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村民与上市公司的致命邂逅

 作家楚夫 2022-05-30 发布于广东

主题图片摘自网络

108日和111日,上市公司ST双环两次发布公告。

先是公告控股股东双环集团106日凌晨因管道弯头破裂发生安全事故,需停产整改。由于公司本部与双环集团生产区域毗邻,部分装置联通,公司本部于106日起停车。

20多天后的复产公告称,公司已完成检测等相关工作,本部生产装置已于111日下午恢复生产。

109日,财联社报道《宜化集团再酿安全事故 保壳关键期ST双环停产》,说的就是这件事。

从来没有想过,一家上市公司因安全事故停产20多天,会与家乡村庄发生关联。

家乡村庄与上市公司的生死结

不久前到西南某省会城市见了同乡,有人刚刚回了老家,说起家乡事,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家乡行政村老会计的小儿子小文在化工厂被炸死了,有没有别的人死伤则众说不一。

闻讯,我心头一震。我对小文印象不深,但对他的父亲印象深刻。那时因为家贫,父亲做自然村会计时,欠下集体1000多元债务,常常在分配粮食的时候,被集体扣除口粮抵债。这种时候,他的父亲一次次站出来,为我们家争取口粮,力保一个家庭的生存。于是,对他的会计父亲尊重起来,至今不忘。

得知凶讯,向记忆库搜寻,确认两年前到贵州六盘水探访乡亲时,他就在那座城市。那次,见到了他的亲哥哥,接风宴上,一边喝酒,一边聊起两兄弟在当地多年打拼的细节,知道小文一直开着送气店子,但那段时间生意不好。当晚酒后,到了宵夜场所,他哥哥借着酒劲,闹着从车尾箱拿出茅台,我知道他哥哥是个性情中人。

只是有些遗憾,六盘水两天停留,没有见到小文。而今迎来的却是噩耗。

试着了解事发当晚到底发生了什么。其时还是黄金周,105日轮到小文夜班。村里人说,事发后曾在当地朋友群流传现场照片,看上去有些骇人。

一位亲友说,自家叔叔在里面上班,正值假期,没接受当晚上班安排,第二天早上接到电话说炸死了人。这位叔叔有些后怕,后来干脆辞工到贵阳一家气站打工。

双环公司就在家乡邻近的东马坊办事处,跟家乡村庄相距几公里,村里有人在双环工作,早出晚归。一位做送气营生的族亲回乡,见了村里熟悉双环的退休工人,曾劝说族亲将孩子送到双环工作,说是工作稳定,方便回家找对象。族亲问了工资,知道每月2800元。族亲一听嫌少,家乡做惯了送气营生的人,一个月基本上有大几千元收入,对两三千元月薪不感冒。

村庄里有人在双环车间负责,可以直接帮村邻进厂工作。但这位车间负责人曾经说过,不管是亲戚还是湾里乡亲,都不介绍进自己厂,因为那里有危险,事故多发,关键管道若破了,就可能酿成事故。不料一语成谶。

离开送气行业的两年漂荡

我想知道,那次在六盘水与小文擦肩而过之后,他的生活经历了什么。

找到跟小文一直在贵州做送气营生的邻居小涛。当年,我到六盘水探访时,他刚刚放弃了在当地的送气营生回了老家。小涛说,小文跟自己沾亲带故,小文跟自己的姐夫哥是嫡亲姑舅老表,自己和小文小时候常一起玩,关系蛮好。

两年前,当地送气行业动荡,最严峻时,送一瓶气只赚5块钱,小文没办法供养两个在家乡上学的孩子,放弃了送气铺子,到市场里上班,但一个月只有4000元工资,跟送气营生好时不可同日而语。

这也许是小文命运转折的开始。当年小文离开六盘水,离开送气行业,试图转行,换过很多工作。

小涛说:“小文后来做过的工作多得很,离开送气行业后漂泊了2年,现在人都漂得冇得了。”

小涛说不清小文后来打过哪些工,但他知道,小文今年初到东莞做驾驶员,给企业送货到深圳。当时自己到深圳找送气铺子,专门去找过小文。

小涛发来一张小文的照片,是小文微信封面截图,封面图上,小文一个人在住处吃饭,是他在自己的送气铺子里照的,看上去跟他的父亲有些神似。

小文的朋友圈停留在2016112日,转发了一篇《麻友圈贵阳捉鸡麻将》,已经两年没更新了。第二条已经是相隔19天的1014日,发了一张在外早餐照片,配上一句“吃早饭了”。

看得出来,小文不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小涛说,刚刚兴起微信的时候,小文拍了这张照片做微信封面,平时只用微信聊聊天,很少玩朋友圈。

一个送气工的退守家园

小文到双环上班只有不到三个月就出事了。村邻分析,小文回到家乡上班是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小文的会计父亲多年前就去世了,母亲也年纪大了,夫妻俩都回到家乡,妻子在另一家企业工作。

小文留下一儿一女,女儿现年14岁,儿子年仅9岁。

小文没有在谋生地买房,倒是回到家乡镇上买了房子,为一家人筑了一个巢。

村邻眼里,小文是个极度节俭的人,从不乱花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

小文妻子是个勤扒苦做的女人。在贵州做送气营生时,小文妻子经常独自出外送气,而行内女子送气比较少见,大家把小文妻子当做楷模。

村庄广泛流传的信息是,事发后,小文家属获得了厂方120多万元赔偿。

这笔用生命换来的赔偿,成为两个孩子成长的主要依靠。

回看小文的退守家园,似乎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常年在异地他乡打拼,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接受教育,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后来老人精力不济,担不起照看孙辈的重任,孩子父母只能回到家乡附近,一边就近打工挣钱养家,一边陪伴孩子。对于家乡村庄来说,能够提供给退守家园者相对较好的工作,恐怕上市公司双环当仁不让,这里工资相对较高,比周围小厂工资高出一截,重要的是能够每天回家。

而今,这个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小文妻子身上。很难想象,一个弱女子,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和一个老人,恐怕没有能力做一份全职工作了。

进而想到更多从事送气营生的乡亲,做的是一个需要全天候值守的行业,吃饭时间最忙,往往过年也不能回家团聚,孩子大多留守家乡,由老人带着,一旦老人身体不济甚至老去,退守家园就是无奈的选择,而家乡,能给他们提供一个足以养家糊口的安稳工作吗?

2018-11-2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