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戈理大街哈尔滨天主教堂,一座俄罗斯巴洛克式教堂建筑的经典之作。教堂平面呈十字形,立面巍峨错落
哈尔滨有许多具有特色的街道,果戈理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条。
果戈里大街建于1901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早在18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和“新城市规划”的实施,围绕市中心喇嘛台广场周边拉起了街基,果戈里大街出现了雏形。1902年,秋林公司为扩大经营,将位于香坊的分公司迁至南岗大直街与果戈里大街交汇处,并盖起了楼房,从此,围绕秋林公司左右兴起多家俄国人的商号、药店等。果戈里大街也逐渐开始夯实和扩展。
果戈里大街原名新商务街、果戈里街。1925年改为义州街。它位于南岗区中部,南起文昌街,北至一曼街,全长2642米,原为方石路,1987年改铺柏油路面,车行道宽12----21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4米,步道板铺装,为市一类街路。
1958年,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视察哈尔滨时题词“奋斗”二字而改称为奋斗路。2003年9月28日改回原称果戈里大街。(网载)
顾名思义,这里应该是充满俄式建筑具有异国情调的地方。
当车子停在果戈理大街时,一座华美让人眼前一亮的教堂就在眼前。
绕着教堂看了一圈,原来是“哈尔滨天主教堂”。
这座教堂属于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原名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是始建于1921年的木结
构教堂,1935年改为砖石结构。由俄国建筑师斯米尔诺夫·托夫塔诺夫斯基设计,是一座俄罗斯巴洛克式教堂建筑的经典之作。
教堂平面呈十字形,立面巍峨错落。钟楼采用帐篷顶、冠带小穹顶;中庭用洋葱头穹顶结束。内部四壁有圣画家萨得罗基尼的圣经故事壁画和圣母像。是哈市保存最好的教堂建筑,是研究东正教的传播和建筑艺术的重要事务资料。至今,这里依然有许多俄国人旧地重游,络绎不绝地来此参观。(导游词)
近年来教堂广场面积大大增加,扩展到与果戈里大街衔接。并在这个过程中借鉴欧洲新建教堂广场的特点,在广场一角新建一个欧式钟楼,与主教堂遥相呼应,同时在东北角建一处欧式灯光长廊,夜幕降临之际,华灯四射,成为果戈里大街上一道亮丽的广场景观(可惜,看不到了)。教堂广场,也就成为了哈尔滨市人民喜欢的休闲之处。

01.教堂广场新建的欧式钟楼

02.立面巍峨错落

03.

04.

05.转个角度,看钟楼采用的帐篷顶、冠带小穹顶

06.

07.中庭用洋葱头穹顶结束,可以想象夜间灯光泛起的魅力

08.竖接片,没接好

09.新建的教堂附属建筑,后面是不是灯光长廊呢

10.美丽的洋葱头十字架

11.
教堂正面有三块钉在红墙上的解说牌。
12.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3.教堂的建筑历史

14.

15.教堂广场是哈尔滨人喜爱的休闲之地

16.也是老年人喜爱的聚会之地
今天的气氛有些不同,从四面八方涌来了面带喜色的人群,直到我们看到了这个小姑娘,才知道今天这里即将举办一场婚礼。这个小姑娘是唱诗班最小的一个,她妈妈骄傲地说,才5岁啊!
我们的运气委实不错,看来能赶上一场完整的在天主教堂举办的婚礼了!

17.唱诗班最小的歌手,两母女都正装出场

18.我们随着贺喜的人们走进教堂,还好,没人过问

19.坐在门廊里等着的拉纱的小姑娘
上楼梯之前,看见披着洁白婚纱的新娘一脸幸福地在右手的房间里等候着神圣时刻的来临。

20.

21.教堂里装饰了鲜花彩绸,来宾也坐满了。来到这里,一种神圣的气场总是会让心灵立即宁静下来
随着《婚礼进行曲》乐声响起,手捧花球的新娘在父亲的陪伴下走上扶梯穿过鲜花拱门,踏上红地毯。

22.要把女儿交给别人,父亲的心情是复杂的

23.转瞬新娘就由新郎接管了

24.随着音乐的节拍缓步走向圣坛
25.

26.

27.圣母像
神父作为证婚人面对新婚人和祝贺者,新娘在他的右侧,新郎在左侧。
神父宣读证词、贺词;新郎新娘宣誓、交换婚戒。。。

28.

29.
仪式就要完毕了,拱门后面唱赞美诗的各位赶快站位准备。

30.

31.一道天光倾泻下来,唱诗班的女子就像一群天使

32.
结为夫妇的新郎新娘挽着手,在赞美诗的优美赞颂中,走出教堂,开始他们人生的新阶段。一场在天主教堂举办的庄严而婚礼就此结束。简洁、干净、纯净,神圣浪漫。。。

33.新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新娘则害羞地低着头。来宾用掌声祝福一对新人

34.哦,你这座老教堂,曾默默地见证过多少新人喜结良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