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951期。在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势如破竹,展现出风卷残云般的威势。这是大势上的碾压,同时也印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选择,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不得人心。但在一路高歌猛进的攻势中,解放军也有过一些局部失利,1949年的金门战役就是一次少有的军事失败。 ![]() 在渡江战役结束后,解放军对长江以南地区仍执迷不悟的顽敌进行清剿追击,及至建国时的10月1日,除少数省份没有解放外,我军已基本扫清反动残敌。全国局面已然明朗,大势所趋之下,等待国民党军队的只能是土崩瓦解。然而1949年10月,在金门岛进行登陆作战的三野部队9000余人,却意外出现全军覆没的情况,令人痛彻心扉。 ![]() 金门战役的登陆部队主力为三个团:244团、251团和253团,隶属于三野的28军。另外还有246团的一部,这几个团分别隶属不同的师级部队,队伍中还包括了协助我军夺岛的船工和民夫。战役之前,我军对金门岛敌人的构成情况存在误判,以为守岛的国军只有2万人左右,实际却有4万敌军,这一错误情报导致三野并未决定动用大兵团作战,金门战役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便仓促发动了。 ![]() 28军作为实际组织战役的最高建制单位,副军长萧锋为主要负责人,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虽有领导责任,但并不是这场战役的真正指挥员。萧锋在有不好预感的情况下,仍然执行了渡海进攻的命令。如果情报准确,我军提前侦悉了金门岛守军实际兵力及周边区域的国军部署情况,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 ![]() 其实萧锋副军长准备的登岛部队不是3个团,而是9个团。可我方用于运兵渡海的船只却远远不够,分批次运兵上岛,往返次数过多,不仅耽误时间,也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这就打成了“添油战术”,是兵家大忌。这次全军覆没的部队,就是第一批次登岛的3个团,外加后来上岛的孙云秀团长带领的400余人(增援部队)。 ![]() 解放军部队一上金门岛,就遭遇国民党守岛陆军及海空兵的狂轰滥炸,人员和船只都损失严重。海岛滩涂本就难行,再加上守军特意设置的路障,我军在敌人强大火力的封锁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牺牲。而我军的搁浅船只,被国军猛烈炮火毁坏殆尽。在运兵船没有返回的情况下,后续部队无法进行兵力上的支援。 ![]() 49年的国军就算战力再不堪,海军方面也是拥有现代军舰的,就算只用几艘小型扫雷舰,也足以切断登岛部队的退路,使我军腹背受敌,登岛部队可以说已经陷入绝地。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出,金门战役存在准备严重不足、情报失准、指挥不当,又对海战和抢滩登陆作战认识不足等问题,28军副军长萧锋虽面临诸多困难,但作为实际指挥者难辞其咎。 ![]() 战后,萧锋受到了严厉处分,从副军长降职为副师长,并影响了1955年的授衔。按照萧锋的资历,授衔少将是足够的,他在1949年就已经是有实职的副军级干部了,可他只得到了大校军衔。萧锋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员,指挥3个团在解放战争中打出唯一一次被敌军全歼的战役,受到处分是应该的。金门战役可以说是萧锋从军以来少有的败笔,他一生参与过1300多场战役、战斗,革命贡献突出,却在小小的金门留下了痛苦的回忆。 ![]() 在首次授衔仪式6年后,也就是1961年,萧锋同志升为少将军衔,他担任过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为我国的装甲部队建设做出了贡献。老将军的后半生,都在为金门战役牺牲的战友而悔恨难过,心理负担很重,曾写下《回顾金门登陆战》一书。1991年,萧锋在北京病逝,享年75岁。 ![]()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