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青花蓝地凤凰纹大盘之二

 眉州闲人688 2022-05-30 发布于四川

元青花蓝地凤凰纹大盘之二

一型一品说苏料青花(九)

这是给大家介绍的另一件元青花蓝地凤凰纹大盘。与前元青花大盘比较,两件都是蓝地留白起花,棱形口,尺寸若同,但图案及布局则有所不同。这件大盘的中心八块莲瓣纹中绘有佛家八宝,4只凤凰穿于牡丹之间,极为生动。这件大盘出现两条江崖海水纹,起到了隔离主题纹饰的作用,蓝地上起白绘象征连绵富贵的缠枝牡丹纹,大叶大花,典型的元代画法,极具时代感。

文章图片1

蓝地凤凰纹大盘

文章图片2

蓝地凤凰纹大盘局部

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这件元青花大盘与上件相比较,青花的发色较为淡雅,画工更为细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笔者认为是由于在青花料的配比中,增加了国产料的配比,相应减少进口料配比的原因。曾经在很多资料或专家的讲座中,往往把元青花的发色归纳为“发色浓艳、铁锈斑深入胎骨”的一种发色,在实际的鉴定中,使用一种发色的模式去套待鉴品,如有不同,则简单地否定。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机械鉴定方法,陷入形而上学的认知泥潭。

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单独使用会“晕散不收”,无法绘制图案,古籍里早有记载,遗憾的是有些专家们不去读书,不了解苏麻离青的历史,不负责任的去宣传“元青花、永宣青花有单独使用苏麻离青料和混合料两种”的错误观念,以讹传讹,误导了一大批入世不深的收藏者。

到了元代晚期,通常所说的至正时期,景德镇的制瓷工匠们已经能很熟练地把握了两种青料的配比。比如这件大盘,工匠通过减少苏麻离青料的比例,减少画片的晕散现象,从而口沿使用更为细腻的笔法描绘图案,使画面更为生动传神。

文章图片3

局部图

这一时期的青花釉面与明永乐时期已没有明显区别,至正型青花的烧制成功,为明代永宣时期青花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文章图片4

局部图

大盘的外壁也绘有缠枝牡丹纹一圈,与内里的缠枝牡丹纹相呼应,更具艺术欣赏性。

文章图片5

大盘底图

此时的胎体仍较厚重,胎质完成了由早期胎质疏松向胎土细腻的过渡,抚之手感润滑油腻。

文章图片6

微观图

显微照片可以看出铁锈斑呈网状纹结构,明显的钙化点和釉下结晶及釉面的老化痕迹。

文章图片7

串珠纹微观图

上图为铁线描中串珠纹的微观图。这件元青花大盘的青花明显偏淡,原因是这批青花料在调制中,国产钴料比例偏大,进口钴料比例偏小造成的,不可将青花发色的深浅来断真伪,否则就会陷入误区。

纵观这两件元青花大盘,都反映出元代高超的制瓷工艺,属于元青花中的佼佼者,极其珍贵。

“一型一品说苏料青花”,笔者希望通过本平台,把自己几十年的元青花研究经验与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分享,为了对读者负责,免得误导藏友,坚持实事求是的严谨治学态度,凡举例的民间藏品,必须经过本人上手验证,不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将第一手资料与大家分享,并以此种方式宣传民藏,保护民藏,发掘民藏精品。

友善是沟通的起点,欢迎朋友们多参与评论和交流,在交流中共同进步,在学习中成为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