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情缘半岛 2022-05-31 发布于湖南

【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如果想要去调和比较大的怨恨,也一定会留有较小的怨恨,这样并不是好的解决办法,最好的就是不要让怨恨产生。

所以圣人对待恩怨的方法,就好像是拿着欠条,却不会要求对方一定要偿还,有德的人是这样。而无德的人却会恩怨必报,自己对他人有恩情,会要对方偿还恩情;他人对自己有亏欠,也会要对方补偿亏欠。

天道对人没有偏爱,但善良的人因为自己的善良而有较好的结果。

01、避免怨恨?

怨恨产生了,就很难消除。化解大的怨恨,也会留有小的怨恨,而小的怨恨也很难会化为虚无。而怨恨的存在总不是什么好的事情,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让怨恨产生。老子说:“夫唯不争,故无尤”。因为不争,也就不会有怨恨的产生。

02、对待恩怨?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总难免会有恩怨的产生,或是自己对他人有恩情,就是他人对自己有亏欠,这时候就有两种为人处事的方式,一种是不争,一种是争。

对待恩怨,有德的人不会去争,也就不会要求他人一定要偿还恩情,或者补偿亏欠。有德的人,就好像是拿着借条一样,却不会一定要对方去偿还。

而无德的人就会去争,对于自己考虑得很清楚,会去计较自己对他人有什么恩情,会去计算他人对自己有什么亏欠,然后就一定想要对方去偿还或补偿。他们考虑的是别人欠他们的,却不一定会考虑他们欠别人的。

03、为人善良?

天道对待万物都是一视同仁的,是因为天地间的法则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所以天道对人没有偏爱。

但是现实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差别很大,这是因为个人的命运还是源自于自己。自己符合天道,也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自己违背天道,也就会有不太好的结果。老子在这里说“善”是符合于天道的,“善”的含义最深刻的也就是能够利万物。假设能够计算自己某个言行对外界的有利作用值,能够求取利益和的最大化也就是“善”。或者就是内心清静,自然也会知晓何为善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