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拓睿教育|| 针灸背诵——针灸临床诊治特点及选穴原则

 壹亩莳 2022-05-31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图片

针灸临床诊治特点、选穴原则


要点3:针灸临床诊治特点

(1)辨证与辨经结合

辨证,即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所搜集到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亦即“证”。辨经,即运用经络理论,根据患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辨别其病变经络脏腑归属,从而选择相应的经络腧穴进行治疗。辨证与辨经都是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的核心。“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临床应用上,辨证与辨经并不矛盾。辨证本身就涵盖了经络辨证,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结合经络的循行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而进行辨证归经,然后根据辨证与辨经的结果,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依方施术。

(2)辨证与辨病结合

辨病在这里指的是西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及其相应鉴别诊断,其为西医临诊的核心。在中西医结合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针灸临床在辨证和辨经的基础上,逐步将辨病结合应用于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既有利于选择更适宜的治疗方案,又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

在临床应用上,不但在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可采用此方法,而且在许多内脏病变中往往也需要辨证与辨病的结合。

(3)调神与调气并重

调神又称治神、守神。所谓调神,一是指在针灸施治前注重调治患者的精神状态;二是指在针灸操作过程中,医者专一其神,意守神气,患者神情安定,意守感传。调神贯穿于针灸治病的全过程。所谓调气就是采用补虚泻实等针刺手法使经气调和。针灸治病就是通过采用各种刺灸方法,刺激一定的腧穴以激发经气,疏通全身气血,从而使偏盛偏衰的脏腑功能趋于平衡,这就是“调气”。“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调气和调神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气的活动以神为主导,神动则气行,患者神志专一,精神内守,医者也要神志专一,以助针灸得气和气至病所。而调气又是调神的重要环节或具体手段,通过调气,有助于“神守志一”,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调神和调气是针灸作用的关键,也是有别于中医其他学科的诊治特色,针灸的治疗作用都是建立在调神调气基础上的。

要点4:针灸选穴原则

腧穴的选择是针灸处方的第一组成要素。腧穴选择是否精当直接关系着针灸的治疗效果。

选穴原则是指临证选取穴位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和辨证、对症选穴。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是针对病变部位较为明确的疾病而确定的选穴原则;辨证选穴和对症选穴则是针对疾病表现出的证候或某些主要症状而确定的选穴原则。

(1)近部选穴:是在病变局部或临近的范围内选取相关穴位。这是根据腧穴所普遍共有的近治作用特点而选穴,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当病变局部出现痛点、压痛点时,在局部选阿是穴也是临床上常用的近部选穴方法。“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

【应用举例】眼部疾病取睛明,耳疾选听宫、听会,鼻病选迎香,巅顶痛取百会,胃痛选中脘等。

(2)远部选穴:是在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距病位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这是根据经穴所具有的远治作用特点而选穴,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体现。远部选穴是经络辨证在处方中运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临床上常将近部与远部选穴配合应用。“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

【应用举例】目疾选足少阳胆经的光明,上牙痛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耳部疾患选手少阳三焦经的中渚等。尤其是运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治疗头面、五官、躯干、脏腑病证最为常用。

(3)辨证选穴:是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

①临床上有些病证,如发热、多汗或盗汗、虚脱、昏迷、抽搐、惊厥、疲乏无力等均无明确病变部位,而呈现全身症状,应采用辨证选穴。

②对于病变部位明确的疾病,根据其病因病机而选取穴位亦是辨证选穴原则的体现。

【应用举例】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盗汗、五心烦热等,选肾俞、太溪;肝阳化风导致的抽搐,选太冲、风池、行间等。牙痛根据病因病机可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和肾虚牙痛,风火牙痛选风池、外关,胃火牙痛选内庭、二间,肾虚牙痛选太溪、行间。

(4)对症选穴:是根据疾病的特殊或主要症状而选取穴位,这是腧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运用。

根据奇穴的主治特点,在对症选穴时经常选用奇穴。

【应用举例】汗证选合谷、复溜。小儿疳积选四缝,虫证选四白、百虫窝,腰痛选腰痛点,落枕出现的颈项强痛选外劳宫,哮喘选定喘穴,胆囊结石出现的胆绞痛选胆囊穴等。

图片

微信号|拓睿考研

新浪微博|拓睿医考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