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少年,恋师生同学情  又到了一年毕业季,想起了49年前,在小学即将毕业前夕,我们五年级三班的八名“班委会”成员,系着鲜艳的红领巾与班主任张桂荣老师留下了这张合影。记得当时,老师亲自给我们每个人梳的辫子,感谢老师为我们留下了这张永久的纪念。49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这些“班委会”成员,除了记得自己是班长,其她的我已记不清谁是班里学习委员、卫生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了。那时的我们只有十二、三岁,是一群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少年,张老师也是刚走出校门不久分配到学校带我们的班主任,她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和蔼可亲,我们师生关系非常好,老师平时除了给我们授课,还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经常领我们去游泳、打乒乓球。在“辛勤园丁”的培养教育下,我们茁壮成长,以至于后来参加工作的我,在单位举办的职工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了女子单打三连冠的好成绩,我非常感谢老师的培养教育,终生难忘。这八名“班委会”成员里除了陈小萍同学,我们都是铁路子弟,都一直在铁路小学、中学读书。我们上初中以后,张老师也调到铁中教书,虽然不再教我们了,但我们还能经常见面。此时,聪明漂亮的陈小萍同学却转往地方学校读书,从此我们便失去了联系,后来听说她参加工作是在玉林市的一所小学教书,任教务室主任,退休后在广州带孙子。学生时代的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长大后会去干什么、将去往何处,没想到长大后的我们,如今却分散到了三省五市: 多才多艺的孟菊芳在广西南宁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工作,高级工程师,业余时间参加了广西歌舞剧院合唱团,是这八朵金花里唯一正规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自强自立的粟敏在广西南宁从事个体经营,曾干过铁路列车长,后调往地方单位工作,由于单位破产,她开始下海经商,现经营两家旅馆,是这八朵金花里唯一的老板娘。精明能干的李美英在广东茂名市茂南区司法局工作,副科级,是这八朵金花里唯一的公务员,退休后在广州带孙女。天生丽质的蔡玉君在广西玉林市医药有限公司从事财会工作,助理会计师,2010年由于单位改制转成民企,正好50岁的她提前办理了退休,现在广东湛江市与女儿女婿一起生活,是这八多金花第一个有孙辈的人。知书达理的李艳在玉林市食品公司从事财会工作,助理会计师。朴实无华的我1987年12月调入山东,在铁路工作,在单位任女工委主任、政工师。记得,2013年的春天我回到了玉林,分别与李美英、李艳、孟菊芳欢聚一堂,与蔡玉君也通了电话。李美英听说我回到了玉林,专程从广东茂名来看我,我们有整整30年没见了,同学见同学两眼泪汪汪,见面后的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谈起小学时这张照片、谈起学生时代,我们都很留恋那段美好的时光,还专程一同回到了我们的母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中学(现玉林市第十中学)。我们顺着学校周边走了整整一大圈,边走边慢慢的观赏着、细细的回味着,并在母校留影纪念。1978年6月我们高中毕业离开母校35年了,母校千变万化、焕然一新。原来,整个学校矗立在一座不高的山顶上,坡下是一个很大的池塘,我们每天上学时要绕过那个池塘,然后上坡到学校;现在,学校教室楼及办公楼仍在山顶上,但学校广场已整修为平地与公路衔接。当年的池塘已被填平,上面建起了房屋,学校大门也改为从公路边直接直通广场,从广场通向教室楼之间由一座水泥台阶连接。我们原来上学的教室楼已拆除重新建起了新的教室楼,学校四周都植上了树木,红花绿叶紧紧围绕着学校,把学校装扮的格外绚丽。看着母校越建越好,我们由衷感到高兴,并深深地为母校祝福,祝母校宏伟、壮大、蒸蒸日上。是啊,当年的八名“班委会”成员在小学读书时都是班里的骨干,走上工作岗位上依然是好样的,她们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散发着别样的芳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管在哪里生活、干什么工作,开心就好、健康就好。现在的我们都已步入了中年,作为小学同班同学,我们至今都保持着联系,与张老师也有联系,这就是同学情、师生情。












 张玉梅,女,原铁道兵七师二代,生于广东湛江,长于广西玉林,祖籍山东高密。1978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1月入党,大专学历、政工师。历任打字员、党委干事、党委主任干部干事、工会女工委主任等职。业余爱好写作、绘画、摄影、编织、手工制作。曾在《齐鲁晚报》、《潍坊日报》、《山东老干部之家》、《济铁工运》、《济铁政工》、《济铁老年》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并有多篇散文、绘画、摄影和手工制作在新华网、今日头条、捜狐、阳光军魂、老兵原创之家、铁道兵战友网、文化网、写生北京等媒体上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