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州西固:千年前李息筑城取名金城,百年前防御盗匪改名西固城

 陇史荟王文元 2022-05-31 发布于甘肃

兰州西固:

千年前李息筑城取名金城,

百年前防御盗匪改名西固城

兰州西固,这里是我国著名的石化工业基地。这里也是,兰州别名“金城”得名的地方。快板书说:“兰州城叫金城,中国历史上很有名。”

这块兰州上游的河谷盆地,最早叫金城,可如今为何又叫西固呢?这背后,又有什么传奇故事呢?

 今天,就听老王来给大家讲讲,兰州西固的千年历史变迁,给你揭开“西固”的神秘来历。

  1. 黄河古渡口,霍去病的出征之地

兰州西固区,有个公园很有名。这就是位于西固繁华地带的金城公园。说到这座公园,很多人都记得,它以前叫西固公园。那么,它为何又变成了金城公园呢?这背后,就是西固区千年岁月的变迁。

西固位于兰州市西大门,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核心工业区、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总面积385.3平方公。2020年,西固区地区生产总值391.46亿元位列全省第三。西固地势西南及南部高、东北低,黄河由西向东横穿全境,南北两山对峙并向黄河谷地倾斜。最高峰在区境东南金沟乡与永靖县接壤处的关山(或称泉神庙尖山,盘坡道),海拔2627米;最低处为区境东北陈坪乡北滩村附近的黄河边,海拔约为1522米。早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先民们生存繁衍。曾经是羌戎放牧之地。秦昭王时始入秦版图,属陇西郡。到了汉代,这里发生了一场影响中国西部格局的大事。

前121年春,霍去病远征河西走廊匈奴。在这次大战中,霍去病派人在西固,修建了城池,命名为金城。这里就是兰州境内的第二座城池。当时,霍去病在出击匈奴后返回的路上,派大行李息(大行为礼宾官,汉初称之为典客)在黄河南岸今西固城一带修筑城堡,设置了金城城位置在今天兰州西固区陈官营一带)。后来升级为金城县,当时西汉中央政府将原榆中县分为勇士县和金城两县,勇士县县治在今定西巉口一带,金城县县治则在兰州市西固城附近。

兰州境内最早设立的行政建制是榆中县,其次是西汉金城县。

2.首任行政长官,能文能武是全才

汉代的兰州,有一个人无法绕过,他就是李息。李息是北地郡郁郅(今甘肃庆阳)人。不过,他的经历似乎和李广相似,难封官爵。汉景帝时期,李息以北地六郡良家子身份,到汉景帝身边做了一名普通官吏,真正出头是到汉武帝时期了。

汉武帝即位后第八年,李息才成为材官将军。“材官”是秦汉时设置的一种军事预备兵兵种。李息当将军后不久,汉王朝第一次大规模反击匈奴的大战也拉开了帷幕。这场大战就是马邑之战。这是李息参加的第一次大战。这次大战,汉军失利。

6年后,李息再次为将军,出代地;又过了3年,他跟随大将军卫青出朔方,这次他依旧是将军。这两次加上马邑伏击战,李息三次为将,都无功而返。李息的军旅生涯也就此画上了句号。后来,李息调为文职干部,其后多任大行一职。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决定发动河西大战,同匈奴争夺河西走廊地区。这年春、夏,年轻的霍去病率领骑兵,两次长途奔袭匈奴,击破多个匈奴部落,就连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都被汉军缴获了。匈奴单于对此非常不满,准备把驻牧在河西走廊的浑邪王、休屠王杀掉以示惩罚,两人非常害怕,私下商量降汉。

朝廷获知浑邪、休屠二王归降的消息后,派霍去病率军渡过黄河去受降。谁知这个时候休屠王却后悔了,准备临阵变卦。危急时刻,浑邪王当机立断,斩杀了休屠王,稳住近十万归降的匈奴人。霍去病过河前,派大行李息在黄河南岸修筑城堡,准备安置归降的匈奴人。

《史记·骠骑列传》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征讨河西匈奴。是年秋,在返回长安途中,命麾下将军李息在黄河岸边筑城。李息修筑的城堡是西固城的前身,为汉代金城县所在地。

3.金城得名的三个来历   

大行李息在黄河岸边修筑了金城县,最初原因是安置从河西走廊来降的游牧部族。后来,逐渐发展为控制黄河沿线从河口(青石津)到钟家河一带渡口的要塞。

金城筑城的同时,汉王朝对黄河渡口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这年秋天,匈奴休屠王、浑邪王来降,霍去病率军渡河迎接,这一带的渡口运送了十万人规模过河。大约有五万大军和近百万头牲畜,从这里渡过黄河。可见,这一带渡口群,令人惊奇的运输能力。

在汉王朝的筹划下,汉王朝对金城地区进行了大规模开发,除了建设城池,修建码头外,还修建了从河口咸水河到永登(令居塞),翻越乌鞘岭的长城。这是,黄河以西,首次修建汉长城。

关于金城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人曾经总结过,大概有三种:其一,掘地得金之说,传说当初人们“筑城时掘地得金”故有金城之说;其二,地势险要之说,金城自古为战略要地,是通往河西走廊和青海的咽喉,由于这里一面为河,一面为山,地势险要,人们由地势险要固若金汤之意而取名“金城”;其三,兰州在京城长安的西面,从五行方位来说,西方属金,所以命名金城。

汉金城县军事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一把控制黄河渡口的铁锁。从这里渡过黄河后,西北取道永登可达河西,直至西域;西南溯湟水而上,可抵青藏高原;南面越南山,可达今临夏州和临洮;可达关中地区。

据记载自1956年至1987年在西固发掘了30多座汉墓,仅从深沟桥至河口一带,发掘出汉墓或汉墓群达9处之多。其中西固川南部和靠南山脚下就有8处。这符合汉代墓葬区设在城外不远处的规律。可作为汉金城县在今西固城附近的旁证。可见当时,金城一带还是比较繁华的。

4.“金城”最早出现在《史记·大宛列传》中

 兰州的真正的大开发,要从汉武帝元狩二年开始。在此之前,兰州黄河以北地域都是月氏、匈奴的控制范围;黄河以南为陇西郡管辖,基本上也是游牧之地,没有进行多少开发。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夏,霍去病两次出击匈奴,获得空前大胜。《史记·大宛列传》中曾这样记述: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之盐泽,空无匈奴。霍去病的两次出击,基本上将匈奴势力驱逐出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直到罗布泊一线,故而才说空无匈奴。《史记·大宛列传》中的金城,也是"金城"一词在历史上的首次出现。

  在随后两千年岁月中,金城一词,或指金城县,或指金城郡,或指金城所辐射的地域,不一而足。但要说汉代兰州的大开发,就是指以为金城中心的对周边地域的大规模开发。

  同时,汉王朝大规模移民实边,展开大规模屯田。据记载,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就在金城一带,开始了大规模屯田。可见,当时朝廷对开发金城一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是兰州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开发时期。

 经过长时间开发,金城县基本上具备了进一步升级条件。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设金城郡,郡治起初设在金城县。金城郡由天水、陇西、张掖三郡分别取两个县名组成,属凉州刺史部管辖。

 金城一带已经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到赵充国经略河湟时,金城郡有了大量存粮,金城、湟中一斛粮食仅八钱,而居延地区的粮食则在百钱左右。

 当时,汉王朝金城一带一次就购买两百万斛粮食。两百万斛粮食,相当于两千八百万公斤。可见,金城郡粮食产量之大。研究表明,到西汉元康年间,金城郡每年的粮食产量达五千万公斤。

5.金城县在编干部只有两三人

 最初的金城县非常简陋,其实就一个要塞,重要职责是保卫黄河渡口的安全。县政府所直接管辖的地方也就是县城周围数十里的而已,吃俸禄也不过有“尉丞命卿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外地移民来到了这里,京城的流行时尚也影响到金城居民。

这时,金城郡人口数量也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在籍人口14万9千多人。同时,还有大量的游牧民族活动。金城郡浩亹县以西,多是羌人游牧部落。其中一个大的部落就有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辆。赵充国所部汉军,一次就获得十余万头牛羊。

金城一带也是汉王朝经略河湟地区的后方基地,赵充国以金城为依托,逐渐向西辐射。依靠着金城一带的物资支持,赵充国沿着湟水到鲜水(今青海湖一带),建立了城镇居民点。

大量移民来到兰州,他们带来的先进的生产工具,兰州曾经出土大型铁犁,也曾发现中国最早的墨迹纸,在兰州出土的汉代古墓中,人们发现其风格图案,和东汉首都洛阳的一模一样。这说明当时,金城人的生活已经和洛阳的风尚同步了。

公元前53年,南匈奴降汉,金城所担负“隔绝羌胡”的重任,基本上告一段落。这是金城郡的郡治也有起初的金城县,向湟水流域进一步迁移,迁到了允吾(在今青海民和上下川口之间)。这里是黄河和湟水的交汇之处,更加有利于进一步大开发。不过,形势也总有反复,金城郡郡治也曾迁回到金城县。

在大开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金城为中心的道路网。首先修通了金城通往西域的道路,修建了保护交通的长城;从金城到漠北的交通线,也已经畅通,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将赵破奴曾率一万多汉军,从令居出发,奔袭数千里,直逼杭爱山东的匈河水,然后西上绕道天山,击败西域车师楼兰。这条道路也叫赵破奴故道,李陵出塞时,也曾走过一段。从金城到青海湖一带的道路,也已经畅通,赵充国就曾说,在湟水峡谷修建了道路桥梁,可以抵达鲜水,进而控制青海湖以西的地域。当时,这块地方,也叫西域。从金城通往青海贵德、循化之间的道路,已经逐渐开通了。

可以说,汉代的金城,为今天兰州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6.百年前,因宋代古城而取名西固城

那么,今天的西固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这是清朝末年,因防御盗贼而取得的名字。事情是这样的:

 我曾经研究过一块隐藏在西固区西固城第一小学校园内的石碑。这块石碑名为报德碑。整个碑大约有1.6米高,80公分宽。碑首有两条盘旋的巨龙,正面写着“永垂不朽”,背面写着“流芳百世”。碑面文字脱落的很严重,基本上有一半的内容已经模糊不清了。此碑是同治年间树立在西固城隍庙内的。

这块碑的最右面写着:“钦命督办甘肃军务署理陕甘总督部堂(下面的字模糊不清)”,正文的第一行写道:“陕甘辽阔……”后面的文中有“将军穆公”的字样。

 据记载,在清同治年间,左宗棠没有到任之前,陕甘总督先后由杨岳斌和穆图善署理,时间长达一年半,碑文中的穆公当指穆图善。穆图善,字春岩,那拉搭氏,世居黑龙江齐齐哈尔,隶满洲镶黄旗。“署陕甘总督,值岁大饥,人相食,他驰书阿拉善王,令运蒙粮至河北,与军民交易,食乃济……黑龙江、安徽、甘肃建祠,兰民且树碑志德焉。(《清史稿·穆图善传》)”而这块碑应该是“兰民树碑志德”的其中之一。

这块中多次提到“春种、种粮”、“请银一万两,为当春播种之资”,“救百姓于呼吸之间”,“同治六年”等。显然,这块石碑是在同治六年或者同治六年以后树立。这块碑的还写着“西古”字样,下面所列的人名中有廖登选等人。

西固城原先并不叫西固城,它的名字是西古城。为何它被改名为西固城呢?这里面有个故事。据《西固区志》记载:西古城是宋代元丰四年修建的西关堡。它位于西固川西南部,南距山约1公里,北距黄河南岸大约2.5公里。明代人们对此进行了维修,到了清同治二年廖登选等人募集银两,动员乡亲进行了维修。同治五年(1866年)村民入城躲避战乱,因城墙坚固得以保全,遂改名为西固城。

 虽然村民的性命保全了,但口粮籽种却成为难题,当时署理陕甘总督的穆图善才从阿拉善调集粮食解决危机。人们于是在城隍庙内修建了报德楼,并树立这块石碑,以使后人记住当时的情景。

这就是兰州西固的历史变迁,千年前李息筑城取名金城,百年前防御盗匪改名西固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