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休之后,不再和原单位联系,你会明白这几件事

 布衣粗食68 2022-05-30 发布于湖南

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一个人退休之后,不再和原单位有任何联系,再回首自己的工作经历,就会发现以下几个真相。

01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一走,茶就凉。

很多人退休之后,感到特别不适应,因为“门庭冷落车马稀”。

看过一篇讽刺小说,一位从局长岗位上退休的人,没有了下属们的前呼后拥,也不再有发表“长篇大论”演说的机会,倍感落寞,一下子就病倒了。各种检查都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大病,但就是萎靡不振,成天都要躺在床上。

后来,医生恍然大悟,心病还需心药医。他就给病人家属开具了一张特殊的药方,让病人的老伴充当他的秘书,儿女和孙辈充当他的下属,家中一应大小事务,都要例行请示汇报和签字制度,每周还要举行家庭会议,由病人主持并发表讲话。

更多时候,还要称呼其为某某局长,以便让他找到昔日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很快,这个药方就显示出了“灵丹妙药”的神奇作用,病人在家人们的“吹捧下”,很快又变得精神抖擞起来。

这个故事揭露出职场的一个真相,不管你曾经是谁,不在位了,就都已经翻篇了。再多的风光,再多的成就,都成为了明日黄花,没有人会再次提起。

人们前呼后拥的,从来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那个职位,敬畏的是那个职位背后的权利。所谓的个人魅力,个人修养,仅仅被当作一种修饰,是锦上添花的说辞而已。

当一个人退休下来,另一个人重新上任,人们又会杜撰出新的溢美之词,似乎找不到更为完美和贴切的词语来形容了。

如果一个人无法认清这一点,就会如同讽刺小说中那个退休之后就一病不起的局长,“入戏太深、无法自拔”。

02

一朝天子一朝臣,你退位了,你的“主张”也就靠边站了。

工作一辈子,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功劳很大”,就算没有功劳,苦劳也不少。所以,很多退休老人,聚在一起,总会炫耀式地提及自己的“当年勇”。

比如,面对没有钱、没有技术的窘境,如何搞活经济,搞活集体。

比如,面对迫在眉睫的难关,如何发挥聪敏才智,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再比如,面对亟需打开的新市场、新局面,如何敢闯敢干,闯出一片天。

在他们眉飞色舞的讲述中,似乎一个个都成为盖世英雄,自带万丈光芒。如果不是自己的主张,也许单位的历史,将就此改写。

不可否认,每一个用心工作过的人,都值得夸赞。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其位,谋其政,做出的任何努力、贡献都是分内事情,并不值得当成“功劳簿”,屡屡拿来,当成“职场教科书”让后来的领导和同事,依样画葫芦,照着干。

虽然历史上,有“萧规曹随”的典故,但一定要认清楚,那些被大众认可并接受的制度,好的做法,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断然不是一个人的丰硕成果。

所以,当一个人从岗位上退休了就会发现,带着鲜明个人色彩的“主张”,比如,对工作的规划,提出的工作口号,以及所推崇的工作理念,都会“抛弃”了。不是不好,而是有全新的替代品。

对此,最好的做法就是,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

03

关系再好的同事,一旦失去了利益联系,关系也淡了。

要说最“塑料”的情谊,莫过于同事感情了吧。

人在职场,和同事搞好关系,是比搞好本职工作还要重要的事情。如果你很是木讷,任何一个小圈子都无法融入,那么就会被孤立成“边缘人”,你工作做得再出彩,也没有人会为你喝彩,你遭遇再不公,也没有人为你“仗义执言”。

因此,在退休之前,不管自己有多么不情愿,都要和同事搞好关系。很多人也会朋友圈里不停地晒出自己的“好人缘”:有同事帮忙带早餐,周末和同事一起逛街旅行,家中有红白喜事时,有同事在忙前忙后。

能够相处融洽,自然少了几许烦恼。但这种关系,也仅仅是职场中的一种“合作”而已。

退休之后,如果还期待同事能够像从前一样,对自己热情、热络,一个招呼就随喊随到,那就是太高估自己了。

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哪怕就是“举手之劳”,也还是要付出具体行动的。顺道买个菜,顺便帮忙接孙辈放学,顺路一起旅行,看起来都是“有伴”“有熟人”“好说话”,其实,是给自己添堵。

原因很简单,此前大家在一个单位,“低头不见抬头见”,就算心中有再多怨言,也不会撕破脸,让彼此下不来台。而今,终于不用再顾及任何人的面子了,展示自己最真实的情绪,才会让自己开心。

04

结束语:

退休之后,就要安心过新的生活了。

与从前的单位断绝联系,与从前的同事尽量少来往,把心思和时间用在家人身上,并重拾自己的爱好,丰富精神生活。

唯有如此,才不会被扎心的真相所伤,才不会让自己郁闷不已。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