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摘自网络 朋友的工厂原定正月初十开工,但关键工位员工迟迟不返岗,生产组织不起来,元宵节过后,工厂才逐渐恢复秩序。 说起节后拖延返岗员工的“逼宫”,这位朋友说羡慕打工者:“一对亲戚夫妻在我厂里,每年存10万元,三年存了30万元,比我投资几千万的厂赚得还多。我们真是有苦说不出来啊。” 朋友的说法听上去有些矫情,细思之后,却咀嚼出特别的苦涩。 朋友靠着早年汉正街家电批发生意起家,南下办厂至今,工厂位于中山、顺德交界处“中国家电业黄金走廊”,生产、销售家用电器及其配件、燃气热水器、燃气炉具、五金制品。 工厂现有员工150人左右,每月税费和厂租就要约40万元,工厂延迟一天开工,就要开支两三万元,工资是一项大开支。 朋友的工厂腊月十五放假,定于正月初十开工,假期近一个月。 眼看着开工日过了,员工返岗率到了七八成,但关键工位员工迟迟不到岗。 这些工位并非技术性岗位,只是人员少,一个工位只有一两个人,需要熟练操作,员工不到岗,生产就无法组织,或者产量只能达到一半。这些工位员工,需要培训一个月左右才能熟练操作,培训周期最长的烧焊工,需要半年才能熟练操作。 企业培训员工成本高,培养一个熟手要付出很大代价。生手开始时什么都不会,但要给予基本保障,最低15元一小时,等于一个月3600元。而且生手废品率高,造成很大浪费。 朋友说,有拖延返岗的关键工位员工月薪7000元上下,工资并不低。对方既不提出辞工,也不按时回来。跟员工联系,对方就抱怨单价低,要求加工资,有一种坐起起价的感觉。 公司以前也遭遇过这样的事,有的员工威胁不加工资当天就不干了,有的员工工作几个月就要求加工资,欲望越来越大,企业无法一一满足。 朋友对关键岗位员工突然提出加薪心有余悸。他说,员工较多的工段还好办,一两个人辞职影响不大,但关键工位员工闪辞,企业生产链条就被打断了。企业若不答应加薪要求,员工就威胁当天辞职走人,令企业主措手不及,许多时候只能妥协。公司若满足了个别岗位员工涨薪要求,别的关键岗位员工可能群起效仿,这个工序加了,那个工序可能也要加。 关键岗位员工突然闪辞,不给企业法定的一个月缓冲期,企业损失巨大,白白亏损,却无处索赔。 朋友说:“真心不愿意过年,过完年要面对好多事情,不断有人提出加工资,但工厂经营一年比一年差,现在基本上是老板给工人打工。” 在朋友眼里,员工违反管理制度,公司似乎有些束手无策。有员工拿制度不当回事,当天辞职当天走人,该结算的工资还得结算给他。本来公司工资第二个月结算的,但工人当天辞工当天要求给工资,不给就去劳动局告。 朋友抱怨,现在许多年轻员工不愿干事,做几天休几天,把钱花完了再上班,“五险一金”也不想要,不愿意缴纳自己那部分费用,只要求发到手的钱多一点。这些员工纪律意识差,自由散漫,想上班就上班,不想上班就不上班,干得不开心就辞职,甚至连工资都不要就走人,生产秩序不时被破坏。 朋友已萌生去意:“员工又要轻松,又要比别人工资高,现在工厂真的没法干了,但又脱不了身。” 带着朋友的烦恼,正在召开的两会上,笔者与列席会议的外来工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客服部总监米雪梅交流。米雪梅说,公司部分生产线不允许员工带手机,但员工多不接受,强调随时可能有重要电话打进来,公司相关制度因此执行不下去。她说,严格管理可能加剧员工流失,而制衣业对员工吸附力并不强,流动率相对较大。 听得出朋友的无奈,惊觉制造业越来越难以留住年轻劳动力,用工市场已从资方市场转变为劳方市场,用工荒不断蔓延,留住员工成为制造业不得不面对的一道严峻命题。 笔者想掂量一下制造业员工薪酬水平,试着与其他行业薪酬水平进行比较。 朋友算了一笔账,公司普通员工一天上班8小时,熟练后月薪达到4500元至5000元,若一个月20天加班,每次加班2小时,月收入能达到6500多元。烧焊工月薪能达到八九千元。 在朋友厂,普通管理者月薪约4000元,生产线普通工人月薪达到5000元上下,文员与工人工资倒挂。在朋友厂所在城市,服务业许多普通员工月薪两三千元,比制造业员工低了一大截,出现明显产业反差。即使在制造业内部,也出现了部分员工抛弃管理严格的大企业,转投管理相对松散小企业的倾向。 制造业职场乱象背后,许多年轻人的职业精神缺失令人担忧:既要轻松,又要高薪;宁要自由自在的低薪,不要严格管理的高薪。 2019-02-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