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律•纪念叶剑英元帅[七律]

 张野鹤 2022-05-31 发布于上海

2022年1月27日读《十大元帅》一书纪念叶剑英元帅。格律类型三(仄起、首句不押韵),中华新韵。

讲武学堂藏祖逖,吉安反蒋踏征程。
急传密令除危难,慰祝苍生乐大同。
参座参谋参要嘱,立军立党立奇功。
酣醇劲爽工七律,放眼高歌气吐虹。

注释
【1】讲武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锷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剑英毕业于讲武学校第12期。【2】祖逖:叶剑英立志苦学,尤喜剑术,常常独自一人寻僻静处挥剑苦练,并与同宿舍的朝鲜族同学一起闻鸡起舞,对练剑术,挑战并击败了不可一世号称“全校无敌”的日本教官并获赠战刀。此处借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3】“吉安”一句:蒋校长在黄埔军校和北伐期间多次拉拢重用叶帅,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陷于低潮之中。在这历史转折关头,身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的叶剑英如果跟着蒋校长走,不仅高官得坐,而且前途无量。但他经过认真的抉择,与蒋校长彻底决裂,放弃高官厚禄,并在吉安毅然通电全国反蒋发动武装暴动,北上投向武汉国民政府。这次暴动因孤立无援失败。蒋介石立即通缉叶剑英,并将其“永远开除”出党。叶剑英逃到武汉后,见到了武汉国民政府军事部长谭延闿,并出席了武汉国民政府召开的会议。在会上,叶剑英发言说:“有人说我是蒋介石的嫡系,蒋待我不错,蒋介石给了一个'巴掌’职权,我拿这个'巴掌’打老蒋,这不合人情,对不住老蒋。其实,不是我对不住他。他在上海杀了那么多人,我怎能还跟着他干呢?”【4】“急传”一句:叶帅两次冒死报信,一在南昌起义前,一在红军长征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两次的贡献都是关键性的,在最黑暗时期挽救了中国革命、党和红军,他多次站在了历史的重大转折节点,或许因此而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南昌暴动前,汪精卫已预感革命的火焰有熊熊燃起之势,于是他酝酿了一个阴谋,策划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的名义,通知贺龙、叶挺上庐山开会,然后采取措施控制两人。叶剑英在得知了这一消息后,连夜告诉了叶挺,并商定通知贺龙碰头商议。他们秘密坐在一条不引人注目的小船上商量对策,最终决定贺龙、叶挺不上庐山,按照计划举行起义准备。由于叶剑英的及时通报,贺龙、叶挺躲过了一劫,汪精卫的阴谋没有得逞,而八一南昌起义也得以顺利举行。如果不是叶剑英及时通报情况,贺龙、叶挺恐怕凶多吉少,八一南昌起义的“第一枪”也很难打响,连锁反应,能否有后来朱德率领起义余部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也许也无从谈起,那中国革命的历史走向何方,也是个未知数。在长征中,中央红军渡过重重危机终于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了,但当时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却仗着人多枪多,野心膨胀,妄图篡夺中国革命的最高领导权。在一片反对声中,张国焘孤注一掷,给忠于他的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发电报,指示他采取行动,企图破坏红军团结,危害红军的命运。也许是天意,这封电报先到了参谋长叶剑英手中。事关红军生死命运,叶剑英情急之下不顾危险,机智地先把电报拿给了毛泽东看。形势相当严峻,毛主席、周恩来等人经过紧急磋商,当机立断连夜率所部启程北上,与红四方面军分道扬镳,这才避免了一场弥天大祸。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的毛主席唯独把这一阶段看成是自己“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他曾指着自己的脑袋和身边的人说:“剑英同志在关键的时候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5】祝苍生乐大同:直接引用叶剑英18岁时的诗作《油岩题壁》中之末句【6】参座:叶帅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先后参加了护卫孙中山广州脱险、参与筹办和创建黄埔军校、参加了东征、北伐战争,并一度在家乡梅县出任县长,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名将。从青年时代到晚年十多次荣任“参谋长”要职,他也因此在军内外赢得了“参座”这一尊称雅号。【7】参要嘱:指参悟参透重要的嘱托嘱咐。1976年9月8日,毛主席病情加重,生命进入弥留状态,守候在主席身边的各位领导,也排着队走到病榻前,一一与老人家作最后的诀别。叶剑英走了进来,他深情地望着自己跟随多年的领袖,一阵悲痛涌上心头,热泪盈眶。这时,毛主席意识仍然清醒,当看见站在面前的叶剑英时,微睁的双目突然瞪大,并试图挥动已难以抬起的手臂,似乎要招手示意。但叶剑英只顾伤心流泪,并未察觉主席的轻微举动。当他走出病房时,毛主席再次吃力地想招手呼唤他。一位细心的护士发现了主席的举动,她马上跑到休息室,找到叶剑英;“首长,主席招呼您呢。” 叶剑英听罢,猛地站起身来,转身回到病榻前;“主席,我来了,您还有什么吩咐?” 他俯首贴近主席,凝神准备聆听领袖最后的指示。此时的主席,微睁双眼,嘴唇微微张合,呼吸急促,艰难地想要说话。叶剑英握着主席逐渐凉的右手,又急又悲,有些泣不成声地说:“主席,您多保重……会好起来的……” 他在床边伫立着,只觉得主席的右手在用力握住自己的手,还想努力要对自己讲些什么,但已经有心无力了。看到主席如此激动,叶剑英怕刺激他的病情,不好再停留下去了。依依不舍的叶剑英迈着沉重的脚步,蹒跚离开病房,回到休息室。大家围过来,纷纷询问主席对他说些什么。叶剑英一言不发,凝神陷入了沉思:“是啊!主席的思维还是清醒的,头脑还在思考,为什么招呼我呢?他想要说些什么?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事?” 千头万绪,叶剑英心情沉重,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叶剑英离开病房不久毛主席完全失去了意识。9月9日零时10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毛主席对叶剑英的临终之托,成为了千古之谜。也许是睿智善断的叶剑英参透了主席的心思,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不久后,在他的主持下,粉碎了“四人帮”集团,中国的历史再次发生转折。每逢关键时刻,叶剑英运筹帷幄、转危为安的非凡胆略和过人睿智,在世人心中留下了无数神秘的传奇。“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毛主席之所以相信他的根本,也是对他的一生作出最恰如其分的评价。【8】酣醇劲爽:叶帅常于军国政务之余,“余事作诗人”,以诗言志。他一生创作了170多首诗词,全部收录于2008年2月1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叶剑英诗词集》中。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用诗作抒发救国壮志,追忆革命风云,缅怀革命先烈,赞美大好河山,讴歌社会主义。叶剑英主张“文艺结合政治,才能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最高的利益而斗争”。他的诗词创作“放眼高歌”自抒情,发时代进步之先声,抒革命的高尚情怀,使“画幅长留天地间”。《叶英诗词集》收录的诗词包括叶帅在各历史时期所写的叙事、鉴史、写景、咏物、抒情、言志等各方面诗词,题材丰富,内涵深刻,文采飞扬,充满磅礴的革命激情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毛泽东很欣赏叶剑英的诗词,在给陈毅的信中写道:“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要向他们请教。” 毛泽东形容叶剑英的诗“酣醇劲爽、形象亲切、律对精严”。【9】放眼高歌气吐虹:直接引用叶剑英18岁时的诗作《油岩题壁》中之首句。叶帅本人歌唱得很好,喜欢歌舞等文艺活动,重视关心部队和群众的文艺生活和文化建设。

附叶剑英诗《七绝·油岩题壁》(1915年18岁)
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
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