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砂古盆鉴定第一人申洪良教你如何鉴赏古盆!

 闲情偶的 2022-05-31 发布于福建

图片

申洪良,1962年生于中国上海。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盆器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盆景赏石协会常务副会长。2011年被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评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中国著名紫砂古盆收藏者和鉴定者,被日本盆景界称为紫砂古盆鉴定第一人。除紫砂古盆外,还广泛收藏盆景、供石、几架等。

图片
图片

导语

自小对盆景和紫砂盆器产生兴趣的申洪良,爱好古盆四十余年。很久之前,他曾经将自己收藏的古盆转让给别的收藏家。近年来,他却又逐步将流落在日本的中国古盆收集回购。是什么让他积极致力于古盆回流?他又为何被日本盆景界称为紫砂古盆鉴定第一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申洪良与古盆的不解之缘。

图片

图片

明末清初 清顺治乌泥刻诗文耳环腰圆盆

问:作为紫砂古盆鉴定和收藏大家,您认为盆器之于盆景是怎样的存在?

从广义上说,自然界的盆景素材种在盆器里才可以被称为盆景,有一句俗语叫“好景配好盆”,盆景种在有年代感的古盆里面,可以增加人们对盆龄的联想。

如果难得的盆景材料和稀有的古盆一起相映生辉,那么盆景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高度就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盆器对于盆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片

明末清初乌泥抽角铺首长方盆

问: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盆器的发展历史吗?

中国的盆景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宋代,盆器的艺术造诣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说明盆景艺术在当时发展得十分成熟,对后期盆器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明代花盆的传器中,有许多是仿宋代的钧釉、汝窑、定窑等,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盆器在发展中的传承。

紫砂花盆的发展受当时的政治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与石盆、家具等艺术门类的演变相同步。加上士大夫及文人的参与,审美和造型上讲究线条的挺拔、简素,从中流露出书卷气。

紫砂花盆的发展与紫砂壶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很多作者,他们既做紫砂花盆也做紫砂茶壶。

图片

清早中期 清早期杨季初制五彩泥绘通景山水长方盆

清朝入关后,紫砂的发展可谓是到了一个成熟期。泥料的丰富,造型的多变,给了盆器发展的无限可能。更多人掌握了复杂的工艺,盆的造型和装饰工艺变化更具丰富性。

同时,受到了宫廷审美文化的影响,盆器表面装饰繁复、色彩多变,也把其他种类的工艺吸收或注入到紫砂花盆的制作中,如表面雕刻、五彩泥绘、墨彩重彩、刻字刻画、效仿树桩等,这些都是这一时代盆器的特征。

有的盆器还上釉,比如在江西景德镇官窑瓷器上采用的炉钧釉,也在紫砂花盆上被采用。单从工艺上来说,这个时期盆器的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到了清代嘉庆、道光时期,很多盆器上出现五彩满釉,遮挡了紫砂的本来材质。现在看来有点喧宾夺主,但那个时期也是人们崇尚的主流审美。到了清中后期,由于国力衰退,宫廷和上层富贵阶级已无心于盆景方面的追求,定制盆器数量大为减少,盆器的质量也明显下降。

另一方面,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和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个时候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盆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量的日本人士到中国寻找和定制盆器,因此国内的盆器产量有很大的上升。

但是此类盆器工艺简单,盆的内部和底部也做得比较粗糙。只有部分盆器由于文人的参与做得很精致,更有书卷气。比如陈曼生、瞿子治、邓奎、杨彭年兄妹等,都是这个时期制作盆器的佼佼者。

图片

清早期白交趾开光饕餮纹长方直壁飘口盆 

问:清末民初的盆有什么特点吗?

清末盆器的产地除了宜兴等地的名窑之外,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浙江宁波慈城的玉成窑。玉成窑产的盆器主要特点是文人参与,他们中有诗人、书法家、篆刻家、画家,纯粹因为自己爱好把玩而参与盆器的制作,所以玉成窑产的盆器有鲜明的个性化风格。

今天我们知道的比较有名的作者有:梅调鼎、胡公寿、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徐三庚、陈山农、何心舟、王东石等,他们的作品很文气,泥料也特别。

而到了民国时期盆器又有很大的变化。民国到抗战前这一段时间,上海的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毋庸置疑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就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这就是海上文化,简称海派。

很多有钱人把宜兴制紫砂的高手请到上海来,一时间上海紫砂名家云集。他们制作了很多质量上乘的作品很多仿古器,比如莫悟奇和裴石民合作的小盆。同时应运而生的还有不少经营紫砂器的商号。民国盆最大的发展是在盆器上刻绘,出了很多名家,以后我会慢慢地介绍。

图片

清中晚期 仿古青铜器凸雕夔龙圆盆

问:您是如何定义紫砂古盆的,为何会有大量的中国古盆流落日本?

在日本,研究者认为,中国明末到清朝乾隆时期的古盆被称为“古渡盆”。古渡就是古代东渡日本的意思。乾隆年后到1949年之间的古盆称为“中渡”。1949年到80年代中期的花盆被称为“新渡”,现代制作的盆被称为“新新渡”。

清末及民国初年,很多日本人士到中国来定制盆器。很多做盆景贸易的日本人士还在盆器上打上了日本的商号款,如“长春”、“尚古堂”等。很多寄托款仿名家款盆也是根据日本人士的定制要求制作的,如陈鸣远、徐友泉、陈文居等,产量进一步上升。

当时花盆的主要对外贸易是出口日本,国内主要销售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杭州这一带。

图片

清乾隆炉钧釉长方漂口云脚盆 

抗战爆发后,紫砂行业几乎处于停顿状态,直到解放后1950年代末才恢复发展。1972年中日建交到1980年早期,当时的日本经济很好,又有很多日本人士到中国定制或购买紫砂盆器,同时也大量地收集古盆器。当时紫砂工艺厂里茶壶生意并没盆器那么好,所以一些行业高手全部用心于制作盆器,如裴石民、徐汉棠、周桂珍、施小马、潘持平、顾绍培等当时都做盆器。

这段时期生产的盆器品种是历史上最丰富多彩的。集体打样,名家把关,大部分出口赚取外汇。80年代中期之后紫砂茶壶生意好起来后,紫砂工艺厂就把盆器生产停止了。而后就出现了民间成立紫砂花盆厂现象,现在的紫砂盆器产量是历史上最高的。

图片

清乾隆乌泥松段盆“一片冰心在玉壶” 素存堂置

问:您是在怎样的契机下帮助流落日本的古盆回归中国的?

21世纪初,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这个时候日本的经济发展走向缓慢低迷,再加上拥有很多古盆的日本人士因为下一代不热衷等各种原因而转让古盆。得知这样的讯息,从07年开始我就在日本收购紫砂古盆。现在留在日本的顶尖古盆所剩无几,大部分都已回归中国。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了解和爱好古盆的人越来越多。而古盆原本就非常稀少的资源,哪里能满足这么多爱好者的需求呢?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收藏价值的古盆器自然因为稀少而更加珍贵

图片

清末玉成窑制品

问: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古盆鉴定的知识吗

古盆的鉴定要综合参考各个时代的潮流变化、典型特征、传世作品、文献资料(古画、历代春宫图里的花盆造型、金瓶梅小说插图)等。

除此之外,留在国外的明清时期资料、出土的标准器、故宫博物馆旧藏、各大博物馆的藏品,以及大家公认的古盆实物,也是参考的因素。同时,也要参考同时代的紫砂壶和瓷器花盆和其他器物。

首先,在考证盆的年代时,观察泥料的差别和变化最为关键。在清代乾隆以后,很多明代和清早期的泥料在盆器和茶壶中愈发罕见,有些泥料甚至已经绝迹,这和炼泥配方的失传有关。

根据古籍记载,古时很多名家的泥料炼制的配比都是秘而不传,而配比对泥料烧成后的发色有很大影响,因此有很多特别的泥料配方会随着历史的演变渐渐“失传”,随之在作品上的应用也会绝迹。

同时,从明代至今,每个时期的泥料都有不同的特点。清中期与清早期的泥料有很大的区别,清中期以后泥料普遍比较松散,油性不足,很多用的还是荒紫泥。

图片

民国盆

其次,花盆的造型细节也是考证年代的重要依据。每个时期花盆孔洞的开法、大小、造型都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

盆的内壁和底部的做法在每个时期也“各有千秋”,明代至清代乾隆年间,盆的内壁普遍用明针修过,内外发色一致、光洁度高。清中期以后,盆的内壁和底部因少用明针工艺,泥门较松,光洁度和发色不如早期。

图片

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作品

总的来说,以下的要素是综合性地判断盆的好坏和价值的标准:

1、盆的制作年代。每个时代都有好盆,并不是年代越久越值钱。

2、盆的造型。有长方、圆形、仿生、渣斗、签筒、椭圆等各种造型。 

3、制作的精致程度和成形的难易度、稀有度。很多高价位的盆是孤品,不易仿制。 

4、完整性,有无破损或裂纹。

5、是否是著名作家的作品。 

6、有无文献记载和持有者的变迁的记录,有无历史故事和收藏者的故事。

7、盆是否有陈列展览效果,盆表面是否有装饰(泥绘、雕刻等)。 

8、盆的尺寸大小和比例,是否有实用性。 

9、泥料及烧结温度。 

10、种植不同种类的盆景时的美观度。 

综合这些要素来研究和比较市场行情,每个年代都有优秀的作者留下了优秀的作品。





文章来源:《中国盆景赏石》202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