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支民糸,是汉民系独特而稳定的群体。自西晋“永嘉之乱”以后,中国历史上有过五次规模较大的中原汉人大迁徙。开始是“五胡乱华”所引起,客家先民因为边 疆部族侵扰才逐渐自中原辗转到南方来的。《崇正同人系谱》载:“晋五胡之乱,中原望族,相率南奔”。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是军事斗争的要冲,在战火纷飞下,汉人又向南转移。《辞 海》“客家”辞条载:“西晋永嘉年间黄河流域一部分 人,因战乱南徙渡江,至唐末以及南宋末,大批过江南下至赣、闽以及粤东、粵北等地,被称为客家”。客家先民与南方百越族、闽越族、畲、瑶等族融合而成一支独具特色的民系。既保留了汉族中原文化特征,又容纳了南方少数民族- - - -闽越族、百越族、畲、瑶族的语言,和习俗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特有的客家文化意识特点。客家人所以能成为汉民系的独特稳定的群体,就是在长久的南迁历史中,都是大批的移民,又多数是中原汉族士族大户。在南方的闽、粵、赣相连地区,先是客户,后来不分主客,形成稳定的群体。 闽粤赣客家地区,据中山大学罗香林教授为文说:总计有33个客家县,其中29个纯客县。闽西、粤东、赣南三角区是客家人的大本营, 也是客家集散中转站。客家人散播到港、澳、台、东南亚及海外,总人口据说已达一亿之多。程乡(梅县)是明清,散播客家中转站。 客家人具有独特的客家话。它和闽语(福佬话)、粤语(广府话)、潮汕、闽南(河洛话)都无关系。客家话与中州音韵(郑州土话)相似,历时千年而不变。美国耶鲁大学韩廷敦教授为文说:“客家原出北方,他们的方言像中州河南的话。”客家文化和习俗,主要表现在重视教育,尊师重教,古时各邑有书院。早在宋朝,杨时有“程门立雪”的典故。后来村村有学堂,每县有 中学。客家地区山多田少,所以多人出外谋生(打工或经商)。客家的民俗不论衣食住行.婚丧、节日都有一套习俗。妇女勤于劳动生产,操劳家务,成为家庭的主角。客家有独特的民 居一一土楼和围屋。客家人具有勤劳节俭、辛苦创业、团结奋斗、敢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和革命精神。客家人对国内国外经济文化的发展建树之丰,使世界各国人为之瞩目。可以说无论 在以往历史岁月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客家人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和产生的社会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