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漏(民间故事)|| 李汉军(河北赤城)

 菊野文化传媒 2022-05-31 发布于山东




半山听雨
杨青 - 半山听雨

漏(民间故事)


搜集整理/李汉军

乌云像脱缰的野马,翻滚着冲撞过来,天空遮蔽得黑锅底一般,接着远处的天空传来沉闷的雷声。

风呼啸着,卷起浮土、沙粒、枯枝败叶,从房顶掠过。隆隆的雷声由远而近,一道道金箭似的闪电“咔嚓嚓"撕裂漆黑的夜空。在闪电过后的一刹间,“嘎啦啦”一串霹雷,“哗哗”的暴雨瓢泼般浇下。

小土屋难遮挡风雨,屋里那盏麻油灯,被风吹得一会儿暗,一会儿明。两个老人满脸忧愁,挤在墙角躲避着风雨。土屋的西边是一间草棚,棚里拴着一匹枣红马,这是老人的家底。

夜深了。小偷头戴草帽,身穿黑衣,贼头贼脑地溜进草棚,刚伸手准备解马的缰绳,忽听屋里老人叹着气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漏呀。”

小偷心里一惊,自语道:“漏?漏是啥东西?可千万别漏到我的头上。”他向漆黑的四周瞧瞧,悄悄站到挨门口的马槽上,准备看看漏到底是个啥东西。

一只身长五尺的老虎,身上的花纹一道黑一道黄,柳斗大的头上顶着一个王字,瞪着电筒光亮般的眼睛,张着血盆大嘴,摇着钢鞭一般的尾巴,溜进老人的院子。老人的这匹枣红马,它早就垂涎三尺,刚准备进马棚,忽听屋里老人叹着气说:“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漏呀。”

老虎心里敲起了乱鼓,忙退到墙角自语道:“漏?啥漏?我是山大王,难道漏比我还厉害?不可轻视,躲进马棚暗中查看。”

老虎走进马棚,枣红马鬃毛竖立,咆哮着嘶鸣。小偷吓晕了,面如土色惊叫道:“呀!大祸临头,漏来了。”双腿瘫软,脚下一滑,骑到老虎的脊梁上。

老虎听见小偷怪叫,误认为是漏骑到了背上,吓得虎胆俱裂,魂飞魄散,心里暗道:“哎呀,不好!漏骑到了我的背上,快逃命。”老虎急忙调转头,四蹄生风,屁滚尿流地落荒而逃。

小偷浑身像散了架,双手抓住老虎的长毛,双腿夹紧老虎的肚子,身上冷汗直流,脸色由白变紫,由紫变青,就像戏台上的大花脸。

老虎驮着小偷,顾不得溜滑的泥泞路,顶着瓢泼大雨,越过一道沟,翻过一道山梁,来到一片树林。老虎心想:这漏的骑术真高呀,纹丝不动,像长在了背上。不行,必须把漏甩下去,不然累死也逃不了活命。老虎在一棵大树上使劲一蹭,小偷四脚八叉被摔倒在地上。老虎头也不回,一门心思想:快逃!快逃!!快逃!!!

小偷浑身是泥,简直成了泥人。他喘着粗气告诫自己:快,快上树,不然回头让漏吃了。他咬紧牙关,支撑着身子爬到树顶,双手抱住树干,骑在树杈上。

老虎咧着大嘴,吐着舌头,“呼哧呼哧”喘着粗气逃进深山,迎面遇见了灰毛猴。

灰毛猴问:“大王,咋闹成这个熊样?”

老虎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猴,猴老弟,我,我差一马莲叶丢了性命。”

灰毛猴大惊,挠着脑门问:“什么情况?”

“败兴,碰上漏了,它可厉害了。”老虎颤声说。

“啥漏?”灰毛猴眨巴着圆眼问。

“模样,嗯,说不清楚,黑乎乎的。反正,反正它有几套,骑在我背上,跟长在脊梁上一样。猴老弟,快逃吧,它追上来就完蛋了。”

“大王,你看风停了,雨住了,天也快亮了,你带我去看看吧。”灰毛猴抓着头皮说。

“不行,我还要命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老虎腿打着颤。

“嗨,哪有一点山大王的味,传出去还不让动物界笑话死。你带我原路找回去,如果能吃,咱把它揍死,你吃肉压惊。”灰毛猴激将老虎。

老虎满脸羞愧,内心十分矛盾,来回走动着,最后才心有余悸地说:“唉!那,那就试一趟吧。”

灰毛猴拿来一盘很长的草绳,一头拴在老虎腰中,另一头拴在自己的脖子上。灰毛猴按着老虎指的路,蹦跳着在前,老虎胆战心惊的跟在后边,向那片树林走去。

来到树林,老虎一眼发现了树上的小偷,惊叫道:“那不是吗,它上树看咱们呐,快跑吧。”

灰毛猴哈哈大笑说:“大王,你真是大头搞昏了,那不是个人吗?”

“人?”老虎半信半疑,不敢上前。

灰毛猴手舞足蹈地说:“你被这小子折腾了半夜,吃苦头了,我上去给你出气。”

灰毛猴抱着树干往上爬,小偷折断树枝拚命抽打,但也无济于事,灰毛猴伸爪去抓小偷的腿。小偷吓得从裤腿流出臊气的尿液,危急中,摘下草帽向老虎扔去。

老虎正疑神疑鬼地张望,见草帽飞来,吓得尾巴一竖,脑袋一扬奔逃起来。灰毛猴被从树上拽到地下,还没有来得及爬起,就被老虎像排子拖起来。

翻过一座山,穿过一道梁,冲进一座森林,老虎扭回头一看,灰毛猴吐着长舌头,舌头上沾满了泥土。老虎生气地骂道:“妈的,老子累成这样,你还有心思吃炒面。”

翻山越岭跑进森林深处,老虎没有力气跑不动了,停下来说:“猴,猴老弟,太危险了吧。”灰毛猴未应,它来到灰毛猴跟前一看,只见灰毛猴身上少皮没毛,全身血淋淋的,早已经断气没命了。

老虎很丧气,解下身上的绳子,悻悻地逃进森林,再也不敢下山了。


天亮了,晴天了,火红的霞光,把缠绕森林乳白色的雾霭,染成了红色的纱幕。雨后森林的早晨,显得迷人、缥缈。


作者简介:李汉军,男(1960—)河北赤城县人,中共党员。务过农、当过兵,爱好文学创作。曾在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百余篇。作品还散见于《西北大秦文学》《菊野文化传媒》等网络平台。虽然很少有精品之作,而且带着土腥味,但仍在辛勤地耕耘!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