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春 有这样的娘 我只能努力优秀

 新用户3746J5C0 2022-05-31 发布于河南

探春  有这样的娘  我只能努力优秀

康天杰

《红楼梦》中赵姨娘和探春这对亲母女是对独特存在。相比其他姐妹,探春是幸运的,她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有亲娘陪伴的女孩。但这个娘又总是在制造麻烦,非但不能对女儿有所帮助,还总是有意无意间给她拉倒车,使她陷入困境。

优秀女儿糟糕娘

王熙凤称赞探春:“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子里。”

邢夫人对迎春说:“只有你的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

兴儿说探春是“老鸹窝里出凤凰”。

他们的意思都是:探春很优秀,她的亲娘赵姨娘很不堪。有对探春的称赞,也有对她出身的惋惜。

探春是带刺的玫瑰,是贾府三春中最出色的那位。她的亲娘赵姨娘是个很糟糕的人,也是很糟糕的母亲。她挑拨是非,贪财好利,还“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显示探春是她女儿。

对赵姨娘来说,有探春这样的女儿,是一种荣耀,值得骄傲;对探春来说,有赵姨娘这样的娘,是一个包袱,沉重而无奈。

《大秦帝国》中,嬴异人认华阳夫人为嫡母,做了嫡子,他的母亲夏夫人知道后,对异人说:“你要全心孝顺夫人,不可惦记阿母,也不能总来看阿母,免得夫人多心。”“我儿那一日成为秦王,才是阿母最开心的。”这才是母亲的眼界、气量和心胸。

探春没有这么一个目光长远的娘,赵姨娘只会扯她的后腿。她只能努力优秀,以优秀赢得地位、尊严,也许还能为那个糊涂的娘遮蔽点风雨。

我的命运他做主  探春拎得清

庶出的身份是探春永恒的痛,决定了她的命运她做不了主,她的生母赵姨娘更做不了主,她的命运只能由贾府当家人贾母、王夫人决定。

遗憾的是赵姨娘非但帮不了她,还给她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赵姨娘极不被王夫人喜欢,身为小辈的王熙凤也大声呵斥她,说贾环是主子,直接剥夺她管儿子的资格,连半个主子的地位也没给她。

母亲没有地位,她的儿女自然也会受人轻视。贾环在贾府不招人喜欢,固然和他的品行有关,可何尝又不是他长期呆在赵姨娘身边,打着赵姨娘烙印的结果。

探春是个拎得清的人。她拎得清对错,更拎得清轻重。

探春有正确的是非观,她看不上赵姨娘的做派,不屑与之为伍。探春更明白“我的命运他做主”的道理,在贾府,只有赢得贾母、王夫人的喜爱和信任,自己才会有地位,才会有舞台和空间。

探春真诚地亲近孝顺王夫人,刻意和赵姨娘保持距离甚至划清界限。“他只管这样想,我只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这对赵姨娘显得有些无情,但也是探春无奈之举。

贾赦要强纳鸳鸯为妾,盛怒之下的贾母把火气发泄到此时在身边的王夫人身上,众人没有一个能为王夫人辩解。聪明的探春意识到正是用得上自己地时候,“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这话及时、有理。不但一下子帮王夫人摆脱了困境,也及时提醒了贾母,消除了她的怒气,避免她再说过火的话,到不好收场的地步。

这话更有头脑,有胆量,有心。没头脑就不知道该怎么说,没胆量就不敢开口说,没心,就可能不会去说。若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总想看王夫人的笑话,又怎么会去替她解围呢?

一番话既帮了贾母,又帮了王夫人,探春怎会不被她们喜爱。

探春给宝玉做的鞋子,被贾政认为是“虚耗人力,作践绫罗”,可见极其精美。宝玉不敢给贾政说是探春做的,但他一定敢给贾母、王夫人说,她们怎么会不高兴?

中秋夜贾母带领大家赏月品笛。夜很深了,“姐妹们熬不过,都去睡了”。只有探春还陪着。贾母说:“只有三丫头可怜见的,尚还等着。”满满的爱怜。

精彩的人生,需要自强自立,更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坚定的立场。面对糊涂娘,探春拎得清,得以脱颖而出,赢得了管家的机会,也有了在贾母寿宴上在王妃诰命夫人面前露脸的机会。

才亦精明行亦正  探春处事公

王熙凤病倒后,探春协同李纨、薛宝钗管理荣国府事务。虽说是三人共同管事,探春无疑是真正的决策者。这是她人生的“高光”时刻。

在处理赵姨娘弟弟赵国基丧葬银子问题上,探春细心、公心,征服了人心。

管事的吴新登媳妇不怀好意,探春细心地分辨老姨奶奶那一辈在遇到丧葬时家里的和外头的赏银两的不同,申斥了吴新登媳妇的无礼之举,公正的做出了“给他二十两银子”的决定。

赵姨娘再次显示了她的愚顽短浅,和探春大闹了一场。她只想着探春少给二十两银子,她连袭人都不如了,自己没脸。却没想过,若多给了银子,会给探春带来怎样的影响。

多给二十两银子,探春既会被下人们认为无能可欺,又会被认为办事不公,就会“编出许多笑话来取笑”;更会被人认为探春和赵国基撇不清关系,这就关涉到她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定位,进而影响到她在贾母特别是王夫人心中的地位。

赵姨娘认为多二十两银子自己就有脸了。探春知道,太太“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是最大的“有脸”,“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她的脸面还连着赵姨娘。

探春处理赵姨娘和芳官等人打闹事件也很公正巧妙。

赵姨娘借着茉莉粉的事跑到怡红院打骂芳官,被藕官等人围住,狼狈不堪。探春等人赶到后,只是喝住了藕官等人,带走了赵姨娘,没有深究责罚芳官等。

这可看到探春的聪明大度。这就是一次小事,若认真责罚芳官等人,一是会伤及宝玉等人的脸面,二是会有人说她偏袒亲娘,作威作福。这样既有失公允,又降低了身份。

探春也有言辞犀利的时候。她借传饭机会,夹枪带棒的说小丫头别混支使人,明是命令平儿跑腿,实是敲打那些管事媳妇,使她们认识到:“大家省事罢,别安着没良心的主意。连吴大娘都讨了没意思,咱又是什么有脸的。”

探春征服了人心,树立了威严。

该出手时就出手  探春做得来

脂砚斋评价探春说:“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着。”

和王熙凤相比,探春眼光长远,更有忧患意识。她该出手时就出手,既展示了才干,维护了尊严,更试图挽救日益没落的贾府。

探春在大观园内兴利除弊,是她卓越才干的具体展示。她开源节流,蠲除冗繁,明确职责,互惠互利,探春当得起一个“敏”字。可惜贾府有这种见识和才干的人太少了!

如果说探春的改革是想给家族注入一点活力,那么她极力抵制抄检大观园则是她阻止家族没落的最后一搏。

面对气势汹汹的抄检行动,宝玉无语,黛玉沉默,李纨装聋作哑,惜春惊慌失措,唯有探春“秉烛开门而待”。

“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

探春的话有不满,有愤懑,有底气,有担当,果决中充满霸气。又有谁有几个胆子敢搜探春?

不开眼的不知好歹的王善保媳妇还真要逞脸作耗,想借探春长长脸,翻了一下探春的衣服。探春愤然出手,打出了响彻云霄的一记耳光。相信这记耳光打在王善保媳妇的脸上,也会打在很多人的心上,让人们再次认识到三姑娘的神圣不可侵犯。

探春深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个家族“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那离一败涂地也真不远了。她这一记耳光,不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也想打醒作践别人又自我作贱的人。可惜能懂探春的人太少了。

身为女儿娘糊涂  探春心中苦

戚序本脂砚斋评价探春说:“探春处处出头,人谓其能,吾谓其苦。”这话很准确,探春其实内心也很苦。

她曾感叹:“我细想,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看到迎春的奶嫂欺负迎春,她责问平儿:“还是谁主使他如此,先把二姐制伏,然后就要治我和四姑娘了。”有种兔死狐悲的感叹。

最可悲的是,她的亲娘赵姨娘也不懂他她心中的苦。

她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的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探春若是男儿,定能在外面成就一番事业,给赵姨娘应有的体面和尊严。可惜那个时代,再优秀的女子也没有在社会中展示自己的舞台。探春不是无情,也不是无能,她无力和整个社会抗争,冲破社会的桎梏。

探春的优秀还是为赵姨娘遮蔽了不少风雨。赵姨娘敢于一闹再闹,不就是有探春和贾环吗?她让彩云偷玫瑰露给贾环,平儿等人不认真追究,更多的还是探春的面子。没有优秀的探春,她的处境可能更糟。

赵姨娘可能被打压的太久了,她总想借优秀的女儿刷出自己的存在感。她却没有意识到,过度的消费自己的女儿,会导致她被边缘化。优秀的母亲,不能为儿女发展助力,至少也不应添乱、添堵。赵姨娘没有这个觉悟!

一边是自己的亲娘,亲情不容割断;一边是自己的嫡母乃至当家的老祖宗,直接决定自己的命运。探春心苦有谁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