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第一“潮牌”主理人有多牛

 文刀米 2022-05-31 发布于江苏
先看张画。


多看几秒。

什么感觉?

是不是看似凌乱,乱中又很有张力。
再细看下,好像用的传统素材,各种古文繁体,古朴的图形,但组合方式又很现代,一顿堆叠,传统艺术中少有的“乱来”,反倒显出潮来,莫不是某位当代艺术家的创作。

放大了看些细节,能不能看出端倪?




画面中都是各种古物,但不是画下来的,是拓下来的,包括钱币二十八枚、铜印一方、弩一把、古砖三块、石刻六块、砚台四方等等,这么些东西在一张纸上反复墨拓,先拓什么后拓什么需要事先想清楚。

最终的效果,有种水墨朋克的感觉,挺惊奇。

更惊奇的这可不是什么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它名为《百岁图》(浙江省博物馆藏),绘制于道光十一年,也就是1831年,创作者是一位法号六舟的和尚。

在中国艺术史上几乎见不到六舟这个名字,比起知名的大艺术家,他实在太不“红”了。但是,他却创新了一种今天看来相当前卫的艺术形式——

八破画。

来看下他的另一幅与上图很相似的作品《百岁祝寿图》(上海图书馆藏)。


操作方式与《百岁图》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画面中堆砌的拓印组成了一个“寿”字,显然有祝寿的意思,尤其所用的又都是古物,这个寓意相当贴切。

六舟之后,也就是在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曾流行过一段时期的八破画,但与六舟的形式不同,不是拓,而是手绘出拼贴的效果,就像各种残破的旧书旧画帖在一起,画得非常写实。

绢本设色八破画 浙江省博物馆藏

署款杨渭泉作品

真的很朋克。

我们以时间点进行一下横向比较,六舟在创作本文第一幅八破画时是1831年,当时的西方艺术正好进入巴比松画派时期,开始对照自然写生,之后是印象派,再是后印象主义,也就是现代艺术的起源。

巴比松画派代表画家Theodore Rousseau的作品


六舟创作中的现代感要早于西方的现代艺术多年,后来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现代艺术冲击了全世界的艺术观,其中代表艺术家毕加索等人创新了拼贴画(Collage)。
拼贴画成为现代艺术中独特的一部分,倒是与八破画很有默契。

毕加索1912年创作的拼贴画


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再创造对比六舟实在是太逊色了。
六舟为何会创新八破画?
因为他喜欢金石学,也就是研究更早时期青铜器、石刻这一类,类似考古学的前身,他常常将喜爱的各种古物拓下来,如此还不够,还要创新,所以有了上文中又潮又朋克的八破画。

除此之外,他也有清雅风格的画。
他会给拓下来的金木图案配上手绘,如《六舟礼佛图》。

《六舟礼佛图》局部,浙江博物馆藏


右边的摹拓属于全形拓,有着立体几何的造型,拓出来的纹样属于写真效果,与一旁的水墨配合在一起,有着很强的拼贴感,却又和谐,妙得很。

更有趣的是《剔灯图》,小小的人物与拓下的燕足灯组合在一起,僧人好似虔诚的造访某处石碑,又好像顽皮地藏于其中,好玩好玩。

《剔灯图》局部,浙江省博物馆藏


这种写真(拓)+水墨(手绘)的结合还用于呈现古砖花供。
当时早就有博古画,本是描绘青铜器、瓷器,再配上花卉,六舟则创新的将青铜、瓷器、古砖改成摹拓的形式,然后手绘填上花卉。

《古砖花供》局部


《全形花插》局部 蒋再鸣藏 


这可不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继承并创新吗?

而且他的创新,实在太具有启发性了,尤其对于时尚设计而言。
如果我们按照六舟的八破画的形式,以及后来八破画的形式进行设计转化,能推演出多少设计手法?

比如,拓印像不像在面料上印其他面料的肌理,比如,印褶皱、印蕾丝、印针织等,让光滑的面料印出呢料的质感。

比如,《百岁图》的效果像不像不同面料的“胡乱”装饰?

Antonio Marras2020春夏


比如,八破画像不像不同面料的拼接?

Antonio Marras2019初秋

Burberry2017春夏


后期的八破画还有个特征就是细细描绘各种拼接的破书,书籍的边缘刻意保留了烧毁效果。

 未知艺术家 1900年 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是否就像面料烧毁再拼接的效果?

Moschino 2016秋冬


这里仅仅是从已有的时尚设计中找出相似的来举例,实际上可以延伸的创作远远不止这些。

之前在给一个品牌写的商品企划中就强调过,做服装设计一定不能只盯着服装设计,一定要看其他门类的艺术,或者自然界等方方面面,创作的逻辑是可以转化并且创新的。
六舟就是一位懂得继承又创新的艺术家

我之所以会注意到六舟与八破画,是因为收到一本书《古砖花供——六舟与19世纪的学术和艺术》,翻到其中的《百岁图》,惊喜不已,当时和朋友讨论时开玩笑说:
这可不就是潮牌的霸霸吗

对不起,不该拿潮牌来形容的,潮牌的那点设计手法离六舟至少差了个孙悟空的跟头。

《古砖花供——六舟与19世纪的学术和艺术》是一本非常严谨的学术类书籍,六舟因喜爱金石曾四处游历,寻访古碑,既是僧侣,也是学者。
这本书除了详实介绍六舟创作的来龙去脉,作者王屹峰还花了大量时间寻找六舟的遗物并重走他的访碑路线,由此将六舟的一生讲述得生动、细致。


对八破画颇有研究的波士顿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白铃安在推荐此书时说:“从很多方面来说,我觉得王屹峰就是六舟.......他这部非凡的作品,将被历代沿用,并将使全世界几代艺术家、艺术史学者、艺术爱好者和文艺人士受益匪浅。”
不觉得这话有夸大,至少我看了确实深受感动和启发。
感动的是六舟和王屹对艺术热爱的真挚和虔诚,一种非常纯粹的学术气息,启发则来自于六舟对八破画的创新。


后来我联系了这本书的出版方,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他们跟我说,这本书曾获得2017年的中国年度好书
遗憾的是,几年下来,或许过于冷门,这本书滞销了。


去年开始,我每隔一段时间会在这里推荐几本时尚、艺术类书籍,也因此会收到一些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常有感叹,现在好些书制作得太简陋了,我看过百度百科一般、毫无建树的时尚史、艺术史,有的还挂着某位大家的名字,也看过对当下传播学摸得极透、完全从营销角度打造的网红书,这些书卖得倒是好得很。


虽说《古砖花供——六舟与19世纪的学术和艺术》冷门又学术,但滞销实在让人唏嘘。
这本书是我主动跟出版社提出想放在自己的线上集合店里卖的,原价168元,现在就55元还包邮,两杯奶茶的钱,你能看到一个跟当下风气完全不同的艺术世界。


说真的,我一共就卖过几种书,确实喜欢就在推荐之余顺便卖,要说赚钱,这几款书赚的总额也不及我接一个广告的费用,纯粹是喜欢。
读好书真的太有用了,这种收获有缓慢、绵长,又有灵感乍现,醍醐灌顶,越读越能分辨好坏,越容易开拓思绪。去年大着肚子也一直没有断过直播读书,今年实在是因为带小娃时间无法固定就断了直播读书,也在考虑是不是可以拍些短视频来介绍,或者录音频。

再啰嗦两句,时尚设计中借鉴、抄袭的有多少,大家都懂,尤其跟风某一种设计元素,某一种风格就更数不胜数。这几年总是在说国潮国潮,可是来来去去都是那些老三样,又或者表达的方式直白、粗浅,依葫芦画瓢,照搬纹样,或者搞个致敬就明目张胆的用,缺乏对设计逻辑上的探究。做服装就只看服装,当然容易被潮流牵着走,还是从根上点好东西吧

今天我怎么又妈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