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分离焦虑
2022-05-31 | 阅:  转:  |  分享 
  
分离焦虑

婴儿从出生开始就会与他的照料者建立依恋关系,比如他会通过哭来寻求照料者的回应,他也会用眼神接触、肢体动作等回应照料者的行为。

当孩子可以区分妈妈(照料者)和陌生人的区别时,他就会进入分离焦虑期。

这种恐惧分为两种:一开始,他对陌生人产生恐惧。接着,过一阵子,他便会担心妈妈(照料者)的离开。

第一种对陌生人的恐惧正是说明宝宝开始有识别区分的能力。

第二种对妈妈离开的恐惧的产生原因,皮亚杰将之称为“客体永久性”,当物体消失后,他并不会记住物体的存在,他无法意识到,即使妈妈离开,其实妈妈还是存在的,他会认为妈妈不在了就不存在了。

分离焦虑大概在7-8个月开始,12-14个月之间达到第一个高峰,之所以时间范围这么广,是因为每个宝宝认知发展有差异。

当你能理解宝宝产生恐惧的两种原因,你就能理解这一阶段宝宝常见的哭闹、夜醒、睡到一半起来查岗等行为背后的本质原因。

作为孩子认知发展的必经阶段,妈妈没必要为此过于焦虑,也不用苛责孩子为什么认生喜欢哭闹,反而应该感到高兴,你捕捉到了孩子成长的信号,这正是孩子与你建立信任的象征,你理解他的心理需求。

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而言,婴儿只承认他们看得到、摸得着、能够切实感觉到的物品的存在。

当你捕捉到孩子的分离焦虑期,你应该重视引导孩子对于分离的认识和体验。我们常说,人的一生中很多重要的能力是在头三年建立的。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分离”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帮助孩子学习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妥贴的看待分离,正是这阶段你给孩子上的人生第一课。

其实分离焦虑不仅仅存在于婴儿身上,很多父母也有严重的分离焦虑,尤其是他们自己过往经历里没有学会很好的处理分离带来的恐惧,就会在分离时刻,将这份恐惧映射到孩子身上。

这也导致他们的处理方式是回避的,不去直面自己的感受。但是回避并不会让分离的痛苦消失,只会让自己和孩子都更加不会应对这份情感。



所以,不推荐用躲避、训斥、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去让孩子回避面对分离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因为这些做法并不会减轻分离带来的焦虑,反而会毁掉你和孩子之间的信任。

即使有哭泣,这也是孩子需要学习应对的必修课。当孩子可以学会克服分离带来的恐惧,那他的信任感和依赖关系才会走向真正的健康稳定。

当然,这也不是说:就放任孩子哭好了,不要理会他的恐惧,让他自己解决。而是说我们需要直面孩子和自己的情绪,并给情绪提供一个合理的发泄渠道。











献花(0)
+1
(本文系与森托育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