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海口生活的那一段时间,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那个时侯,荔枝在内陆还是一种比较稀罕的水果,价格更是使人望而却步,从来不敢吃得尽兴。 自古以来,荔枝就赢得了诸多赞誉于一身:白居易诗云:“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苏轼有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就连海南四大才子之一丘浚(海南琼山人,明朝中叶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经济学家)都在《咏荔枝》中这样写道:“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美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荔枝又是一种极其娇嫩的水果,所以想吃新鲜荔枝的杨贵妃,就霸道地动用驿马三天从四川涪州飞驰到长安(约2000公里),直弄得个“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直认为荔枝多产于广东、福建,到了海南才知道,荔枝也是海南的特产。海南由于地处热带,荔枝上市季节比广东还要早20天左右。我还知道了,荔枝是有大小年之分的,它是一年果子大丰收,下一年就会结得很少。 这一年是荔枝的大年,海南人小尹建议:荔枝下来了,想不想到产地集市上去买呀?价钱会很便宜呢!一句话使我砰然心动。虽然在海口已生活了好几年了,但是工作、生活不外乎是公司里和海口市这个狭小的圈子。我早就想找机会到下面去看看海南人真正的生活风貌了,何况还有能捎带买荔枝这样有趣的事呢! 周末清晨出发,海口秀英区永兴镇是我们的目的地,也就是半个小时的车程。永兴素有海南“荔枝之乡”的美誉。这里属于火山岩地区,由于吸取火山地带土壤的多种矿物元素,永兴荔枝果大、核小、味美、色艳。据说这里种植荔枝已有很长的历史,规模达到2.8万亩。近年来,由于引进新品、注重科学管理,荔枝的收成越来越好。当路边已渐渐出现了一株株枝叶繁茂的两三层楼高的桂满青红色佳果的大树时,车厢内发出了一阵阵惊叹的欢呼声----快看-----沉甸甸的荔枝把树稍都压弯了。 永兴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海南小镇,走进镇子,左右手方向各是一条小路。狭长的沾满红色粘泥的窄窄的通道两边,摆满了一筐筐衬着绿叶的荔枝。摊主大多是海南姑娘。她们肤色微黑,但五官轮廓很深、长相清秀,牙齿洁白。头上一般是先扎上一条花色鲜艳的毛巾,然后再戴上一顶竹编斗笠。这种斗笠很像是一个塑料盆扣在头上,但在帽顶中央又有一个钟形的突起,竹笠还带有一层衬里,便于空气流通,是与这里炎热和经常下大雨的气候相适应的;荔农从园里肩挑手抬,各个满面笑容。 叫不上名的就多了。我们一行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见什么都夸张地大喊大笑。 14. 妃子笑果肉鲜嫩多汁 渐渐地,我们也成了“行家”,装出一副老练的样子,并不急于成交,而是一摊一摊地比较、品尝。好的品种味甜、肉厚、果汁饱满,果核只有葵瓜子那么大;而差的,不但不甜、肉也薄,果核居然比得上小枣!我还见到了一种心脏形状的荔枝,个个都比鸡蛋还要大,名字形象地叫鹅蛋荔。这种荔枝,摊主可是舍不得让免费品尝了!好奇心促使我买下一个,抓在手里,满满地一握足有一两多重,细看皮上的突起,竟有玉米粒那样大小。小心翼翼地剥开皮,果肉呈淡黄白色,吃起来果肉汁少较脆、果核也很大。听说这也是名品,可能我没赶上好的。虽然如此,我一点也不后悔,我毕竟尝到了平生没见过的大荔枝,这种机会实在太难得了!海南话是全国最难懂的方言之一,曾有人戏言宁可学一门外语也不学海南话。正因为如此在海南普通话的普及率是非常高的。除了上了年纪的老人,人人都能讲一口“海南普通话”。这种普通话说起来会听到一种悉悉索索的唇齿音,每句话还保留着海南话所特有的长长的“的嘞——的嘞——”的尾音,常常令我们忍俊不禁,但这绝不会构成我们和摊主交流的障碍。 在小镇上来回走着,磕头撞脑都是我的同事,大家都是笑逐颜开。看看彼此的大拇指指甲缝,都因不停地剥荔枝皮而染成棕紫色,嘴边也都留着黏黏的汁液的痕迹,肚子早就因不停地嚐荔枝而被填得满满的了。
本文图片大部网载,在此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