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森林日”后,浅谈国家储备林

 老赵1966 2022-05-31 发布于四川

森林所占面积是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世界上约16亿人依靠森林获取生计、药物、燃料、粮食和住所。森林是陆地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陆地上80%的动物、植物和昆虫等物种都以森林为家。

为什么要储备森林?

中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中国用不到世界3%的森林蓄积,支撑着占全球23%的林产品需求,还要维护占世界7%的国土生态安全,森林资源面临巨大压力。

目前,国内木材需求持续刚性增长,对外依存度已超50%,2020年木材消耗量将达到7亿立方米。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第一大木材进口国。“大需求”的背后,是严峻的木材安全形势。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而木材安全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

维护木材安全必须立足国内,提高自身木材供给能力,走出一条生产能力高效、经营规模适度、储备调节有序、生态环境良好的木材安全道路。

全国人大、国务院参事室、全国政协、两院院士多次牵头专题调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持续谋划部署,将决策指向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木材战略储备。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大力发展国家储备林,是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支撑,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保障森林生态安全新的发力点。

什么是国家储备林?

国家储备林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树种、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树种等多功能树林。其根本任务是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木材供给数量和质量。其出发点是为解决生态安全与木材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协调和维护生态安全与保障木材间的平衡。

中国正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2018年3月,国家林业局正式印发《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到2020年,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700万公顷,其中集约人工林栽培225万公顷、现有林改培239万公顷、中幼林抚育236万公顷。到2035年,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2000万公顷,其中集约人工林栽培667万公顷、现有林改培641万公顷、中幼林抚育692万公顷。2035年建成后,年平均森林蓄积净增2亿立方米,年均增加乡土珍稀树种和大径材蓄积6300万立方米,一般用材基本自给。

森林储备在哪里?

中国的国家储备林建设重点选择在自然条件优越、资源增长潜力大、优良种苗充足、地方特色鲜明、支撑能力强的地区,建设范围包括北京等29个省(区、市),龙江、大兴安岭、内蒙古、吉林、长白山5个森工(林业)集团,,共计1897个县(市、区、旗)、国有林场(局)和兵团团场。

根据《规划》,建设布局按照自然条件、培育树种和培育方式相似的原则,将建设范围划分为七大区域,并确定各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自然条件优越,年均降水量多在1200毫米以上。以建设桉树、杉类等工业原料林为主,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周期较长的热带和南亚热带20个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

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湖北、湖南。自然条件优越,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培育欧美杨和松类、杉类、竹类为主的中短周期用材林,配合发展周期较长的楠木、红豆杉、红椿、樟树等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

黄淮海地区,包括安徽北部、山东、河南、河北(部分)。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年均降水量多在600-800毫米之间。主要培育适宜该区域生长的毛白杨、欧美杨等浆纸和人造板工业原林,发展栎类、榉树等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

西南适宜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在适宜地区培育桢楠、红椿、降香黄檀、铁刀木等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环京津部分)。选择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年均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的适宜区域,发展杨树、刺槐、榆树、柳树乡土树种用材林和落叶松、樟子松、油松、侧柏等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及龙江、大兴安岭、内蒙古、吉林、长白山森工(林业)集团。选择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年均降水量在400-600毫米的适宜区域,发展杨树、樟子松、落叶松等中短周期用材林和红松、水曲柳等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

西北地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等。选择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年均降水量在200-600毫米或具有灌溉基础的绿洲适宜区域,发展杨树、榆树、落叶松、夏橡等中短周期用材林,云杉、水曲柳等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

七大区域建设20个国家储备林重点工程,包括浙闽武夷山北部工程、闽赣粤武夷山中南部工程、湘粤赣南岭工程、粤桂琼沿海工程、粤桂湘黔武陵山雪峰山工程、苏浙皖赣天目山工程、湘鄂赣罗霄山工程、湘鄂洞庭洞平原工程、鄂渝川陕甘秦岭大巴山工程、渝川黔大娄山工程、滇黔桂云贵高原工程、滇西横断山脉工程、鄂豫皖大别山工程、鄂豫伏牛山工程、京津冀工程、黄淮海工程、长白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工程、大小兴安岭工程、黄河中上游工程、新疆工程,均以技术力量雄厚、具有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材培育经验的国有林场为建设主体。

储备+经营

森林能永续

人工林占世界森林面积的7%,但是却提供着全球60%的商业木材。人工林不仅关系着木材的需求,还与生态环境、社区生计和社会和谐发展息息相关。

中国是全球人工林保存面积最大的国家,有人工林6933万公顷。但这些人工林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单位面积产量低,利用产值效益差,林分生态系统不稳定,技术及人才缺乏,政策不完善,社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因此,面积最大并不完全代表人工林能完全满足市场对木材等物质产品生产的需求,以及能够发挥森林对生态保育、饮用水生产、景观游憩等社会文化价值方面的作用。中国人工林的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事实上,我国人工林面积是美国人工林面积的3倍,但原木产量仅为美国的约44%。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森林消费多样化、高端化和木质化成为常态,但全国80%以上国有林场的人工林不具备游玩休闲条件;而全国珍贵树种用材、大径材基本依靠进口,木材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