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大,坑多?深扒化妆品检测江湖

 新用户9576lp0N 2022-05-30 发布于广东

化妆品检测避坑指南。

自去年5月新的功效评价法规实施以来,化妆品检测市场一直是行业的焦点,同时也是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据根号C(ID:sqr-cosmetics)按照2021年的注册和备案情况进行估算,化妆品检测市场的潜在规模每年在16.7亿元左右(详见往期文章《新规创造近17亿元的功效检测市场》)。

与此同时,一大批企业开始纷纷涌入。据统计,在2020年和2021年,仅获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就以每年超过50家的数量在增长。截止目前,总数已达332家,相比于2019年187家,增长了近一倍。而且这一数字还没有包括很多目前未被认证的检测机构。

▲数据整合自国家药监局平台

但另一面,化妆品检测机构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从2021年至今,已经有多达55家检测机构被药监局责令整改,并暂停其在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信息系统的使用权限。也就是说,有多达17%的检测机构存在程度不一的问题。而且这其中不仅涉及了谱尼测试、CTI华测检测、Intertek、CCIC等知名的大型检测机构,还包括了广东省汕头市药品检验所、宁波海关技术中心等政府检测机构。


滑动查看完整名单

▲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整理

对于品牌、工厂等化妆品企业来说,往后少不了要和检测机构打交道。因此,如何在这鱼龙混杂的检测市场避免踩坑?就成了众多从业者的一门新功课。

为什么化妆品检测市场问题频发?

据悉,整个化妆品检测市场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化妆品注册和备案的常规检测,包括微生物检验项目、理化检验项目、毒理学试验项目以及人体安全性检验项目,由以上332家获国家药监局认证的检测机构来进行。这个常规检测在新规前就有,只是新规中修改了几个检验项目;

二是,宣称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以及部分新功效的产品功效检测。能进行该项检测的机构不仅需要获国家药监局的认证,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功效检测资格。截止到目前,只有41家检测机构具备相应资质;

三是,除以上功效外,宣称祛痘、滋养、修护、保湿等普通功效的产品检测。对于该项检测,国家药监局并未做具体规定,既可以由获认证的检测机构来做,也可以由具备检测能力的普通机构来进行,甚至注册/备案人自己也可以做。

从以上55家问题检测机构来看,大部分是因为常规检测项目不合格而被查。其中有多达39家企业是因为在国家药监局组织的能力考评上,“镉”和“耐热大肠菌群”这两项常规检测项目不合格而被要求整改。像Intertek、CCIC、谱尼测试等大型检测机构,以及广东省汕头市药品检验所等政府检测机构,也是倒在这两个检测项目上。

▲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整理

这背后主要原因是由于常规检测项目的变动。在2019年9月份新颁布的《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规范》中,“镉”属于新增项目,旧版中是没有的;另外新规范还将原有的“粪大肠菌群”项目,改成了“耐热大肠菌群”项目。而很多检测机构并未注意到法规的新变化,并未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没办法通过新检测项目的能力考评。

另外还有13家检测机构是在药监局的飞行检查中被查出了问题。其中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检验过程不符合要求”,这13家机构同时存在。另外信息系统的信息更新不及时、检验记录不规范、管理体系文件不规范等也是容易发生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像CTI华测检测这样的上市公司,同样也因为检验过程不符合要求被查。

在美丽链接研究院院长李继德看来,这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对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规范的细节要求了解不够到位,检测人员的专业度不够,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进行检测;另一方面是一些检测机构为了留住客户,在送检要求方面会放宽松一点,所以就容易查出问题。

常规检测最廉价

事实上,在新规之前,化妆品在进行注册和备案时就需要进行常规检测,因此很多检测机构很早就具备了常规检测的能力和资格。据了解,早在2014年8月,获批准的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检验机构就达到了150个。而它们中有很大一部分在新规下,依然属于获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包括Intertek、谱尼测试、广州市宜健医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这些检测机构来说,化妆品的检测只是众多业务板块中不怎么起眼的一个。以被查的55家检测机构为例,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除了化妆品检测,还在食品、药品、环境等多个检测领域皆有布局。而且在新规之前,仅对化妆品做一些常规检测,市场规模很小,利润也低,因此绝大部分检测机构并不会将其作为主业。

据了解,如今化妆品的9项常规检测全部做完,市场价也只要400元到500元,甚至有些检测机构只要200元也做。

由此可见,化妆品的常规检测市场发展最成熟,但同时附加值也最低,所以发展潜力并不大。

特殊功效检测市场“肉多狼少”

相比之下,针对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以及新功效产品的检测,不仅贵很多,而且发展潜力则要大得多。

据根号C(ID:sqr-cosmetics)估算,仅针对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产品的检测,每年的市场规模都能达到3.7亿元。另外在2022年1月1日之前,还有多达8800个已经上市销售的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产品,并没有进行功效宣称评价。按照规定,在明年5月1日之前,所有相关产品都必须将功效宣称评价的资料补齐,否则将不能继续生产。因此还有巨大的存量市场在等着特殊功效的检测机构。

但到目前为止,有资格做特殊功效检验检测的就只有41家检测机构,而且其中只有30家检测机构同时具备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这三种功效的检测资格。比如武汉科斯德尔玛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只有祛斑美白的功效检测资格,因此就不能做防晒和防脱发产品的功效检测。

滑动查看完整名单

▲数据整合自国家药监局平台

与此同时,这41家检测机构中有多达20家是没有常规检测资格的,比如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虽然有祛斑美白、防晒以及防脱发这三种功效的检测资格,但却不具备微生物项目和理化项目的检测资格。这意味着,企业拿着要注册的防脱发产品找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作为功效检测后,还需找另外一家机构去做产品注册的常规检测。

从检验检测企业类型来看,本土私营企业有22家,占比为54%;排第二的是以医院为主的事业单位,有10家;另外有4家外资、中外合资或港澳台与境内合资的企业;还有2家国有控股企业、2家上市公司以及1家民办社会组织。

由于国家药监局对于特殊功效检测机构的审核较为严苛,因此普通企业想要进入该市场并不容易。根据根号C(ID:sqr-cosmetics)的调研统计,从今年3月份到现在,总共新增了5家特殊功效检测机构,而且这还是在明显加速的情况下完成的。

因此,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特殊功效检测市场将一直处在“肉多狼少”的情况下。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目前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这三种功效的检测价格很高。据悉,目前防脱发功效检测的市场价在25万元左右;而祛斑美白功效检测价格则在12万元左右;最便宜的防晒功效检测也要5万元。

所以对于检测机构来说,能拿到一块特殊功效检测的“牌照”,就相当于捧上了一个聚宝盆。对于品牌和工厂来说,谁能先拿到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这三类产品的新特证,谁就占得了先机。

普通功效检测市场最容易“踩坑”

根据规定,无论是常规功效检测,还是特殊功效检测,都必须由获国家药监局认证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也就是说这两块市场,目前是由332家检测机构瓜分。但唯独普通功效的检测例外,既可以由备案人自己来做,也可以委托给检测机构,而且相关检测机构也不需要具备国家药监局的认证资格。

这样的规定,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为检测机构不够,导致企业备案难的情况发生;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普通功效检测市场的乱象,让备案的企业“踩坑”。

近一两年,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没有获得国家药监局认证的检测机构。这其中有一些是工厂或品牌联合科研机构共建的;也有一些是看上了化妆品检测的大蛋糕。而针对这些检测机构,目前并没有相关法规进行规范,因此现状是龙蛇混杂。据了解,现在市场上有些检测机构甚至宣称“无需寄送样品”“一键下单即可获得检测报告”“检验检测包过”。

除此之外,一些没有特殊功效检测资格的检测机构,却宣称自己可以做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等特殊功效的检测,但实际上它们并没有相关的检测资质,因此出具的检测报告是不会被国家药监局认可的。

因此,对于需要注册/备案的企业和品牌来说,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不然就很有可能拿到一份假的或者无效的检测报告。

据了解,目前有一些检测机构,既能做常规检测,也拥有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这三种特殊功效的检测资质,同时还能做普通功效检测,比如芭薇旗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悠质检测”。所以很多企业可能更愿意和这样的检测机构合作,享受一站式的注册/备案服务。

当然,也有一些实力雄厚的工厂或品牌,它们选择自建检测机构,这样既可以为自己的产品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功效检测服务;同时也能助力产品的研发。

综合来看,作为行业的“基础设施”,化妆品检测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也能让身处其中的企业少踩些坑。而作为其中重要的执行者,相关检测机构不要只想着抢占市场红利,更应该勇于承担起责任,公正、客观地做好每一次检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