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底层逻辑——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逻辑关系

 北美可阅 2022-05-31 发布于江苏

内在决定外在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内在和外在,它们之间到底存在什么逻辑关系。

什么是内在与外在?

外在比较好理解,就是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外在,外在是事物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个人来说,外在就是一个人的外部条件,包括学历、各种证书、家庭背景、资产、财富等等;对于企业来讲,外在就是一个企业的有形的产品、企业性质、资产、规模、硬件设施等等。

内在就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往往都是内在决定着外在。对于个人来说,内在就是一个人的内在能力,包括思维、认知、能力、逻辑等等;对于企业来讲,内在就是一个企业无形的服务、品牌、影响力、企业文化、价值观等等。

文章图片1

内在与外在的逻辑关系?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很显然,有就是外在,无就是内在,物质=有(外在)+无(内在)。万物的表现形式都是通过有形来表现,但是有生于无,也就是事物都是从无到有、无中生有,内在决定外在的一个过程。举例说明:比如用户需求一个300ml的水杯,自然这个300ml就是水的体积,也就是这个体积决定了水杯的无的空间,而外部的杯体只是表现形式而已。换句话讲,如果你生产的杯子是实体的或内部空间体积小于300ml,那么显然不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时的产品没有任何价值;只有水杯的内部空间满足300ml时,这时的水杯是符合用户需求的;而如果内部空间远大于300ml,比如400ml,虽然也满足了用户的底层需求,但是造成了成本浪费,也得不偿失。

文章图片2

内在与外在逻辑关系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出,事物的价值都是内在决定了外在,这就要求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都得通过不断地提高内在价值,才能驾驭外在的价值,否则不合逻辑,必会有大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很多的贪官下场无一幸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图片3

对于个人来讲,如果一直忽视了个人的学习进步,而一味地投机取巧、追求挣快钱,那么即使你侥幸挣了快钱也拿不住的。因为,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

所以,我们发现很多富豪有了大量的财富后,他们一方面没有停止学习进步,包括巴菲特,每天还在拿出4-5小时看书学习,这是主动地增加个人内在价值;另一方面,他们乐于慈善,将大量的财富捐献给社会,回馈社会,这是主动地消减外在价值,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让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达到一个平衡。社会中有不少人中了大奖之后,过了几年很快就穷困潦倒,比中奖之前过得更惨,这就是忽视了内在价值的提高,最终导致了外在价值被消减。换句话讲,如果你的内在价值远远大于外在的价值,那么根据内在决定外在,你的外在价值也会是逐渐增加的一个过程。

文章图片4

同样的逻辑,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市场规模、盲目扩张,而忽视了自身的内在能力提高,最终肯定会出现大问题。

总之,佛法中提到,无相曰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相是事物表象的意思,空是空间的意思,色是物质的意思!最理想情况下,一个人只要让内在与外在处长一个平衡的状态,那就不会有大的问题。但,这些都是抽象的概念,很难形象化,没法具体把控。所以,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内在价值,才能确保自己永远处在驾驭外在价值的状态下。正如一颗大树一样,树下的树根才决定了枝叶繁茂与果实甘美;正如冰山一角一样,水面以下的山体才决定了冰山的根基;正如《三体》所说: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存在,你得用空这种存在填满自己!

因此,我们真的没有任何捷径,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时刻保持自己的精进,这些都是空。当用这些空填满了自己之后,你想要的色会自然呈现,一切都会自然而然,这就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