外首次报告的猴痘病例,大多数患者据报与受到非洲
啮齿动物感染的进口宠物草原犬鼠有过紧密接触。据报道,西非和中非国家出现猴痘散发病例。随着认识提高,有更多国家发现和通报了病例。自1
970年以来,已有10个非洲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加蓬和南
苏丹)报告了人类猴痘病例。2017年,尼日利亚暴发了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疫情。该国上次猴痘确诊病例发生在大约40年前。传播指示性病
例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粘膜损伤而获得感染。在非洲有记录表明,人感染是通过处理受感染的猴子、冈比亚巨鼠或松鼠而获
得。啮齿类动物是病毒的主要宿主。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肉类是一种可能的危险因素。二次传播或人际间传播因密切接触了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
、感染者的皮肤损伤或最近被病人体液或病变材料污染的物品而造成。传播主要通过通常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活动病例的家
庭成员面临较大的感染风险。传播也可通过接种或胎盘(先天性猴痘)发生。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仅通过人际间传播可使猴痘在人群中持续存在
下去。在最近的一项草原狗—人猴痘动物模型研究中,鉴定出刚果盆地株和西非株两个不同的病毒株,刚果盆地株毒性较高。症状与体征猴痘的潜伏
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为6至16天,但可为5至21天。感染可分成两个阶段:发病期(0-5天):发热、剧烈头痛、淋
巴结病(淋巴结肿大)、背痛、肌痛(肌肉疼痛)、重度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皮疹期(出现发热后1-3天内):出现不同阶段的皮疹,经常从
面部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最常见面部(95%的病例)、手掌和脚掌(75%)皮疹。皮疹的变化从斑丘疹(底部扁平的病变)到小
水疱(充满液体的小疱)、脓疱,约10天后结痂,约三周后结痂才能完全消失。病变数量从几个到几千不等,影响口腔粘膜(70%的病例),生
殖器(30%)、结膜(眼睑)(20%)和角膜(眼球)。部分病人在出现皮疹前会发生严重的淋巴结病(淋巴结肿大),这可有助于识别猴痘,
因为其他类似疾病都无此特征。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14至21天。严重病例较常见于儿童,且与病毒暴露程度、病人健康状况和
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居住在森林地区或附近的人们可能间接或低水平地暴露于感染动物,可导致亚临床(无症状)感染。猴痘出现流行时死亡率
差异很大,在记录病例中低于10%,主要发生于幼儿。一般来说,较年轻的年龄组似更容易发生猴痘。诊断必须考虑的临床鉴别诊断包括其他皮疹
疾病,如天花(尽管已被消灭)、水痘、麻疹、细菌性皮肤感染、疥疮、梅毒和药物过敏。在发病初期出现淋巴结病可能是一个临床特征,可用以区
别猴痘与天花。猴痘只能由实验室确诊。需要在专业实验室中通过一些不同的检测方法测定病毒。如果怀疑是猴痘,医务人员应采集适当样本(见下
文)并将其安全运送到具有适当能力的实验室。用于诊断检测的最佳样本是存放在干燥无菌管(无病毒的存放工具)中的囊泡或痘痂病灶拭子并应保
持冷却。可以使用血液和血清样本,但由于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较短和样本采集的时间点,通常可能无法据此确诊。为协助解释检测结果,连同样本
提供患者信息至关重要。患者信息包括:发热的大致日期,(b)皮疹发作日期,(c)标本采集日期,(d)患者当前状态(皮疹阶段),(e)
年龄。治疗及疫苗尚无针对猴痘的特效药物或疫苗,但可控制疫情暴发。虽在过去已证明,接种天花疫苗可防止猴痘,有效率为85%,但天花疫苗
在全球消灭天花后已不再供一般公众使用。以前接种过天花疫苗可能会减轻猴痘病症。猴痘病毒的自然宿主在非洲,多种动物均有猴痘感染:绳松鼠
、松鼠、冈比亚巨鼠、条纹小鼠、睡鼠和灵长类动物。对该病毒的自然史仍存有疑问,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猴痘病毒的确切宿主及病毒在自然界的
存续情况。在美国,人们认为该病毒是从非洲动物传播给与其混养的其他易感动物(如草原犬鼠)。预防降低人群感染风险发生猴痘疫情时,与其他
病人密切接触是猴痘病毒传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在没有特效治疗和疫苗的情况下,减少人群感染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开展宣传
教育,使人们了解减少病毒暴露需采取的措施。监测和快速识别新病例对于遏制疫情暴发至关重要。公共卫生的宣教内容应侧重以下方面:降低动物
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预防传播应首先注重避免与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发生任何接触,其次应限制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
必须在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处理染病动物或感染组织以及在屠宰过程中,应配戴手套及其他适当的防护服。降低人际间传播风险。避免与猴痘感染
者进行身体密切接触,还应避免使用已被污染的材料。照看病人时,应戴上手套和防护器具。照看过病人或探视过病人后,应按规定洗手。建议在家
中或在医疗机构中对病人予以隔离。在卫生保健机构中实施感染控制医务工作者在医护怀疑感染或已确认的猴痘病毒感染病人或处理病人标本时,应
实行感染控制标准预防措施。应考虑为医务工作者和治疗或接触猴痘病人或病人标本的人员接种天花疫苗,但不应对免疫系统受损的人接种天花疫苗
。采集怀疑感染了猴痘病毒的人和动物样本时,应由训练有素的人员进行操作且在有适当装备的实验室加以处理。运送患者样本应确保安全包装并遵
循感染性物质处理指南。预防通过动物贸易传播猴痘限制或禁止非洲小型哺乳动物和猴子的移动可有效减少病毒在非洲之外地区的扩散。不应为圈养
动物接种天花疫苗。应把感染动物与其他动物隔离,并立即实施检疫。对任何可能与感染动物有接触的动物应进行检疫隔离,且根据标准预防措施处
理,并观察猴痘症状30天。世卫组织的应对世卫组织支持会员国开展猴痘的监测和防范工作并支持在受影响国家开展疫情应对工作。++++++
+++++++++++++++++++++++++++世卫组织关于猴痘常见问题的官方解答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22-05-271
2:15本无猴痘本土流行的国家正在报告出现猴痘病例。根据我们对此病毒及其传播方式的了解,此次疫情是可以控制的。普通人的感染风险似乎
较低,与有猴痘症状者(或有本土流行国家的感染动物)发生密切接触的人感染风险最高。猴痘是什么?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它是一种病
毒性人畜共患病,这意味着它可以从动物传播给人类。它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通常可以在哪里发现猴痘?猴痘常见于中非和西非有热带雨林的
地方,那里通常生活着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在中非和西非以外的其它国家,偶尔会发现猴痘患者,一般是在前往猴痘流行地区旅行之后。猴痘有何
症状?猴痘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烧、剧烈头痛、肌肉酸痛、背痛、精力不足、淋巴结肿大和皮疹或皮肤损伤。皮疹通常在发烧开始后的一到三天内出现
。皮损可以是平坦的或略微凸起的,充满透明或淡黄色的液体,然后可以结痂,干瘪和脱落。一个人的皮损数量可以从几个到几千个不等。皮疹往往
集中在面部、手掌和脚底,也可以在口腔、生殖器和眼部找到。症状通常持续两到四周,无需治疗即可自行消失。如果你认为自己有可能是猴痘的症
状,请向你的卫生保健提供者求助。让他们知道你是否与疑似或确认猴痘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人会死于猴痘吗?在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的症状会在几
周内自行消失,但对某些人,这些症状可能导致并发症或甚至死亡。新生儿、儿童和有免疫缺陷基础疾病的人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症状和死于猴痘的风
险。严重猴痘病例的并发症包括皮肤感染、肺炎、神志不清和可导致视力丧失的眼部感染。近来,在流行国家报告的病例中约有3-6%导致死亡,
常常是儿童或可能患有其它病症的人。重要的是要注意,数据可能被高估,因为流行国家中的监测有限。猴痘是如何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猴痘可以
在人们的身体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时传播给人类。动物宿主包括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通过避免与野生动物进行无保护的接触,特别是那些生病或死
亡的野生动物(包括它们的肉和血),可以降低从动物身上感染猴痘的风险。在动物携带猴痘的流行国家,任何含有动物肉或器官的食物都应在食用
前彻底做熟。猴痘是如何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猴痘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具有传染性(通常持续两到四周)。与有症状的人进行密切的身体接触,就可
以感染猴痘。皮疹、体液(如来自皮肤损伤的液体、脓液或血液)和干痂尤其具有传染性。因与感染者接触而被病毒污染的衣服、床上用品、毛巾或
餐具/碗碟等物品也可以感染他人。口腔中的溃疡、损伤或口疮也可以具有传染性,这意味着病毒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因此,与具有传染性的个体密
切互动的人(包括卫生工作者、家庭成员和性伴侣)感染风险更大。该病毒还可以通过胎盘由孕妇传播给胎儿,或者在孩子出生期间或出生后通过皮
肤接触由受感染的父母传播给孩子。尚不清楚无症状的患者是否可以传播该病。谁有感染猴痘的风险?感染风险最高的是与有猴痘症状的人或受感染
的动物有密切身体接触的任何人。接种天花疫苗可能对猴痘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年轻人不太可能接种过天花疫苗,因为在1980年天花
成为第一种被消灭的人类疾病后,天花疫苗接种在世界范围内停止了。尽管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对猴痘有一定的抵抗力,但他们也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来保护自己和他人。新生儿、儿童和有免疫缺陷基础疾病的人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症状和死于猴痘的风险。由于接触病毒的时间较长,卫生工作者也面
临更高的风险。我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猴痘的侵害?可以通过限制与疑似或确诊猴痘患者接触来降低风险。如果由于你是卫生工作者或与猴痘患
者住在一起而确实需要进行身体接触,请劝说受感染者自我隔离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遮盖任何皮肤损伤(例如,用衣服遮盖皮疹)。当你靠近他们时,
他们应该戴上医用口罩,特别是如果他们正在咳嗽或口腔里有损伤。你也应该戴口罩。尽可能避免皮肤接触,如果与皮损有任何直接接触,请使用一
次性手套。如果患者无法自理,请在处理任何衣物或床上用品时佩戴口罩。定期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清洁双手,特别是在接触感染者、他们
的衣服、床单、毛巾以及他们碰过或可能接触他们的皮疹或呼吸道分泌物的其它物品或表面(例如餐具、碗碟)之后。用温水和洗涤剂清洗患者的衣
服、毛巾、床单和餐具。对任何受污染的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并适当处理受污染的废物(例如敷料)。儿童会得猴痘吗?是的。儿童通常比青少年
和成人更容易出现严重的症状。病毒也可以通过出生时或早期的身体接触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如果我认为自己可能患有猴痘,该怎么办?如果你认
为自己有症状或与猴痘患者有过密切接触,请联系你的卫生工作者寻求建议、检测和医疗护理。如果可能,请自我隔离并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要定
期清洁双手,并采取上文所述步骤保护他人免受感染。你的卫生工作者将收集你的样本进行检测,从而使你可以获得适当的护理。是否有针对猴痘的
疫苗?若干种用于预防天花的疫苗也可以针对猴痘提供一些保护。为天花开发的一种较新的疫苗(MVA-BN,也称为Imvamune,Imv
anex或Jynneos)于2019年获批用于预防猴痘,但尚未广泛使用。世卫组织正在与制造商合作,以改善可及性。过去接种过天花疫苗
的人对猴痘也有一定的抵抗力。最初的天花疫苗已不再向公众提供,40-50岁以下的人不太可能接种过该疫苗,因为当天花在1980年成为第
一种被消灭的疾病后,天花疫苗接种就结束了。一些实验室人员或卫生工作者可能接种了一种较新的天花疫苗。猴痘有治疗方法吗?猴痘症状常常自
行消退,无需治疗。重要的是要小心处理皮疹,如果可能的话让它干燥,或者如果需要,用湿润的敷料覆盖以保护该处皮肤。要避免触摸口腔或眼睛
中的任何溃疡。可以使用漱口水和滴眼液,但要避免使用含可的松的产品。对于重症病例,可推荐使用牛痘免疫球蛋白(VIG)。2022年1月
,一种用于治疗天花的抗病毒药物(tecovirimat,商品名为TPOXX)也被批准用于治疗猴痘。目前世界上哪里有猴痘的风险?自1
970年以来,11个非洲国家报告了猴痘人间病例——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刚
果共和国、塞拉利昂和南苏丹。非流行国家偶尔出现病例。通常是在去过流行国家的人员中报告的。一次疫情是因为接触被进口的其它小型哺乳动物
感染的动物而引起的。2022年5月,在若干非流行国家发现了多例猴痘病例。根据猴痘以往的规律,这并不典型。世卫组织正在与所有受影响国
家合作加强监测,并就如何阻止传播和如何照料感染者提供指导。我们对2022年5月在若干国家发现的猴痘疫情了解多少?当地不流行猴痘的若
干国家在2022年5月报告了病例。截至2022年5月19日,非流行地区的10多个国家报告了病例。正在对更多的病例进行调查。关于最新
信息,请在此处查阅。除了在来自流行国家的旅行者中偶尔报告的病例外,与流行国家旅行无关的非流行地区病例并不典型。目前(截至2022年
5月),报告的病例与流行国家旅行之间没有明确关联,与受感染动物也没有关联。我们理解,这次疫情令许多人感到担忧,特别是那些亲人受到影
响的人。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提高感染风险最高的人群对猴痘的认识,并就如何限制人与人之间的进一步传播提供建议。同样重要的是,公共
卫生工作者必须能够识别和护理病人。至关重要的是,任何人都不得对受此事件影响的人进行污名化。世卫组织正在努力支持会员国在受影响的国家
开展猴痘监测、防范和疫情应对活动。受影响的国家正在进行研究,以确定发现的每起病例的感染源,并采取行动提供医疗服务和限制进一步传播。
有没有形成更大规模疫情的风险?通常不认为猴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为该病需要与具有传染性的人发生密切的身体接触(例如,皮肤对皮肤)才
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公众面临的风险很低。世卫组织正在将应对这次疫情作为高度优先事项以避免进一步传播,而且多年来一直把猴痘视为一种重
点病原体。我们目前看到的病例不是典型的猴痘暴发,因为没有报告涉及流行国家的旅行或从流行国家出口的动物。确定病毒如何传播并保护更多人
免受感染是世卫组织的一个优先事项。提高对这一新情况的认识将有助于阻止进一步的传播。猴痘是一种性传播感染吗?猴痘可以通过密切的身体接
触(包括性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目前尚不清楚猴痘是否可以通过性传播途径传播(例如,通过精液或阴道液体),但在性活动期间与皮损的直
接皮肤接触可以传播病毒。猴痘皮疹有时可见于生殖器和口腔中,这可能会在性接触期间造成传播。因此,当存在皮肤或口腔黏膜损伤时,口与皮肤
接触可导致传播。猴痘皮疹可能看似像某些性传播疾病,包括疱疹和梅毒。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当前疫情中有若干病例是在性健康诊所寻求治疗
的男性中发现的。感染猴痘的风险不仅限于性生活活跃的人或男男性行为者。与具有传染性的人有密切身体接触的任何人都面临风险。任何出现疑似
猴痘症状的人都应立即求助于卫生工作者。男男性行为者感染猴痘的风险更高吗?猴痘通过密切的身体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感染猴痘的风险不仅
限于性生活活跃的人或男男性行为者。与具有传染性的人有密切身体接触的任何人都面临风险。任何出现疑似猴痘症状的人都应立即求助于卫生保健
提供者。这包括与报告病例的群体有联系的人。非流行国家报告的若干病例是在男男性行为者中发现的。这些病例是在性健康诊所发现的。我们目前
获悉在男男性行为者群体中报告的更多猴痘病例,原因可能是该人群中积极的求医行为。猴痘皮疹可能看似像某些性传播疾病,包括疱疹和梅毒。这
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病例在性健康诊所被发现。随着我们了解更多的情况,我们可能会在更广泛的社区中发现病例。世卫组织对网上流传的与猴痘有
关的污名化信息有何反应?我们看到了围绕这次猴痘疫情对某些人群进行污名化的信息。我们要非常清楚地表明,这是不对的。首先,与猴痘患者有
任何类型密切身体接触的任何人都面临风险,无论他们是谁,他们做了什么,他们选择与谁发生性关系或任何其它因素。其次,因为一种疾病或病症
而对他人进行污名化是不可接受的。污名化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并阻止我们尽快终结这场疫情。我们需要齐心协力,支持任何被感染或帮助护理患
者的人。我们知道如何阻止这种疾病,我们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污名化和歧视从来都不是好事,在这次疫情情况下也是不行的。我们的命运
是联系在一起的。为什么这种疾病被称为“猴痘”?这种疾病被称为猴痘,因为它于1958年首次在用于研究的猴子群落中被发现。直到1970
年才在人类身上发现该病。猴痘病原体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该病毒于1958年从研究用的猴子身上首次被发现,因此该病被命名为猴痘。人类感染猴痘最早出现于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原扎伊尔)
,自此猴痘爆发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病征症状与天花相似,但病情较轻微。感染猴痘后的数天,患者会出现发烧、剧烈头痛、肌肉痛和淋巴结
肿大。于出现皮疹前,严重淋巴结肿大可以是猴痘的一个显著特征。自发烧后约1至3天,口腔内会出现溃疡,身体其它部位亦会出现皮疹。
皮疹通常会于10天至两星期内从斑丘疹发展到水疱、脓疱,然后是结痂,而在身体所有部位的皮疹一般会同步发展。猴痘病征持续14至21天,
患者通常会自行痊愈。过去的猴痘爆发中,患者的死亡率介乎1%至10%之间。传播途径当人与受感染的动物、受感染的人、或受污染的对象接
触,便可能受感染。人类如果被野生动物例如某些灵长类动物、囓齿动物和松鼠等咬伤或抓伤,或直接接触其体液,都可能会受感染。长期面对
面接触引致的飞沫传播,或直接的体液接触,亦可能令病毒人传人。潜伏期潜伏期介乎5至21天,但通常为6至13天。治理方法本港目前没有针
对猴痘的疫苗或抗病毒治疗的注册药剂制品。曾有证据显示天花疫苗也可以有效预防猴痘,而一种名为Jynneos的新疫苗于2019年获美
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FDA)许可用于预防猴痘感染。欧洲最近亦批准了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猴痘。预防方法为减少受感染的风险,市
民前往受猴痘病毒影响的地方应该:避免与病人或动物接触;在照顾病人或处理动物时,穿戴防护衣服和装备,包括手套和外科口罩,并在进行这些
程序后洗手;彻底煮熟所有动物产品方可进食;和如有任何可疑病征,应及时求医。
猴痘:我们可能不需要太担心的10个理由2022年5月28日猴痘(Monkeypox)
是由猴痘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罕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一些非洲国家,但是最近至少有12个非洲以外的国家也出现传染病例。英国在5月7日出现第
一例,该病患最近曾经去过尼日利亚,据信他在那里感染了病毒,回到英国后发病。猴痘在短时间内传播到不同国家不同群体,让科学家、各国政府
和卫生人员提高警觉,许多确诊病例并未到过传染多发地区。传染病学家正在对猴痘的传播展开调查,并警告说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确诊病例出现,许
多人开始担心病毒是否会大规模传播。不过,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UniversityofSalamanca)的微生物学家冈萨雷斯(
RaulRivasGonzalez)在知识共享网站《对话》(TheConversation)发表文章,认为我们现在不需要太担
心。以下就是他提出的10个理由:猴痘:症状、传播、防疫等你可能想了解的问题新冠症状知多少——流鼻涕、咳嗽不停是感冒还是感染新冠?瘟
疫史话:百年前的流感和历史上其他几次大流行的结局猴痘图像来源,GETTYIMAGES图像加注文字,猴痘的症状包括从面部开始,并蔓
延到全身的皮疹1.猴痘病毒是一种已知的病毒猴痘病毒最早在1958年被发现确认,当时实验室研究用的猴子出现类似天花的水疱,是人类首
次发现猴痘病毒,第一个人类病例发生在1970年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在那之后,科学家对猴痘病毒已经有所研究,也密切监测猴痘传染病例。2
.猴痘病毒相对比较稳定猴痘病毒是一种相对较大的DNA病毒,和冠状病毒或流感病毒等RNA病毒相比,变异速度较慢,有较好的检测和修复
突变系统,也就是说猴痘病毒较不可能发生突变或快速突变以导致人类较高的传染率或高度变异性。这也意味着,一旦痊愈,患者对此病毒就有长期
的免疫能力,现在已经描绘出猴痘病毒的两种基因分化支,分别是西非分支和中非分支,两者地域相隔,在流行病学和临床上具有明确特异。DNA
序列显示目前爆发传染的是在西非地区传播的温和型病毒,和2018、2019年在英国、新加坡和以色列出现的猴痘病毒密切相关。疫苗史话:
抵制疫苗接种的运动如何影响历史进程疫苗:大规模接种如何击败几大致命传染病3.有些人已经有一定程度免疫力猴痘病毒、天花病毒和牛痘病
毒都属于正痘病毒,彼此密切相关,成功对付天花的疫苗接种导致天花在1980年宣布被扑灭,历史数据显示天花疫苗对猴痘也有大约85%的保
护力,所以曾经接种过天花疫苗,现在40多岁以上人群的很大部分人,都不太容易感染猴痘病毒。(注:天花疫苗自1970、80年代左右开始
逐渐停止大规模接种)天花疫苗图像来源,GETTYIMAGES/MEDIAFORMEDICAL图像加注文字,全球性的天花疫苗接
种计划取得成功,1980年天花宣布被扑灭4.我们知道猴痘如何传染从动物到人类的人畜共通传染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
、粘膜、皮肤创伤而感染,食用感染动物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也是风险因素之一,被感染动物咬伤或抓伤也会传染疾病。人传人的传染可以通过近距
离接触感染者的飞沫微粒和呼吸道分泌物、皮肤创伤、或新近沾染到病毒的物体感染,病毒经由呼吸道、粘膜和皮肤伤口进入人体。因为我们知道传
染途径,因此能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5.人传人情况被认为不会太严重这是欧洲首次出现和西非或中非流行病学没有已知关系的传播链,最有
可能的感染途径是通过飞沫或接触到感染伤口。欧洲大部分的病例出现在年轻男子,其中不少是有同性性行为的男子,性伴侣之间感染机会增加,因
为性行为发生皮肤亲密接触的关系,不过没有近距离接触的人感染几率据信很低。电影《传染病》纯属巧合还是好莱坞预言成真新冠疫情:影响人类
历史进程的五次传染病大流行6.猴痘的临床表现通常较轻微猴痘的症状通常维持二到四周,然后自然好转,历史数据显示,非洲发生的猴痘病例
一般人的死亡率约为0%至11%,年幼儿童死亡率较高。目前在欧洲看到的西非基因分化支致死率大约3.6%(根据非洲国家研究数据),儿童
、年轻人和免疫不全者的死亡率较高,多数人在发病数周后自行痊愈,但严重时可以致死。猴痘皮疹图像来源,UKHSA图像加注文字,皮疹发展
经过不同阶段,最终结痂变干脱落7.猴痘的症状独特且明显猴痘病毒很容易追踪,因为它不像SARS-CoV-2病毒有无症状传染的情形,
猴痘病毒症状独特而明显,患者通常会出现皮肤创伤。此外,猴痘的症状(发烧、严重头痛、淋巴结肿大、背痛、肌肉痛和无力)也易于此病的诊断
以及找出受感染者。发烧的第一天开始到第三天,皮肤上会出现特有的疹子,皮疹会出现在脸上(95%的病例),手掌和脚掌(75%的病例),
口腔粘膜、生殖器、结膜和角膜也会受到影响。皮疹会从(平面的)斑点依序演变成(稍微突起的)丘疹,然后是(含有透明汁液的)水泡,再转变
为(含有淡黄色汁液)的脓疱,最后结痂变干脱落,数量不定,有时候只有少少几个,有时候甚至多达数千个。8.猴痘的检测方法快速有效猴痘
病毒的DNA可以用即时的聚合链反应从可能被感染的皮肤创伤中检测出来,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实验室都做得到,可以利用皮肤创伤的结痂、
或用拭子擦拭、或流出的汁液来采样,而不需要血液样本。如果以即时的PCR核酸检测,不但可以检测出猴痘及其他正痘病毒,还能够分辨两种不
同的分化支。9.猴痘疫苗很有效最初的(第一代)天花疫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基于牛痘病毒的新的第二和第三代疫苗已经被研发出来,这些疫苗展现出能够对抗人类天花和猴痘的活动力。ACAM2000和APSV(赛诺菲巴斯德天花疫苗)这两种疫苗都是基于减毒、有复制能力的牛痘病毒,以多次穿刺技术施打,Jynneos疫苗(在欧盟国家被称为Imvanex,在加拿大被称为Imvamune)是第三代疫苗,含有改造过的安卡拉牛痘病毒(MVA-BN),在人体内没有复制能力,但能够引发强大的免疫反应抵抗天花和猴痘。Jynneos疫苗是唯一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为非军事用途的猴痘和非复制型天花疫苗。10.抗病毒药物很有效在试管试验和动物研究上,西多福韦(Cidofovir)和布林西多福韦(Brincidofovir)这两种药物都有能够对抗痘病毒科的活动力,布林西多福韦是一种DNA聚合酶的有效抑制剂,能对付多种不同的双链DNA病毒,例如猴痘病毒。Tecovirimat(ST-246)也能有效治疗正痘病毒引起的疾病,人体临床试验显示此药的安全性和可耐受性,只有很少的副作用。Tecovirimat能够用来治疗牛痘、猴痘、和人类天花,可以用在成年人以及体重至少13公斤的儿童身上。仍需“保持警觉”尽管有这些正面消息,我们仍然必须谨慎,保持警觉,因为关于猴痘仍然有尚未解答的问题,病例突然增加是不是因为病毒变异造成猴痘病毒比过去更容易传染?或是导致病毒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传播?现有的病例是否全来自同一感染源?或是有数个同时进行的感染途径?不论如何,我们希望现有的感染病例能受到有效控制,不需要采取更广泛、更严格的防疫封锁措施。
献花(0)
+1
(本文系寒江老叟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