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式催婚的另一面:最想娶的那群人被爱情挑剔

 作家楚夫 2022-05-30 发布于广东

光棍危机下女生拿着放大镜挑剔男生。

这个春节,“专家建议农村剩男向城市输出”引发群嘲,引爆了农村剩男的婚恋焦虑,为何?农村剩男从中读出了“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眼下回到乡村,跟乡下人聊起娶妻难,人们可以数出一个村几十个光棍,却找不出几个适婚女子,男多女少矛盾到了集中爆发期,许多人面对的无奈是无妻可娶。

于是,乡村婚姻是那些家有儿女的家庭的第一大事,绝大多数乡村婚礼选择春节和国庆两个长假举行,已成为新的婚俗。只有这个时候,人们才有时间从务工经商地聚拢来,为新人送上祝福,见证两个人的海誓山盟。

不得不说,中国乡村生活着最想娶的那群人,他们的婚恋目的简单明了,就是娶妻生子,过父辈祖辈那样儿孙绕膝光宗耀祖的人生,很少拖泥带水。

于是,农村青年的婚恋,要么自由选择,要么媒婆牵线,高效得令人感慨唏嘘,往往刚刚相亲成功,男方就择机“要人”,就是要求结婚。有的农村青年,这个长假见面,下个长假就走进婚姻殿堂,下一年就传出生儿育女消息。

跟农村未婚青年交心,婚恋是一个不忍触碰的话题,他们是最想娶的那群人,渴望找到心上人,却一次次在婚恋场上任人挑选。

跟一个中专毕业的农村青年深聊过,他许多次相亲,被问得最多的是城里有没有房,结局都是不了了之。最深的感触是,跟他年龄相仿的农村青年,多感慨现在的女孩太现实。

这位农村青年,曾经带领一班临时工,跟着人力资源中介混迹于武汉市一些企业。他说,许多男临时工,挑剔的是岗位年轻女工多少,他们更希望去女工多的企业和岗位,寻找爱情偶遇。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农村青年,跟父母守着集镇上一个夜宵摊,每天晚上忙碌大半夜,无怨无悔,我曾在回乡期间一次次光顾他的夜宵摊,看他勤勉得像个拓荒牛,是那种值得托付一生的青年。这两年他在集镇上租下店子,夜宵摊升格为餐饮店,算是有了自己的事业。但问起婚恋,小伙子却一直形单影只,渴望脱单。

农村剩男问题已经扭转了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那些家有两个儿子的家庭,担心的是一个儿媳妇也娶不到,往往沦为婚恋市场的边缘人。反而是那些家有女儿的家庭,庆幸不用为女儿婚姻发愁,因为从来不缺上门提亲的人,女儿和家庭可以有更多选择,开始相信“生儿生女都一样”。

近些年,富庶的江浙一带流行的两头婚,某种意义上是农村剩男现象的产物,女方原生家庭有了更大话语空间,可以大大方方争取下一代姓氏权和儿孙陪护时间,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家庭秩序。

更值得担心的是,男多女少矛盾造就的农村剩男现象,容易放大农村女性婚恋期望值,进一步抬高农村婚恋门槛,甚至动摇农村女性婚姻忠诚度,影响小家庭稳定和谐。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是,农村离婚率不断追赶城市,长期超稳定的农村家庭结构开始失衡,农村单亲孩子成为新的社会隐忧。

读懂了农村剩男,就想跟他们说,与其纠结于脱单,不如多给自己一点精神滋养,内心更丰富一点,精神更强大一点,让自己的婚恋观跟城市接轨。

2021-02-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