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不在的故乡,只剩下回忆

 布衣粗食68 2022-05-24 发布于湖南

01

《孝心无价》里写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不管走多远,只要有父母的地方,就有一个温暖的家;即便你离开家很多年,终究还是要回来的。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家又在哪里?那一片生养你的山水,是不是还能魂牵梦萦,还在等你回来。

年轻的时候,希望自己是那个“仗剑走天涯”的人,可是到老了,才知道,人这一生,是需要落叶归根的。

02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一个人还没有到退休的那一天,就最好不要去家乡,因为太多的记忆,会让你感触到忧伤。尤其是再一次离别家乡的那一刻,似乎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痛。

我的家乡,在湘南的大山沟里,和最近的集市有五公里,离县城有五十公里。

因为地处偏远,我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只是去过县城一次。平时,想出去走走,就随着母亲,去集市逛一逛。

每当我路过乡里的汽车站,我就想:随着车一起远行,会看到什么呢?翻过高高的山坳,是不是有另外的风景。

有去过县城的亲戚告诉我,山那边还是山。只有翻过很多座山之后,才能看到县里的高楼。那些高楼啊,你一抬头看,就会导致帽子掉下来。还有上百米长的火车,吐着白烟,跑得很快。

当我初中毕业后,走进了大城市,终于有了和亲戚一样的体验。每次回家,都能说出很多关于城市的故事来。

再后来,我去东莞打工,又辗转去了深圳、厦门等地。

过年了,母亲打电话问我:“回来么?”

我说:“当然要回啊。”

当我匆匆忙忙赶回家过年的那一天,中巴车带我翻过一道道山梁。从山坳上,我一眼就看到了村庄,还有村口的那棵大树。

隐隐约约,还看到了母亲瘦小的身板。

那一条清澈的小溪,那一座古老的石桥,那一头悠闲的老牛,那一群乱跑的鸡鸭,那一条不认识“主人”的黄狗......“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忽然发现,我到底成为了诗里的人。

刚刚下车,母亲就说:“回来了,回来就好。”原来,母亲站在村口,等了好几个小时,冷冷的风,也没有吹走她的热情。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如果不是为了生活,谁又舍得和父母分别呢?谁又不想带着父母,一起去大城市过好日子呢?

回家过年过节,看似美好,却总是勾起太多的回忆,让人越来越眷恋这片土地,又不得不分别,内心如针扎一般痛苦。

03

父母不在了,你回到故乡,只是一个客人罢了。

前些天,写了一篇文章《父母不在故乡了,从此没有了乡愁》。

有读者留言:“故乡,有着隔舍不断的乡愁。每年回家,只为看看长年紧锁房门的老屋,再给父母的坟头添把黄土。”

还有读者说:“故土难离,高官显贵还荣归故里,昔日将士解甲归田,尽管我在外漂泊多年,但我仍然要回故乡。”

父母去,故乡还剩下什么?你回去了,只是一个客人。可以去亲戚家坐一坐,去邻居家喝杯酒。

看过一个故事:九旬台湾老人赵东发离开家乡七十年,几经波折,找到了老家苏州的亲人。父母已故,兄弟姐妹之中,也只有70岁的小妹妹赵月妹,还健在。

当家人团聚的时候,大妹妹的儿子说了一句:“大舅,我代表妈妈来接你。”

再回首,恍然如梦。时光永远都回不去了。即便你把膝盖埋进黄土里,也感触不到父母的温暖,也听不到父母站在门口,喊一句——回家,吃饭。

你的乳名,再也没有人说起。你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游子,走到任何一个地方,心都在流浪。

家乡的亲人再好,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家,那就回去也没有意义了。如果你的老屋还在,但是周边已经一片荒凉,回去也是孤独终老的样子。

总有一些人的故乡,邻居都去城里定居了,亲戚也去了四面八方。整个村庄,只剩下几个老人在留守,甚至连老人的身影都特别少见了。

04

曾经以为,等自己年纪大了,总要回到故乡去的。

在家门口种花,在屋后种菜,还要建一座池塘,种下一片果树,和老伴一起听蛐蛐唱歌,看月亮升起、落下。

一切都是想象中的美好。回乡养老,是有附加条件的——容身的房子,便利的交通,热闹的村庄,可以耕种的土地,和谐的邻居等。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回到故乡,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回乡的打算。

父母走了,故乡就成为了回忆。就像一道若隐若现的伤——情不知所起,扎得人心疼。

时光易瘦,刚刚红了芭蕉,现在又落了白雪。四季交替,似乎是一夜之间。

最有可能,是每年清明节,带着一壶老酒,去父母的坟头上,磕头,送祝福。说一句:“爸妈,我来看你们了。”

话未说完,泪已先流。

故乡的风景依旧很美,但是没有了父母的爱,总是缺少一些什么,又似乎容不下自己的灵魂。

曾经,故土难离,后来,故土难回。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