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祈祷“旗开得胜”的师长,你向孩子传递的是焦虑和功利!

 作家楚夫 2022-05-30 发布于广东

广东一所中学门口,家长带着香蕉和甘蔗,寓意“金蕉掂过碌蔗”。(图据新闻)

高考首日,广东一所学校门前,一群妈妈穿着大红旗袍,手拄甘蔗,甘蔗上挂着香蕉。有人解读寓意:旗开得胜、节节高升、上上交(蕉)。广东人的解释是:“有朝(蕉的粤语音)一日,掂过碌蔗,节节高升,把把黄金。”

之前,有辽宁丹东高三男班主任最后一课穿大红旗袍,预祝学生旗开得胜,还拿来两把剪刀,让学生将分叉剪得更高一点,因为相信“开叉越高,考得越好”。

高考舞台上这样的行为秀,以直白得近乎赤裸的祈祷,经由网络传播,把师长的焦虑和功利暴露在公众视野,不能不引发社会更深的忧虑。

素质教育理念推行了这么多年,许多人依旧走不出应试教育的迷恋,把一考定终身的高考神圣化,不少家长就此走上虎爸虎妈之路。

不自觉想起吴敬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里的广东人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那是功利心驱使下长期精神高压的应激反应,被老丈人胡屠户的一耳光治愈。

范进的教训殷鉴不远,现代师长却在学生高考的节骨眼上反来添乱,试想,孩子已经拼尽全力了,你却赶来鼓噪胜利,这跟家长催婚催生有什么两样?不过是给孩子平静的心湖投进一块石头。

最记得当年高考,长期焦虑后精神虚脱,心里有一种输不起的压抑,最安慰自己的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当年,精神高度紧张的同学多发挥失常,反倒是一身轻松的同学多超常发挥,高考结果跟平常测验形成较大反差。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相信,人生紧要处需要心静如水,就像诸葛亮《诫子书》里写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敢说当年的考生心理疏导比现在好,但在那个千军万马争挤独木桥的年代,考生心理问题出现的频率,似乎比上大学轻而易举的今天少得多。如果要追究眼下毕业班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源,师长的过分激励大概难辞其咎。

许多高考生也许不知道,高考只是他们面对的第一场人生大考,未来有数不清的考试等着他们,许多考试需要用非智力因素去应对。

于是,从内心希望,毕业生师长内敛一点,含蓄一点,把成功的鞭策换成温情的抚慰,帮孩子卸下功利的包袱,轻松面对人生第一场大考,为未来数不尽的人生大考积累经验。

2020-07-0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