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沙羚羊礁巨变,34名渔民被困惊动省委,现变身安全繁华的小渔村

 长弓有心 2022-05-30 发布于广东

34名渔民幸运脱险


2009年9月26日,一场西太平洋产生的强台风登陆菲律宾吕宋岛,随后进入南海,并在南海西部发展成超强台风。

台风被命名为“凯萨娜”,含义是生长于老挝的一种沉香木,不知道为什么,台风的名字都取得很浪漫,且名字越是浪漫的台风往往破坏力也越大。

文章图片1

老挝沉香木

台风“凯萨娜”也不例外,其强度高,云系环流范围庞大,为2009年太平洋台风季导致伤亡最重的风暴。

过境菲律宾时,导致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遭遇42年来最严重的洪灾,在各地共造成至少921人死亡、1245人受伤、54人失踪,单在菲律宾就造成至少671人死亡,经济损失至少达11.5亿美元

9月29日上午,台风“凯萨娜”登陆我国西沙群岛。

常年在西沙群岛羚羊礁打渔、并在岛礁上搭盖简易毡棚生活的海南渔民,在台风“凯萨娜”过境时遇险。

文章图片2

台风“凯萨娜”路径图

强台风吹毁了他们简易的住所,34名渔民全部暴露在风雨之中,加上海水涨潮,狂浪拍打在礁盘上,渔民生命财产危在旦夕。

34名渔民被困西沙群岛羚羊礁,引起海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长罗保铭亲自批示要求全力救援,确保渔民生命安全。

幸运的是,中国渔政308船正在距离羚羊礁十海里远的琛航岛港口避风,30日中午,海面风力稍微减弱,中国渔政308船便立即出动,一个多小时后34名渔民全部被营救上船。

文章图片3

琛航岛码头


环礁上的封闭性环礁


羚羊礁,因形似羚羊而得名,是西沙核心区永乐环礁西南部的一个大型环礁,是少有的环礁上的封闭性环礁地貌,南北长12公里,东西最宽处约4公里,面积可达15平方公里,退潮时大面积出露,台风大潮时多被海水淹没。

文章图片4

羚羊礁位置图

羚羊礁风景绝美。

《中国地理杂志》是这样描述羚羊礁的:“远远看去,碧蓝色的大海上突然浪花翻滚,待接近后,看到的却是一个被“浪花带”围绕在内的风平浪静的潟湖。”

“潟湖水浅,水色与环礁外的大海截然不同,偏绿或偏黄,有时像翡翠,成为热带海洋中十分独特的美景。”

文章图片5

羚羊礁航拍图

文章图片6

羚羊礁露出水面色彩斑斓的边缘


微小沙洲,原始渔村


羚羊礁巨大的礁盘上只有西南角发育出一个小沙洲,因羚羊礁也被渔民称作筐仔礁,该沙洲被命名为筐仔沙洲。

筐仔沙洲海拔高度约2米,面积仅为0.01平方公里,与鸭公岛、银屿大小相似,形如新月,堆满白色珊瑚等生物碎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海南近海的鱼越来越少,而西沙渔业资源丰富,大量技高人胆大的渔民开始远赴西沙捕鱼,羚羊礁上也开始有少量渔民定居下来。

上岛之初,条件的艰难超乎常人的想象,渔民搭建一个简陋的棚屋就算在岛上安家了,再简陋,渔民们都会在岛上插上一面五星红旗,成为保卫祖国海疆的先锋。

文章图片7

羚羊礁上简陋棚屋

岛上渔民的生活淡水和食物,都靠前来收购海产的大渔船补给,要是碰上恶劣天气导致缺水,大家就会去附近的甘泉岛取淡水。

羚羊礁跟西沙大部分岛礁一样,都属珊瑚岛,走路就如同在密密麻麻的针尖上行走,初上岛的渔民徒手堆出了高达2米的防波堤。

由于台风对岛上简易棚屋的毁坏严重,渔民只好就地取材,以珊瑚和贝壳残骸作为地基、房梁和屋顶材料,对棚屋进行加固,取得了很好的防风效果,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这种加固的房屋抗住了17级台风的侵袭,2009年34名渔民也因此逃过一劫。

羚羊礁逐渐聚集了30多户渔民,建成了西沙最南的渔村,渔民的居住区像迷宫,道路交错,银色的珊瑚石屋将视线堵得严严实实。

文章图片8

羚羊礁上的渔民晒鱼获

小沙洲上几乎没有植物,2006年渔民在国旗边成功种活了一棵椰树,渔嫂郑丽满回忆说:“这是我们就从海南带来沙土和树苗,在岛上种下,能活几棵算几棵。”

2008年,她陪同丈夫伍捷来到羚羊礁。

此时,岛上大部分是男人,只有3对夫妻长居于此,“没办法,也是为了生活,在家没事做,在这里可以帮帮丈夫,还不会花钱。”

2009年成立了西沙羚羊礁村委会,辖羚羊礁、甘泉岛。

三沙市成立后,这里又更名为三沙市羚羊社区居民委员会,市政府为羚羊礁村安装了太阳能小型发电机,每两户共用一部。

但受高温高湿以及大风的影响,这些发电机的损坏都比较严重,发电效果不理想。

文章图片9

羚羊礁上的太阳能发电设施


渔村新貌,见证三沙变迁


三沙地处偏远、气候恶劣,属于高温、高盐、高湿、高辐射、多台风的地区。

设市前,除了个别岛礁拥有钢筋水泥建筑外,其他海岛都只有渔民用木板和雨毡搭建的房屋,防风能力很弱,抵抗台风全靠“运气”。

三沙设市后,羚羊礁村变成了羚羊社区居民委员会,极大地促进了岛礁的发展。

此前,台风来时,每个人都会穿上雨衣,躲在床底下,随时观察风势,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就要立刻冲出房屋,找比较牢固的房屋暂避。

2016年夏一栋“五所合一”综合楼在羚羊礁拔地而起,成为屹立在南海之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成为渔民永久坚固的“避风港”。

文章图片10

建设中的羚羊礁

现如今,岛上不仅建成具备防风避险功能“五所合一”的综合楼,还建成了5栋气派的渔民新居,这种渔民新居一楼悬空,舒适度大大提高。

文章图片11

航拍羚羊礁

值得一提的是,羚羊礁上还规划建设了水上飞机码头以及旅游配套工程。

岛上的绿色植物也逐渐增加,岛中央的绿植已初具规模,像一个中央花园一样,和昔日的珊瑚石屋相比,可谓沧海桑田般的变化。

文章图片12

羚羊礁新貌

文章图片13

羚羊礁新貌

羚羊礁周围是大片浅水区,只要稍加堆填,陆地面积就能成倍增加,发展前景好。

毕竟,羚羊礁是面积近15平方公里的大型环礁,丰富的旅游和渔业资源足以支撑其变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海上渔港小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