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作者|苔米(青海) 我有一个怪癖。说出来挺搞笑的,凡是女儿买来的新文具,我都很爱不释手,什么书签了,笔罐之类的。常常跟女儿争来争去,让她笑话不已。 这本是有心结的,我想起了我读书时的窘迫。我读书的时期,文具盒、书包之类简直就是奢侈品。八十年代末,在农村最初的文具盒是药店里装着青霉素小药瓶的纸盒子,那纸盒子可以开合,里面又有格子放铅笔,在学校里很抢手。就是那药盒也是很难得的,那时候生病能打点滴,也算是大户人家了。一般家庭孩子感冒了,就会喝妈妈做的包治百病的“神汤”,俗名“四和汤”,依稀记得配料是薄荷、姜粉、红糖,最奇葩的是要从树底下捡鸟屎加入其中,到现在不知道所以然。 书包从背木板子开始,到中年级被母亲亲手做的花布书包所代替,一直到我上初中考上中专,我从来没有背过商店里买的书包。我对学生时代背漂亮书包的身影羡慕不已,于是商店里的双肩书包变成了我青少年时代的遗憾和情愫,至今对各式各样的书包充满幻想。 记得我用的正规的文具盒,从纸壳变成铁制的,那是五年级“六一”节目汇演,老师给我发的奖品。文具盒的盖子上是司马光砸缸的经典画,是彩色的,打开盖子里面,有黑体的乘法口诀,容量可以装六七根铅笔盒,小三角,长尺。那是我最喜欢的文具,结婚搬行李时它还在,我已不记得除了它,我还用过什么像样的文具。 看着现在孩子每学期差不多都买一个书包,各种文具:台灯、小闹钟,计时器,电脑阅读器,想买就买,精致的便签,真是应有尽有。 看着这些,我竟没出息的想—在这个年代读一回书! 作者:苔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