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承恩书父 明 吴菊翁墓志高清等大印刷 欣赏

 mengk4fz0yyf5h 2022-05-31 发布于北京

《吴菊翁墓志》是吴承恩在三十二岁时为父亲吴锐(字廷器,晚年号菊翁)写的一篇祭文,由南京市博物馆考定为吴承恩所书无疑。这篇祭文写于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墓志铭为石质,方形,长、宽均六十三厘米,厚十二厘米。墓志盖刻篆书“明吴菊翁之墓”。墓志铭刻楷书三十七行、一千一百四十一字,文字简练,书法工整。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从墓志中可知,吴承恩出生于一个以卖花线花边为业的小商人家庭,幼年时家境贫寒,加上他自己累试不第,生活困难,“孤小子承恩不惠于天,天降严罚,乃夺予父','又荡游,不学问,不自奋,庸使予父奄然没于布衣'。墓志中其惭愧、内疚、自责之情溢于言表。 该篇墓志楷法严谨,点画精到,没有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绝无此等境界。文衡山尝言:“小字贵开阔,字内间架宜明整开阔,一如大字段。”观此墓志文,结字宽博疏朗,气象开阔,赋潇洒于方整之中,现飘逸于工稳之外。从取法上看,吴承恩楷法于虞永兴用功最多,而小楷则于羲之《黄庭》多有涉猎,一笔一画,形象顾盼,总有逸少遗意。 吴承恩书法能在“馆阁体”风行的当时,取法永兴,直追晋人,这除了取决于他的见识,更在于其性情使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书写《吴菊翁墓志》时吴承恩才出道不久,虽然书法面貌已成,然略有稚弱迟疑之态,如'文'、'又'之捺,'矣'、'贞'之点。但瑕不掩瑜,该作中显露出的天才的光芒,已让我们看到了吴承恩书法的气象。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胡适在论及吴承恩时道:'性敏多慧,博极群书。工书,诗文雅丽。有秦少游风。'可是,我们在津津乐道于《西游记》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时,却忽略了这位淮安才子的其他才能。我们从《吴菊翁墓志》和吴承恩后来留下的一些书迹中,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在吴门书派优秀书家的行列中,应该也有吴承恩的名字。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