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律可以审判不孝子,但难阻留守老人财富地位沦陷

 作家楚夫 2022-05-30 发布于广东

漫画摘自网络

2017年5月27日早上,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豆叩镇先锋村80岁的张顺安老人被人发现死在家里,5个子女一个都不在身边。2018年9月13日,平武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桩遗弃案。他的四女一子一审分别被判处一到两年有期徒刑,有的立即执行,有的缓刑两年。这桩案子甚至被平武县委县政府刻录成了光碟,要求各乡镇、村组织群众集中收看。(据2018年10月17日 中国青年报)

http://news.163.com/18/1017/07/DUA7MELC0001875P.html

这是一个现实版不孝子故事,尽管死者老伴赵秀抱怨“老头子死了都不让子女安生”,更多把责任归咎于死者性格不好,爱打人骂人,但不能推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一到两年有期徒刑是否判罚太重另当别论,但死者的5个子女因遗弃罪受到刑事处罚,也是罪有应得。

不过,审视地方将这桩案子刻录成光碟组织群众集中收看之举,带着杀鸡儆猴的惩戒意味,总感觉有些过头。毕竟,死者的子女接受了法律的惩罚,受到了社会舆论谴责,但死者的子孙需要维护家庭的尊严,似乎不应该承受有组织的舆论审判。

撇开个案,观察留守老人尤其是乡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发现相当部分留守老人处于被遗弃状态。寻找留守老人被遗弃的社会根源,关键在于众多留守老人财富地位沦陷。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分析了过剩人口宣泄出外的因由:

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象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

这段文字中隐藏着旧时代老人的财富地位,即在农耕社会,土地房产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老人掌握着分配这些资源的绝对权力,留在身边的子女可以耕作老人田地,被宣泄出外的子女可能只能自己寻找生存空间,甚至寻找土地不成冻饿而死。在这样的乡土社会,天然具备生长孝子贤孙的土壤,不孝子一旦被赶出家门,就可能面对生死两茫茫的未知命运。

然而,在城市化中国,城乡社会经济二元化体制下,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限制了农民土地交易权,宅基地、农地等只能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或者通过政府征地补偿后转化为国有建设用地,偏远落后地方农民拥有的房屋、耕地、山林等资源基本失去交易价值,农耕时代的“金饭碗”沦为城市化时代的“泥饭碗”,曾经滋养一代代中国人的农村成为被遗弃的地方,空心化趋势愈演愈烈。

闫海军在《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里,借村里老人之口感叹,“现在村里像民国18年(1929年),像1960年,那时候挨饿把人饿少了,现在也是走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影儿。”闫海军说,老家已经没人抬棺材了!

与乡村留守老人交流,不少人并不计较子孙不孝,尤其在疾病缠身经济拮据时,反倒抱怨自己拖累了儿孙,盼着自己早日逝去。近些年,在上了年纪的留守老人中,流行一种观念,如果无疾而终,或者重病后猝逝,被认为是有福之人,反之则被认为命不好。

一位乡亲把留守的孙子培养了名牌大学,可谓功德圆满。但在陪护孙子期间,被查出肺癌,两年断断续续的治疗,这位乡亲能省则省,且放弃了放疗。回乡聊天时,他说2年治疗费自费部分4000多元。这样的治疗负担并不沉重,但他说了一句让我震撼的话,“我不想活得太久!”他不想拖累儿女。不久,传来他自杀身亡的消息,留下一个悲怆的乡村记忆。

这也许就是绝大部分留守老人的精神状态,在财富地位沦陷之后,面对依靠子女赡养的境况,他们更多地选择了不给儿孙添负担,隐忍着负重前行,七老八十仍不肯放弃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一旦自认成了累赘就自怨自艾。

在乡村,我看到有的老人因为早年在企业工作,享受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一个月领取1000多元退休金,衣食无忧,少有儿孙不孝的传言,成为村邻羡慕的对象。而那些每月领着百元基础养老金的老人,要么自己种地,要么指望儿孙供养,不时陷入儿孙不孝的议论中。看似有限的财富地位落差,令他们的命运呈现两极化。

笔者以为,要改变留守老人被遗弃的状态,仅有对不孝子的审判是不够的,更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政策提升留守老人的财富地位,如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步伐,赋予农民相对完整财产权,同时大幅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水平,缩小城乡养老金差距。

放眼西方文明国家,很少听闻对不孝子孙的道德审判,养老的主要责任也不在子女身上,关键是绝大多数老人具备一定养老经济能力,政府也担负起了养老的社会责任。

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生产孝子贤孙的土壤越来越贫瘠。我们千万不要在对不孝子的道德审判中焦点失准,把老龄化社会来临前的养老难题异化成道德命题。

2018-10-1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