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85王雪:大学生的健康问题有何隐忧

 高教课堂研讨 2022-05-31 发布于江苏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逆向造成了大学生的许多健康问题。在提倡“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由于电子设备和社会压力影响,作息普遍不够规律,容易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问题。本文根据国家对全民健康提出的要求,浅要提出一些具体的体育运动、社会加持等应对措施。

    时代隐忧:健康中国遭遇时代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健康中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倡“大卫生”“大健康”的创新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健康”动力。

      但是当下,“健康问题”正在遭遇时代挑战,大学生的健康问题蕴含多种隐忧。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更需要被关注并解决好他们的健康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担当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康中国”方针的建设路径要求完善全民健康保障,普及健康生活是基础。因此,大学生从思想上首先要认同内化健康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多了解健康知识,树立合适的健康目标,及时观察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平常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全民健身”不是一句口号,而需要大学生真正脚踏实地的实践。

身体虚弱:熬夜、肥胖、近视、体弱

      熬夜看剧或写论文,过度电子游戏,连续几个小时刷短视频,长时间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趋势。这种大学生群体里“标准”不健康的行为自然会导致不规律的作息,从而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生理健康问题,例如肥胖、视力下降、体质状况下滑、晚睡晚起等等,长期的不规律作息对以后的生活可能都有不可逆转的威胁。

心理脆弱:自卑、敏感、恐惧、抑郁

      部分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自卑、敏感、焦虑、抑郁等方面,出现依赖、偏执、自残甚至有自杀等行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这种心理焦虑是本能欲望与现实调节的冲突,也可以理解为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实际自我之间存在的差异。伴随着社会逐渐倦怠化,生理上的疾病可以通过科技的进步得到研究和康复,但是心理疾病确是隐形和难以快速治疗的,因此引导社会群众正确对待心理疾病是很重要的。

      相关高校和社区需要为大学生提供完备的健康保障体系,高校也可以在条件允许内,鼓励开展文娱活动,或是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当下,更需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纾解。

网络沉迷:电子产品沉溺、缺乏自律

      大学生从中学脱离出来后,获得了很大程度的自由。由于学习的需要,大部分大学生高考后会选择购入电子设备,通过网上信息的流通,大学生拥有了获取讯息和开阔视野的渠道,就很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但是大学生即使深知常看电子屏幕对身体健康有消极影响,但是短暂的兴趣刺激让大学生很难做到自律。

压力过大:学历社会、考研难、内卷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显现出来的“唯学历论”的畸形人才选拔观念,无形中会给大学生施加压力。根据教育部官方数据,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56万,2021达到117.7万,2022年预计达到120万左右。《23考研年度报告》显示,与2021年3.37:1的考研报录比相比,2022年报录比将达到3.8:1。这些数据表示大学生面临升学的竞争压力逐渐加重,因此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时期会感到迷茫或是埋头努力,为自己的就业简历添上光彩的一笔。这也带来了无限的熬夜“内耗”“内卷”现象,导致了一些自我消极、自我贬低等极端心理与行为的出现,陷入焦虑,从而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的健康问题蕴含多种隐忧。首先是时代隐忧,“健康中国”遭遇时代挑战;其次是身体虚弱,表现为熬夜、肥胖、近视、体弱;再次是心理脆弱,存在自卑、敏感、恐惧、抑郁;又次是网络沉迷,表现出电子产品沉溺、缺乏自律;最后是压力过大,遭遇学历社会、考研难、内卷。这些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意识淡薄的问题,也和家庭、高校和社会风气的群体意识息息相关,需要未来加强系统性改进。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