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作者:何笛 如约,去研山美术馆。 到了之后,在屋子外围兜了一圈,寻正门。 偏东北的地方,有一扇玻璃门,一个衣着朴素的老者,正在门口用拌好的水泥浆抹地面,头不抬,却带着歉意地说,请稍等,然后用一张硬纸板铺在抹好的地上,说请进。 我到的是最早的,与刘波馆长刚谈了没两句,老者提着一垃圾袋进来,收拾了一些垃圾出去,我以为老者只是馆里的工作人员。 随后的参观与交流,让我对老者顿生敬意,他不止是刘馆长的父亲,父子俩一起创办了这样一个美术馆,还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石雕工艺的非遗传承人,这些称号和荣誉,固然表明一个人的身份,而名不副实的又何其多也。 让我心生敬意的是,一楼琳琅满目、美轮美奂的石雕作品,都出自他们父子之手,老人对每一件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件作品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一件作品都有着一个美好的寓意。在老人平淡而娓娓的叙述中,仿佛能看到他们对石材的精挑细选,反复的琢磨构思,废寝忘食的雕刻打磨,呈现出一件件精美绝伦让人大开眼界的精品。 二楼的书画作品展厅,则是另外一种风情,小到斗方,大到中堂,真、草、隶、篆、行、楷的各种书体布置得错落有致,令人赏心悦目,细品之下,生动飘逸,功力老到。更意想不到的是,所有这些书法作品,全都出自老人的手笔,对我们的赞美,老人平和谦虚地说,就是练得多了而已。 这样一位声名显赫才情横溢的名人,却像一个普通的老人,如此朴素,如此像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老者。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要怎样的修炼才能做得到,这是我想要努力却还达不到的境界,更难得的是,美术馆是免费开放的,是公益的。 很想能拜他为师,却自知还不够入门的资格,连老人的名字都不好意思再问,从书法的落款中找,老人大号刘銮玉。 2022-05-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