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诉衷情 诉衷情,词牌名,又名“桃花水”“诉衷情令”“渔父家风”等。以温庭筠《诉衷情·莺语》为正体,该词为单调三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韵六平韵。另有三十三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三十七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四平韵,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的变体。代表作有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 格律说明: 正体,单调,三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韵,六平韵。以温庭筠《诉衷情·莺语》为代表。此词以平韵为主,间两仄韵于平韵之内。 按《花间集》此体第九句类用叠字,如“轻轻”、“迢迢”、“沉沉”皆然。其第八句“柳”字可平,第十句“辽”字可仄,则参韦庄词也。 变体一,单调,三十三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以韦庄《诉衷情·碧沼红芳烟雨静》为代表。温词起七字作三句,间入三仄韵。此词起七字作一句,不间入仄韵,“倚兰桡”以下俱同。或云“佩”、“带”非韵,不知韦词又有“花欲谢。深夜。”顾夐词有“罗带重。双凤。”正与温作相合。但温词起句间入仄韵,第三句又换仄韵,韦、顾词祇于第三句间入仄韵耳。 变体二,单调,三十七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以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为代表。按《花间集》顾词二首,其一首与韦词同,此亦韦词体,惟第七句添一字、第八句添一字,作折腰句法,结句添二字,即开宋人添字之法。元词衬字实本于此。 变体三,双调,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四平韵。以毛文锡《诉衷情·桃花流水漾纵横》为代表。此两段词全押平韵,与单调词间入仄韵者不同。 按《花间集》顾词别首结句亦用“诉衷情”三字,与此同。但前段第二句“碧沼藕花馨”,“碧”字仄声。后段第三句“何时解佩掩云屏”,“解”字仄声。又魏承班词五首,其一首前段起句“春情满眼脸红消”,“满”字仄声。结句“几共醉春朝”,“几”字仄声。又一首后段第三句“梦魂几度绕天涯”,“梦”字仄声,与此平仄小异。惟一首前段起句“银汉云晴玉漏长”,“汉”字、“漏”字俱仄声,“晴”字平声,与此平仄全异。至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五首皆然,亦与此词平仄全异。据此谱内可平可仄,馀见下词。 变体四,双调,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以魏承班《诉衷情·春深花簇小楼台》为代表。按魏词五首,其四首与毛词同,惟此首后段第三句不用韵异。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诉衷情·莺语》 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平平。中平平仄平,仄平平。 莺语,花舞,春画午,雨霁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柳弱燕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诉衷情·碧沼红芳烟雨静》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垂玉佩,交带,袅纤腰。鸳梦隔星桥,迢迢,越罗香暗消。坠花翘。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变体三 格律对照例词:《诉衷情·桃花流水漾纵横》 平中中中仄中平,中中仄中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桃花流水漾纵横,春昼彩霞明。刘郎去,阮郎行,惆怅恨难平。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 愁坐对云屏,算归程。何时携手洞边迎,诉衷情。 变体四 格律对照例词:《诉衷情·春深花簇小楼台》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春深花簇小楼台,风飘锦绣开。新梦觉,步香阶,山枕映红腮。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鬓乱坠金钗,语檀偎。临行执手重重嘱,几千回。 [3-4]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作品参考: 唐·温庭筠《诉衷情·莺语》 五代·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宋·张先《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 宋·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宋·晏殊《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 宋·杜安世《诉衷情·烧残绛蜡泪成痕》 宋·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宋·苏轼《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 宋·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宋·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陆游《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词谱格律参照:https://www.52shici.com/zd/pu.php?name=%E8%AF%89%E8%A1%B7%E6%83%85 二、其他律诗和词牌,欢迎踊跃发稿。 共有47条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