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宝地--伏牛拜月(寻龙点穴,地理讲解)

 思明居士 2022-05-31 发布于河北

       来龙去脉一词,在日常中也多有提及,常形容某件事的经过原由。在风水中多有通过寻龙脉(山脉),而找到穴位之意,“寻龙”即是追寻山脉的走向、去向,看看山脉会在哪里有停之势,而找出结穴的位置。龙脉越猛、走得越远,往往停留之势就会越强大,那么其堂局会更完美、更有贵气。

       猛龙结穴往往有两种形式:一、在龙身“抖落”或“脱落”一个支脉,独成一气而结穴,此往往是主贵气之龙。二、主龙经过无数次跌宕起伏、剥换,从高至低、从大到小直到平地,完全脱煞干净,脱胎换骨而结穴。

      主龙是从高山发脉而起,走得越远就会越低、直至平原。再者,主龙越有力,往往才走得更远,其威力也就更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平原之龙往往观其低小,实则力大。就比如人在村里,最大的官就是村长一级了,如果走出去,就有可能到镇、县一级,再远级别就更大了。再言龙:龙是越走越远,越远越低,直至平地,这才有了“平原一穴值千金”的说法。

       市面上许多地理书都有云:“富贵出在龙身上”,地理先生点穴的时候,总是会去看一下龙身,看看这个龙身上有什么,以验证能出什么样的人物。可是往往忽略了“龙停有局”,龙只要停止而结穴,必然会有一个堂局,这个堂局就是归我这个“穴位”来管。那么所有的“物件”就会体现在这个局堂里,明眼人通过看堂局之物,不需要再去看龙身,就可以判断这龙穴的“斤两”,眼所见皆所得也。正如一个人,明明面前就摆了一大堆现金,你非要去查一下他的卡才能证明他有钱?置眼前之物而无视乎?

        有些人也会走进一个误区里,总认为堂局里山峰林立的才是大穴位, 而平地龙的堂局,却只见一案台或者一两个山峰,是不是穴位太小了?  在古代外出打仗的将军,有相当一部份不是S于敌军之手,而是被朝中“一纸文书”奏S的。在这里各位再思考一下,堂局里的“一案”是不是有时候可抵千军万马?

        今天还是分享一个低处结穴的风水宝地--伏牛拜月形。

1图(示意图)

图片

      上图,“伏案”似牛头形跪拜向穴位方(下面现场图的时候各位多留意一下),有迎拜往往都是贵气的体现。在古代你若无权、无势、无德,谁来朝拜呀?左青龙方内砂较短,有外砂补齐,直至前方案台。右白虎方一条内砂已直至前案,青龙白虎砂形成双手扶案之势,把堂气紧紧收藏。

2图-1(正朝向示意图),大家可细看,左边与右边的标识,几乎是完美的对称。这种格局的形成,往往只有平原龙才能具备,正如上面注释,为什么说平原龙有其优势的原因。

图片

2图-2(原图),点击图片可以放大缩小,对照上面示意图,各位再细心观察一下,此堂局的对称度。

图片

3图-1,正前方是一个伏拜的案台(似牛头拜伏在地),画线不够明显,只是提醒各位留意。

图片

3图-2(原图),点图片可放大,仔细看看案台两边似牛角的拜伏砂,以收紧案两侧之气。

图片

4图-1(全景示意图),两边砂手环抱直至前方伏案前,紧锁堂局之气,滴水不漏。

图片

4图-2(原图)感受一下堂局之美,置身其中实感“舒服”。

图片

5图-1(示意图),左青龙方内砂较短,外砂及时补全,不以漏气,直至前朝案处,紧收青龙方之气。

图片

5图-2(原图)

图片

6图-1(示意图),右白虎方一条内砂一直延伸至前朝案处,紧收白虎方之气。

图片

6图-2(原图)

图片

    此局,如何看贵贱呢?伏拜一案足已说明其贵,大家看电视,在古代往往只有权贵才会有人跪拜。水过明堂可证其富,拜台宽广可发丁,枝繁叶茂。

     近来有不少的易友口诛笔伐:直言笔者完全脱离了理气、不言水口、不讲来龙气脉,尽拍个明堂来唬弄人!我不想与其争辩,用理气、量水口、测来龙最终是想干嘛呢?无非不就是想验证穴位是否点对了、是否是好穴?试想笔者能找到这么多“对称”的堂局,总不会是碰巧的吧?除了在穴位处拍摄外,任你在任何地方,都拍不出这种效果来,不防自己试一试。

      再者,阴阳是相通的,阳之不舒服,阴必不安乐。如果点一个穴位,人站在那里都感到不舒服的话,又如何能让先人安心“住”在那里呢?我想我们在一个对称、聚气的位置上所能感受到的舒服,足以说明一切了吧?

     也有易友私信与我,问怎么会找到这么多对称完美的地方?好的风水宝地不是越来越少了吗?其实不然,好穴常有,识穴者寡罢了。

想学寻龙点穴可以点下方链接

点我看 (寻龙诀--总论》

点击下方“喜欢作者”加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