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诗人】王成道|五月接近尾声

 况味如歌 2022-06-01 发布于云南

诗人简介



老道:原名王成道。汉族,男。53岁。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教30年,酷爱文学,喜欢诗歌。教书育人之余,创作诗稿一千五百余首,有部分作品在《红河日报》 、《红河侨乡教育》、《西狐文学》、《中国青年网》、《中国诗歌阵线》、《大西北诗人》、《红河谷》《南湖诗刊》、《况味如歌》、《当代精英文学》《上海文坛》等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在平凡中探索不平凡是老道的座右铭。


五月接近尾声

作者/王成道

五月接近尾声,我的手记写完了第三十三个精装笔记本,诗词文章写到一千八百余篇。
 
回首征程,一路慷慨悲歌;展望未来,可以预见,2022年,将是我收回颇丰的一年。
 
十年前,我四十五岁,曾经发下宏愿:我五十五岁时,诗词文章要写足一千七百余篇(首),现在看来可以提前完成。
 

如今我再次发下誓言:再用十年的时间,创作一千余首诗稿及其他文章——六十五岁时,如果有三千余(首)篇诗词文章存世,至少能够证明自己真真切切地活过,心灵必将得到莫大的慰藉。
 
六十五岁以后的岁月,我将重新制定计划——相信,我不会因为年老,更不会因为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诗词文章而停下手中的笔,因为这是我心灵的渴望。
 
五月接近尾声,除了深感时不待我,我必须振奋精神,少休闲少娱乐,多读书多创作。当然,锻炼身体是必须的,我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去践行胸中的夙愿,因为拥有一个好身体是成就事业的根基。所以,哪怕花再多的时间锻炼,我将在所不惜。
 
未卜将来的征程将会遇到多少挫折坎坷,未卜前程将遭遇多少磨难,相信自己能够调整心态,战而胜之。在知天命的岁月,相信种种诱惑将渐行渐远,相信宁静致远的淡定将越走越近,相信,傲然立世的风采必将呈现。
 

或许,呕心沥血创作的诗歌,在你眼里都是文化垃圾,但我相信后人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定——制造文化垃圾亦如此用心,或是这些文化垃圾闪烁着智慧的灼灼光芒。
 
随着心境的渐渐内敛和淡定,不再把结果看得太重,不再把过程看得太轻。
 
五月接近尾声,我更能够感触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我更能够欣赏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想,每天都读一点经典诗词文章,肯定能够从中汲取滋养生命的成分,在提升自己涵养的同时,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五月接近尾声,我教的八年级学生,离期末考试还有四十多天。我在焦灼地呼唤,孩子们在努力学习。
 
我的工作平凡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只要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只要有利于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方向;只要有利于滋养学生的心灵,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哪怕再渺小,哪怕承受更多难以承受的辛劳与忙碌,我将无悔无怨——力争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这是我的座右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深感喜悦和幸福。
 
一个人挺拔于天地之间,你的价值不在于你攫取了多少,而在于你奉献了多少——表面上看,这种信念有点不合时宜,有点假大空,但是,它是所有民族精英奉行的理想信念,当它真正融入你的血脉,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相信你可以从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必将引领你的生命,走向真正的大幸福人生!
 
五月接近尾声,忽然想到曹雪芹。我想他在创作《红楼梦》的时候,根本预料不到自己是在创作不朽,根本不会想到后世会给他如此尊崇的地位。“举家食粥酒常赊”既是对自己贫困潦倒生活的自嘲,也是对当时的当权者漠视人才的真实写照,还是对那个飘零世道的轻蔑与讥讽。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奋笔疾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融化胸中的块垒,使之随笔端恣意流淌。
 
古代圣贤,到一定年龄后总是喜欢著书立说,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不想让自己是思考,随着生命的终结而荒芜暗淡,同时也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曹雪芹竭精殚志批阅十载,终成旷世奇文,谁能够真正感触到他创作时的辛劳与悲欢?
 
我资质鲁钝,无法与古代圣贤比肩,但我愿意承袭他们的精神衣钵,在当今时代,在物欲横流的这个特殊时代,高举火炬,照亮一方黑暗——在不合时宜时代开拓不合时宜的旷野!
 
我比许多古今圣贤的际遇要好多,虽然偏安一隅,身处云海深山,至少衣食无忧,能够坦然做自己想做的事。
 
五月接近尾声,想到的还有很多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