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上有这3个症状,是胃在喊“救命”:胃癌已经找上门了

 木鸡王子 2022-05-31 发布于山东

之药,一个你身边更懂健康的朋友

今日案例分享,来自广州白云区某医院。

患者是一位40多岁的司机师傅,大半年前因为吐血挂急诊,急诊胃镜显示胃溃疡范围很大。

但由于在胃出血的状态下,无法直接对溃疡做病理切片(切片可能会使胃出血更严重)。

因此,先给予了药物对症治疗。患者治疗后效果很好,也无不适,执意要回家。我一再建议他,后面一定要回来做胃镜检查,结果却一直等不到他。

文章图片2

图片来源网络

几个月前,他因为腹部胀气、食欲下降再来就诊。他说曾经在我这里就诊过,后面由于症状时有时无,便没有重视。结果这次直接确诊,是胃癌第二期了。不过所幸及时,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

其实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就诊现象:很多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人不舒服去医院看病,短暂治疗后好转了,就以为病好了。

医生其实都有交代要复诊,但真正如期复诊的人却不多。结果疾病隐蔽性发展,最后很多人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这些事件,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在发生着。小病拖成大病,小问题最终也会酿成大祸。就拿案例中的胃癌来讲。


根据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达40万人,死亡人数达30万人,胃癌已是中国的第三大常见肿瘤。

胃癌,是发生在胃部黏膜的癌症,但也有可能长在胃里的任何部位。如果胃癌仅限于胃壁的黏膜层,患者5年的生存率可达95%。但胃癌的“凶险”之处就在于它的“狡猾”——目前很少有胃癌患者在早期被发现,导致5年生存率在20%左右。

临床上有这么一句话,“胃癌就像披着羊皮的狼”,它真的太狡猾了!

胃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与一些消化道疾病“撞车”,例如上腹疼痛、胃胀气、食欲不佳、解黑便等,若不透过胃镜检查,要察觉难度很高。

“防患于未然”,作为普罗大众,我们日常应该警惕以下3个“不会说话”的症状,因为他们极有可能是胃癌的“伪装”。

1. 空腹时的胃痛

胃癌的胃痛通常发生在空腹或肚子饿的时候,尤以上腹痛最为明显。此外,由于癌症会阻碍食物的消化,因此胃癌的胃痛还经常会伴随有胃胀、胃闷的感觉,使人吃不下饭、食欲不振,进而导致体重减轻等等。

2. 吐血或解黑便

由于癌症(肿瘤)成长速度快,当胃癌病灶侵犯到胃壁血管时,会造成胃黏膜出血,导致消化道出血,进而导致呕血或大便带血。若出血严重,还可能并发贫血,使人感到体弱无力、头晕眼花。这些症状都是胃癌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的表现。

文章图片5

3. 治不好的胃溃疡

胃溃疡指胃黏膜糜烂(破皮)未能痊愈,黏膜愈来愈薄,对胃壁保护力愈来愈差,难以承受胃酸侵袭,继而出现伤口和疼痛的情况。

反复发作是胃溃疡最大“特色”,但是千万不要“轻视”胃溃疡,这也是案例中司机师傅胃癌的“祸端”。

如果胃溃疡的病程比较长,溃疡反复发作,且溃疡疼痛性质出现改变,甚至伴有消瘦、便血,这时候就要小心了,这很有可能就是癌变的“信号”。

胃癌的防范手段,你不了解一下吗?

毋庸置疑,胃镜对胃癌的筛检与诊断有着决定性意义。通过胃镜,医生可以看到可疑病灶,明确变异细胞定位与病变范围。以胃镜做切片取样,还可以通过病检来确诊与判断期别。

不过,胃镜属于侵入性检查,临床上并不会建议每个人都要频繁地进行胃镜检查。

你需要做胃镜检查吗?多久做一次?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自己是不是胃癌的高危人群。那么哪些人更容易得胃癌呢?以下这7点,你符合几个?

文章图片7

建议保存图片,随时方便自测

如果你是胃癌高危人群,真的真的应该定期做胃癌筛查,建议2~3年检查一次。

如果不是高危族群,又没有相关症状,建议也要在40岁左右安排一次胃镜检查,若确定没有问题,期间也没有其他症状发生,往后每3~5年再做检查即可。

如果年龄大于45岁,并且伴有高危因素,建议1~2年检查一次胃镜。

如果出现了腹痛、消瘦、黑便等症状,建议随时进行胃镜检查。

记住,“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这个“九字真言”仍然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最关键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