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人太精明7】湖北首富胞弟刘兆年寄给恩师一箱书信

 作家楚夫 2022-05-30 发布于广东

李坚老师和九州通集团副董事长刘兆年

1月4日下午,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股东大会之前,1月3日下午,九州通集团副董事长刘兆年回到家乡,次日上午回到儿时生活地——天鹅镇及阁老村寻根,与一同前往的独立股东、企业高管、专家教授一起,寻访当年老宅、就读的天鹅中学、汉北河堤夹河沟泵站。

刘兆年何许人也?他是曾经的湖北首富刘宝林的胞弟,是刘宝林四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学历最高的一个,业界流传着“博士弟弟刘兆年助力刘宝林登上湖北首富宝座”的传说。

1977年,17岁的农家少年刘兆年“鲤鱼跃龙门”,成为恢复高考后家乡天鹅中学唯一考取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从此走上了学术之路,从湖北财经专科学校(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郑州大学任教,1985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硕士博士都在人大就读,1988年至1999年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副教授。

刘兆年高考那年,二哥刘宝林还是家乡一名赤脚医生。1984年,刘兆年尚在郑州大学教书,刘宝林放弃赤脚医生职业,改行做医药批发商,承包了老家应城市天鹅镇镇上的供销社医药商店,走上湖北首富成长之路。

1999年,受二哥刘宝林召唤,刘兆林舍弃人大教职回到武汉,参与创建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次年公司成立后刘兆年出任总经理,完成从大学教师到九州通创始人的蝶变,两兄弟的事业在家族企业重叠。刘兆年现任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北京点点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兆年返乡寻根之旅当晚晚宴上,坐在刘兆年左手边的是我的高中老师李坚及师母,坐在刘兆年右手边的是九州通独立董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余劲松。

许多人不知道,这次怀旧之旅对刘兆年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刘兆年何以把李坚老师及师母奉为座上宾。

从新闻画面上看到刘兆年与78岁高龄的李坚老师及师母携手怀旧,我立刻想起李坚老师家里至今留存的一箱刘兆年来信,那是一段师生情的永久见证。

在李坚老师家里,我曾看到专门盛装刘兆年一个人书信的小纸箱,约有半尺高、半尺宽。我非常意外,是怎样的情感,才能让一个学生与老师保持这样持久的通信联系?

我知道,这次怀旧之旅,跟这箱书信必然存在某种联系。

试着联系李坚老师,了解到刘兆年这次怀旧之旅的细节。

1月4日。九州通召开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独立董事余劲松等一起从北京到武汉参会,会前,刘兆年带领部分与会人员到自己家乡应城市,展开一次怀旧之旅。

回乡前4天,刘兆年电话邀请李坚老师和师母全程陪同,吩咐应城分公司安排一辆专车,接送他们到当晚入住的汤池温泉宾馆。第二天早餐后,还是专车载着李坚老师和师母,回到刘兆年的成长地,专程去了当年就读的天鹅中学(现天鹅中心学校)。

这里是一段师生情的起点,当天的寻根之旅,冲开了刘兆年与恩师李坚及师母的记忆闸门。

42年前,李坚是这所中学高二班主任,刘兆年是高二班最聪明勤奋的学生。那一年高中毕业,中断十年的高考还没有恢复,抱憾的刘兆年回到农村,走上了水利工地。

谁也没有想到,那个冬天,带给中国学子天大的喜讯,中断十年的高考当年恢复,高考就在冬天进行,这恐怕是那个年代最温暖的冬天。

率先得到消息的李坚老师,第一时间想到班上成绩最好的刘兆年。其时,距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时间,17岁的刘兆年尚在一个水利工地挥汗如雨。时年36岁的李坚老师得到消息,专程安排学生带信到水利工地,找到这位天资聪颖的学生,李坚相信,凭刘兆年的基础,当年有机会考上大学。

那一年,突然恢复的高考涌进10多年积压的考生,竞争异常激烈,复习备考时间又太仓促,李坚老师必须在学生中分出重点。他们班级共有40多人,刘兆年特别聪明,作文写得非常好,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为李坚老师一对一辅导的对象。那一年的冬天非常寒冷,衣衫单薄的两师生,呆在屋子里都冷得打颤,于是,刘兆年与老师一道偎在被窝里,师生一问一答,以这样的方式复习着。夜深了,困得不行,还要准备第二天上课,师生就一起睡下。政史地是两师生复习的重点,老师一边辅导一边猜题,幸运的是,当年的历史考试,关于“历史上的几次农民起义”和“中国现代史上的四次革命战争”等考题被猜中。当年湖北作文题是《学雷锋的故事》,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这是师生拿手的题材,刘兆年写的是帮人推板车的故事。李坚老师说,听了刘兆年的作文内容,心里就踏实了。

当年,李坚老师一家人共用一条毛巾。老师担心刘兆年共用毛巾染上沙眼,专门为刘兆年买来一条新毛巾。

高考放榜,刘兆年以220多分的高分超过专科分数线,如愿被录取。刘兆年收到录取通知,第二天上午8点到城里体检,得到通知时已是下午5点,当时风雪交加,班车不通,李坚老师担心刘兆年误了体检时间,专程将刘兆年带到自己在邻镇黄滩的家里,这里离城里更近,大约有七八里地。第二天,李老师骑着单车送刘兆年进城体检,全程陪着。

李坚老师为刘兆年所做的一切,更像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为孩子做的,这些记忆,深深印在了少年刘兆年的心里,使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对李坚老师产生了深深的依恋。于是,年龄相差近20年的这对师生,开始了长达近20年的两地书,学习上遇到困难,生活中遇到烦恼,刘兆年都通过书信向恩师倾诉,一箱书信,藏着这对师生几十年父子般的温情。难怪这么多年来,李坚老师一直保存着这些书信。有时,老师会将这些书信拿出来翻看,重温那些逝去的岁月。

在李坚老师的书架上,至今珍藏着刘兆年寄回来的许多书籍,如《十三经注疏》《说文解字》,都是为了方便李坚老师教学和研究。一套《十三经注疏》,是刘兆年从北京寄回来的,当年花了200多元,让老师既心疼又感动。

在家乡的日子,我曾以孝感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身份,到母校应城一中住队一年,与李坚老师及师母朝夕相处,感念他们对学生一往情深,他们更像没有血缘关系的父母。

离开家乡南下后,跟李坚老师聚少离多,偶尔回乡探望老师,看到李坚老师和两个儿子拥挤在学校分配的80多平方米的旧房子里,那时他的大儿子已经结婚,但无力购房。到了1998年,他的小儿子准备结婚时,房子实在住不下了,一间婚房难倒一家人,那时,当地一套两居室要四五万元,对于月薪几百元的家乡人来说,买房是一个几乎完成不了的目标。

正在这节骨眼上,刘兆年给李坚老师家来电,闲聊中得知老师家的窘境,悄悄地从北京汇来购房款,帮助老师买了一套房,大儿子一家搬了进去,旧房里腾出了婚房。如今,李坚老师的小儿子就在九州通公司工作。

许多年了,刘兆年保持着与李坚老师及师母的联系,每次回到家乡,首先要看望的人就是李坚老师和师母。李坚老师说,前年,刘兆年的女儿要去美国,行前一家人回乡拜别,专程到城里探望他们。

从刘兆年兄弟如今的成就来看,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一定拥有某种过人的品质,才能让他们以民营医药流通企业的身份,长时间占据湖北首富企业位置。刘兆年作为这个家庭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和博士,一定在企业的成长道路上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刘兆年写给老师的一箱书信,足以证明恩师身上有他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也足以证明他的身上有知恩图报的精神特质。

刘兆年与李坚老师及师母历时40多年的师生情,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感动!

很想读一读刘兆年写给李坚老师的一箱书信,想知道,只有一年师生缘的他们,在以后的岁月里如何有那么多话要说?刘兆年在信里到底写了什么?

每次话到嘴边,都咽了回去,那箱书信是他们师生间的秘密,如果提出阅读这些书信,可能显得有些唐突。

试着通过李坚老师跟刘兆年联系,希望刘兆年谈谈这段师生情,他婉拒了,说不必写什么东西。

2019-01-0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