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爱清静是中年人的一厢情愿

 作家楚夫 2022-05-30 发布于广东

中山市广弘颐养院院长明巴生以自己的观察告诉人们

老人爱清静是中年人的一厢情愿

程明盛 明剑

“等退休了回乡下种地去。”

美国国父华盛顿是这么做的,陶渊明选择的归隐田园引无数文人雅士效仿,许多职场白领乃至金领把这个人生理想挂在嘴边。

跟中山市广弘颐养院院长明巴生说起这个养老梦,他笑笑说,许多人用中年的心态揣度老年人,中年人天天忙忙碌碌,希望找个地方静下来,但很多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太寂寞了,他们喜欢热闹,喜欢住在市场上面,看人来人往,对吵吵嚷嚷则视而不见,即使临终之际,也希望床头围满儿孙,老人爱清静不过是中年人的一厢情愿。

我一下理解不过来,以乡土调查的经验,不少老人不希望跟着儿女进城,反倒选择叶落归根,守着乡下老宅过日子,他们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跟儿孙生活习惯不一样,在城里又没有说话的人,回到乡下可以找老乡邻说说话。

明巴生接触的老人是另一个群体,有的老人家庭条件很好,但儿孙没有时间陪伴老人,将老人送进颐养院;有的老人身体虚弱,甚至重病在身,家人无力照料,将老人送进颐养院。这些家庭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家庭条件相对较好。

明巴生说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有人想到家乡给老人造别墅,让老人享受宁静的乡居生活,但老人生气了,“我还没死,你们把我弄到荒郊野外去?!我不要什么别墅。”

细细琢磨,我似乎若有所悟,忙碌的中年人想清静,寂寞的老人盼热闹,也许正应了那句,人们缺什么想什么。难怪有老人状告儿孙,要求儿女“常回家看看”。

在广弘颐养院,我们看到老人的房间没有用编号,而是用各种水果、动物替代,门口绘着香蕉、苹果、麻雀、猫等图案,看上去充满童趣。

明巴生说,许多老人记性不好,往往记不住房号,甚至记不住楼层,因为数字重复率很高,但常见的水果、动物比较熟悉,互不重复,用作房间名字容易记住。工作人员在院内见到找不回房间的老人,问老人房子在哪,老人说出图案名,工作人员立刻就知道了老人的住处。

正说着,走来工作人员,说有老人给了钱,让工作人员代买东西。明巴生立即提醒,一定不要接受老人预付的钱,记性不好的老人给了钱,会惦记很久,觉得工作人员拿了他的钱没还。明巴生说,许多老人行动不便,需要工作人员代买东西,他要求工作人员先垫付资金,按老人要求买回来,跟老人当面钱物两清,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院内要制定一个制度,禁止工作人员预收老人代买东西的钱。

明巴生说,养老机构带有公益性,不应该把养老做成生意,把双方变成简单的金钱关系,而应该在信任和理解中,老人、家属、养老机构三方共同担负起责任,让老人度过一个幸福愉快的晚年。

他说,老人脏器功能逐步退化,各种情况随时可能发生。有的人把老人送进养老院,认为给了钱,老人就应该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偶尔到院后发现老人跌倒碰伤,身体出现不适,就责怪院方服务不好,甚至提出索赔。明巴生对比后感叹,香港养老机构里,家属到院里发现老人跌倒了,往往说,“不好意思,人老了,给养老机构添麻烦了。”

许多人觉得养老院是人生的终点站,到了养老院就完了。明巴生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他说,老人也要追求生活质量。养老院就像办教育,要给学生分年级,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老人安排在一起,不宜将不同情况的老人混在一起。他说,60岁的老人是活力老人,可以照顾好自己;70岁的老人进入半自理状态,护理服务要介入;80岁的老人可能就需要全护理了。即使是60岁老人也要区分不同情况,有文化知识的老人一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人一起,慢病老人一起,残疾老人一起,只有这样因人而异,才能提高老人生活品位。

     2016-05-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