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9年,70岁老农拿报纸到军区,指着司令员照片说:他是我的儿子

 心灵牧场书馆 2022-06-01 发布于河南

建国前几天,举国沸腾,但一位70多的湖南老汉却焦虑异常,他拿着一张旧报纸,逢人就问照片上的人在哪,说这上面是自己失踪二十多年的儿子。几名站岗士兵看到照片后,一刻不敢怠慢,当即上报给长沙军管所,所长亲自接待了这位老汉。

1949年,70岁老农拿报纸到军区,指着司令员照片说:他是我的儿子

一个邋遢老汉竟能引起多方重视,只因照片上不是别人,而是叱诧风云的开国大将许光达。

为了确定身份,军官所所长问老人的儿子叫什么,老汉回答,小名五伢子,大名许德华,但对比照片上的大人物,名字压根不符,不管怎么样,所长先将老人好生安置,然后层层上报,最终确定此事属实,消失二十多年的儿子”死而复生”,老人激动不已。

但为何许光达离家二十多年不曾探望呢?衣不蔽体的穷孩子又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万众之星呢?许光达身上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点关注,听我跟你细细唠~

许光达作为史上最年轻的开国大将,一生可谓是千回百转,1908年,位于长沙县萝卜冲村的老许家迎来了第五个孩子,父亲为其取名五伢子,在那个鸡蛋有如珠翠之珍的年代,家家户户食不糊口,大人还能熬,小孩是真的受不了,年幼的许光达每天哭着喊饿,父母也是无能为力。

1949年,70岁老农拿报纸到军区,指着司令员照片说:他是我的儿子

就在日子十分煎熬时,村里来了一批沿路乞讨的人群,里面一个同龄的女孩瞬间吸引了许光达的注意,女孩饿的瘦骨嶙峋,她的母亲亦是皮包骨头,五岁的许光达好奇的张望着俩人,结果下一秒,母亲就抱着女儿跳入河中,结束了悲惨的生命,这吓坏了当时年幼的许光达,他哭着跑回家,跟父母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喊饿了,因为他怕父母也会这样想不开。

求生的意识战胜了饥饿的身体,渐渐的,许光达长大了,他的小伙伴们都开始上学读书,而自己却因交不起费用,只能当一个放牛娃,每次在放到教室附近时,许光达都会偷偷的在室外旁听课程,当时的教师邹希鲁看到了这孩子,他没有阻止对方偷听偷学,看到许光达无论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每天都准时蹲在门外,邹希鲁渐渐关注起这个孩子。

在一次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里,许光达又饿又冷,渐渐身体不听使唤,晕倒在教室门外。邹希鲁二话不说将其抱到宿舍,待其苏醒后,便劝许光达来上课,许光达知道家里没钱,也从未跟父母提起过,看到他全身破烂,邹希鲁明白一切,他当即表示,只要许光达来上课,自己可以免费教学,在当时上学堂是个光宗耀祖的事,许光达父母很支持,对老师也十分尊敬。

1949年,70岁老农拿报纸到军区,指着司令员照片说:他是我的儿子

不久后,邹希鲁家中遭遇变故,因为祖父宗族思想严重,非要把一大家子人1住在一起,形成四世同堂的和谐表面,但随着灾荒严重,祖父去世,大伯离去,这个家已经不成样子,为了能伟持一家人的生计,堂弟作为家中管家,向邹希鲁提出卖掉他的亲生女儿,来换取一家人口粮。

一介书生邹希鲁没有反驳,妻子看到他如此这般,直接悬梁自尽,至此,邹希鲁才幡然悔悟,为了不把女儿交给陌生人手里,便上门跟许光达父母提了娃娃亲,当时两人一个14岁,一个11岁。父母没有经过许光达同意,便一口答应下来。

当时的许光达已经考入了长沙师范,对于家中的事还不清楚,因为在校成绩优异,又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许光达毅然决然入党,并很快被秘密送往黄埔军校学习,因此他没有与家中联系,直到六年后,他才请假回了一次家,并看到了恩施留下的信,让自己好好照顾女儿邹靖华。

1949年,70岁老农拿报纸到军区,指着司令员照片说:他是我的儿子

接受新思想教育的许光达对包办婚姻有些抵触,但由于父母的两两相劝,最终许光达与邹靖华匆匆举办了婚礼,两人相敬如宾,好感慢慢升起,许光达明白了男人肩上的责任,但也明白民族大义,在新婚十天后,许光达的行踪被特务出卖,无奈之下他只能匆匆离开,此时邹靖华才明白丈夫有着双重身份,她十分支持许光达的决定,但殊不知,两人一别就是十年。

此后,许光达辗转于江西、安徽进行革命,为了方便行事,他改名为许泛舟,后来他来到了时任河北清河县县长的岳父邹希鲁家里,通过这层关系当上了警察局长,在此期间,许光达利用手中权力,秘密释放不少同志,并打算策反警卫队,但还等他彻底成功,国军派人搜查过来,这个时候岳父邹希鲁才得知了女婿的隐藏身份。

为了女儿,也为了心爱的学生,邹希鲁连忙安排女婿离开此处,逃脱追捕后,许光达北上南下,四处为抗战斗争,最后他被派到湖南组建第六军,并当任参谋长,此时许光达已经快奔三十,不少人给他介绍对象,但许光达都拒绝了,他表示自己在长沙已有妻子,此时许光达因为身份特殊,也为了不连累家人,他连一封信都没有写过,家里人都传言五伢子已经牺牲,但只有邹靖华不相信。

分别几年间,她因为是许光达的妻子,遭受过不少威胁,但她都没有屈服,为了生存,她四处谋生,起早贪黑,最后不幸患上“痨病”,就在低谷时期,许光达秘密送了一封信回来,这是时隔四年唯一的信,里面有嘱咐,并附有一百块,许光达知道妻子喜爱读书,让其去学校读书。此后两人断断续续通过好几封信,但最后因为邮路中断,两人再次失去联系。

1949年,70岁老农拿报纸到军区,指着司令员照片说:他是我的儿子

邹靖华带着对丈夫的思念,将一切动力放在了学习上,最终,她进入长沙第二师范学习。

1932年,许光达的战争经验已经十分丰富,担任师长团长等职位,后来他在应城战斗中胸部中弹,当时医疗设备不先进,麻药遍寻无果,许光达硬生生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接受了手术,且先后经历三次都已失败告终,最后,许光达被安排送往莫斯科进行治疗,期间还在不断的学习。

在1937年11月,许光达在接到通知返回祖国,隔年年初,许光达到达延安,在人民抗日军事大学任教,以一己之力,担任训练部长,教育长等要职,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他将心血汇集成书,并无私的进行传播分享,为的就是让我国变得强大起来。

因为周转忙碌,这么多年许光达无暇与家中取得联系,周围人看到年过三十的许光达孑然一身,且有着五年干龄,七年军龄以及各种头衔加身,不少姑娘们都爱慕这位风华正茂的干部,同辈以及领导也纷纷劝许光达另谋良缘,但都被他拒绝了,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是责任,也是信念,事实证明,许光达的决定没有错。

因为在不久后,考入师范学校的邹靖华,在徐特立的帮助下,去了延安军政大学学习,顺便剋打听许光达的消息。但路途遥远,局势变换,他怕邹靖华会挺不住,没想到,因为对丈夫的蚀骨思念,让邹靖华想都没想答应下来,她收拾好行李,像父母和公婆告别。

此时,一直没有儿子消息的许老汉,看到邹靖华的孝心,便劝她不要执着,另寻好人家。邹靖华顿时泪流满面,她把一颗心都给了丈夫,自然不会轻易放弃,在1938年8月,邹靖华与许光达时隔十年终于得以相见,两人相拥而泣。

1949年,70岁老农拿报纸到军区,指着司令员照片说:他是我的儿子

但此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就在相聚两个月后,邹靖华也加入组织,为了学习,她每周只回去一天,但即便是这么珍贵的时间,她还往往看不到丈夫,因为此时的许光达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1942年,许光达担心独立第2旅旅长,在山西一带进行对日的游击战,1946年,许光达担任司令员,率部在晋中与国军交战,1948年,许光达参与陕西战役,采取围城打援战术,围歼敌军三万余人,缴获了大批舞姿,瞬间改变了战局形势。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也就是这时,许老汉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位司令员,消失了二十多年的孩子,终于出现了,看到儿子的成就,他满心自豪,而许光达得知此事后,更是流下了愧疚的泪水,自古忠孝难两全,许光达当即抽出空回了老家,大家看到村子出了这么大的官,纷纷上门攀亲戚,就连自己的哥哥,也想借这位弟弟的光。

此时的许光达的级别已经不一般,为了遏制这股歪风邪气,他连夜召开家庭议会,表明自己的立场,对于许光达的决定,许老汉深表支持,并且也训告其他子嗣,不要去打扰许光达的工作。

1950年时,我国实行军衔制,看到许光达为国为民做出的攻陷后,决定授予他大将军衔,但许光达却认为自己还不够格,主动让衔,此事一度成为军中佳话。

此后,许光达一直兢兢业业,即便有了孩子,他也是铁面无情,家训只有四个字,那就是“清白传家”,当年的高风亮节之人,可以说是两袖清风,为国为民无私奉献,在1957年,90岁的许老汉在家逝世,按照习俗,亲人都要回去参加葬礼,而作为许光达的父亲,葬礼定是要庄重一些,哥哥们打来电话,让其主持丧礼,大搞排场,并且点名让带几十匹的白布。

死者为大,许光达内心纠结不已,因为此时国内正号召简办丧事,如果自己回去,那必定会惊动无数地方领导,排场必定会轰轰烈烈,最终,许光达想出了折中的法子,就是派部下带着200元钱代为料理丧事,一趟下来,200元没花完,还剩下了五十。哥哥们都觉得许光达不近人情,但只有妻子邹靖华明白,位子越高,做事就要越克制。

1949年,70岁老农拿报纸到军区,指着司令员照片说:他是我的儿子

1960年,因为自然灾害加上一些因素,全国上下粮食供给不足,不少人因为吃的开始四处乞讨,这时候,因为军队的伙食相对好一些,不少亲属纷纷涌了进来,当时国内刚恢复稳定不久,军队是重中之重,许光达只能下达命令,让动员家属尽快回去,否则予以开除。

没想到,这项决定刚颁布不到一周时间,老家的亲哥哥和弟弟也来了,看到兄弟饿的难受,许光达和妻子也不是滋味,但现在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自己,为了不破先例,只能铁心劝兄弟离开,兄弟十分愤怒,直接在许光达家里翻阅一通,结果看到他们吃的也都是一些鱼缸里的绿藻球,这下几人相对无言,只能默默离开。

后来,许光达有了儿子,在一次下班回家时,他竟然听到儿子在跟伙伴炫耀自己,小孩之间的攀比,让许光达瞬间重视起来,平时他因为工作忙碌,很少顾及儿子,以至于零花钱等不限制,如此一来,许光达当即按照工农子弟的标准要求儿子,生活费减少,上下学不准人接,并送入寄宿式学校,除此之外,他让儿子不准说自己的名字,如果学校有什么活动,必须填母亲的姓名,许光达以身作则,将清白传家做到了极致。

1949年,70岁老农拿报纸到军区,指着司令员照片说:他是我的儿子

在1969年,许光达因为意外,不幸逝世,当时的他只有61岁,辛辛苦苦了一辈子,还没来得及享受晚年生活,就匆匆结束了生命。纵观许光达这一生,可以说是文武兼备,有胆有识,而他本人也是光明磊落,坦荡正直,实乃高风亮节。

在缔造新中国的浴血奋战中,无数革命先烈牺牲自己,解放民众,不惧枪林弹雨,只求国民安康,让我们为这样的开国好将点赞加油,没有他们,怎么会有我们的现在,珍惜当下,好好生活,好了,本期解说到此就结束了,小伙伴们还想听谁的故事,记得评论区告诉我哦,明天我们不见不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