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点|让“油瓶子”装满中国油

 网络营销袁帅 2022-05-31 发布于北京

——浅析金融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图为油茶果。 龙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打开外壳,里面果实的颜色和形状有点像栗子,这就是油茶树果实,它的含油率超过30%。

油茶树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一般需要3到5年开花结果,盛果期在20年以上。

油茶树耐干旱贫瘠,适合在山地、坡地种植,不占用主要粮食作物的耕地,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是产业生态化的有效依托之一。

因此,相关专家认为,发展油茶产业是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迫切需要。在耕地挖潜的同时,如何让“油瓶子”尽可能多装中国油,提升油茶产能应成为战略选择。

虽然种植油茶树有多种益处,但其生长周期长,不适宜机械化种植等特点,都掣肘着产业的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因地制宜支持油茶产业规模化发展,也需要金融机构中长期信贷支持,推动油茶产业规模化发展。

创新信贷服务 支持油茶产业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资本市场研究人士袁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想要规模化发展油茶产业亟需来自金融的大力支持。目前,制约金融机构投放油茶贷款的原因主要是:贷款期限与油茶树生长周期不匹配、油茶产业存在抵押和担保难、油茶林确权办证难、缺少专业性评估机构。

袁帅认为,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摆脱传统的信贷思路。

如何给予油茶树规模化种植金融服务与支持,考验着银行经营者的智慧和服务意识。在支持油茶树规模化种植方面,很多油茶产地的金融机构都在不断探索并实践。比如,广东龙川农商银行选取黄石镇高进村为“整村授信试点村”,解决油茶种植户遇到的贷款期限不匹配、缺少抵押物、油茶林评估难等问题。

该行向相关村派驻90名“金融特派员”,覆盖全县357个行政村(居),发挥“政、银、村”三方的金融纽带作用,将业务下沉到村,把普惠金融服务送到户,以金融人才进村入户来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也为油茶种植户、油茶种植企业提供更优质贴心的金融服务。

据悉,未来龙川农商银行还将紧密结合油茶产业金融服务需求,继续优化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龙川山茶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油瓶子”发挥更大力量。

监管部门引导 政府部门支持

袁帅认为,基于油茶树开花、结果期较长的特点,监管部门应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加强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发挥“保险+期货”组合作用,在金融端给予种植端赋能支持。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开发适合油茶等木本油料特点的金融产品,适当放宽准入门槛、延长贷款期限,支持油茶规模化种植和低产林改造。

在此一个月前,江西银保监局等多部门已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省级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油茶等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和承保单位,推出贴近群众、契合需求的油茶等保险产品。在监管等部门的推动下,油茶保险系统解决了以往油茶保险保障内容单一、无法覆盖农户需求的痛点,将保障范围由单一油茶树体、扩展到覆盖油茶鲜果产量和销售价格,为林农提供了从产到销全流程风险保障。

袁帅认为,地方政府部门应推进油茶中间交易机构的设立,对油茶果建立托底收购制度,降低农户和油茶种植企业经营风险,也可降低银行对他们贷款的风险,从而提高金融机构支持油茶产业的积极性。

在市场销售端,政府相关部门发挥政策引领和支持作用,探索订单农业,推动大型机构批量采购,并促使供销机构、金融机构建立担保和资金垫付机制,从而对源头种植端给予市场和资金保障,推进供应链源头端规范性种植,并加速推进产品品牌化、品质化。

在提升油茶产能方面各级政府部门也纷纷出台了政策措施,鼓励油茶树规模化种植。

今年1月,国家林草局发布《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林规发〔2022〕14号),提出重点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夯实资源基础、提升加工水平、强化科技创新、推进市场和品牌建设”五大内容,到2025年,油茶种植面积达9000万亩,茶油年产量达200万吨,树立茶油“高端国油”形象。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提出,“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通过多油并举、多措并施,经过5-10年的努力,争取大豆和油料自给率能够有较大提高。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油茶方面,重点是扩大油茶的种植面积,现在还有相当的潜力,同时现有的油茶产量很低,需要改造中低产尤其低产林。

在油茶规模化种植和低产林改造方面,各地近年来不断推进。比如,广东省首次在省级层面举办“2022广东油茶产业大会”,多部门协作,统筹协调,推进油茶规模化种植。

广东省将围绕油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文旅等资源,搭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实现油茶产业信息互联互通、相关产业互融互促,集聚金融、创新要素,构建广东油茶产业全域合作发展格局。

再比如:江西省万载县财政、林业、农业等多部门合作,协作推进《江西省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为全县3万余亩油茶参保,一旦市场波动造成油茶鲜果实际收入低于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时,保险公司将进行理赔。为种植户、种植企业提供坚强后盾。

在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和推动下,种植户、种植企业规模化种植油茶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截至去年末,我国油茶种植面积已超过6700万亩,茶油产量约100万吨,比上一年增长40%左右。(以上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记者 郝飞 新社汇·全媒体矩阵转载发布)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表示,油茶是多地脱贫致富产业。实践表明,推广油茶种植,既能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又能改善生态环境,一举多得。然而,要发展油茶产业是亟需来自金融和资本的大力支持,从源头产业端分析来看,制约金融机构投放油茶贷款的原因主要是油茶种植贷款的担保抵押难,特别突出表现在油茶林办证确权难,抵押也难,油茶林权流转上缺少中间权威机构,再者油茶林权价值评估缺少专业性评估机构给予金融机构能够认可的评估机制。

要促进油茶规模化种植,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基于市场经济学的理论,从种植源头和市场消费出口端同时并举,要以基于产业供应链的市场出口订单而倒推促进源头种植端的规范性和规模性种植。在市场销售出口端,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政策引领和支持力度,要积极探索与大型出口贸易订单,大型渠道集团采购订单,以及大宗贸易交易的合作开拓,并积极于供销集团、金融机构建立担保和资金垫付机制,从而对源头种植养殖端给予市场和资金保障,推进供应链源头端规范性种养殖和产品品牌化、品质化的加速,此其一。

其二,要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利用好互联网信息技术,发挥好供应链金融科技手段,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可“云”,使得新兴科技技术与传统实业能够强强联合。要探索和延展设计针对油茶的经济延伸价值,要与碳交易、品牌价值、深加工产品等进行融合和发展,突出前期投入和未来效益回报的价值空间,实现针对油茶产业的订单或认养创新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发挥“云养殖”的赋能和经济促进作用,让市场消费的订单前置化,化社会闲散资本转化为后端市场的种(养)殖规模化、职业化和规范化的催化剂,为供应链流通的'降本增效'赋能。

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渡和衔接过程,那该阶段,我认为基于油茶树的开发结果期较长,一般在3年以上的特点,政府和金融部门机构要紧密联合,要发挥好“保险+期货”这张牌,在金融端给予种植端赋能支持,政府部门提供基本保障政策,并且推进中间交易所的设立构建,在产业建设阶段二者要承担起推动产业建设和良性发展的前期扛旗角色,对油茶果建立托底收购制度,降低农户和油茶种植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可降低银行对他们贷款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支持油茶产业的积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