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一儿童节 | 来自世外桃源的童谣

 skysun000001 2022-06-01 发布于北京

9月份的古伦村,正是稻谷丰收的季节。成片的金黄稻田间散落着三三两两的房屋。青山怀抱,绿水环绕,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美得像是一个世外桃源。

图片

古伦村位于黔桂湘三省交界,湖南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的一个纯侗族聚居村落,这里有着纯粹优渥的自然风光,古朴传统的木构侗寨建筑,还有淳朴天然的侗族人民。

图片

我和摄影师魏同学跟随小河的寻谣团队来到古伦村,寻找那些即将消失的侗族童谣。小河,本名何国锋,1975年生于河北邯郸,作为“美好药店”乐队主唱,他身上还被贴上了其他标签:实验音乐人、当代先锋艺术家……但他对这些称谓并不在意,我问他你最喜欢人们怎么称呼你时,他说:“我是田巧云和何萍所生的第三个儿子。”

图片

小河的寻谣计划于2018年在北京发起。他在北京的公园里、胡同里找老人,请他们唱童谣。《卢沟桥》是小河找到的第一首。一位79岁的何姓北京大爷,唱了一首京味儿浓郁、旋律古朴的儿歌《卢沟桥》:“卢沟桥,卢沟河,卢沟桥上走骆驼,桥上驼铃叮咚响,桥下芦花一片白。卢沟桥,卢沟河,卢沟桥上狮子多,桥上狮子数不清,桥下芦花一片白。”

图片

听何大爷唱完小河感触特别深,“强忍着没有哭,因为我们已经找了一周的公园,那天也是走了一大早上,忽然碰见了何大爷,听到了我做音乐这么多年从没听到过的一首歌,它的旋律特别好听,歌词很少,但光读你就很有画面感,而且还有声音,仿佛能听见骆驼在桥上走的节奏。在这之前,寻谣只是一个想法,这首童谣,告诉我们这件事情做对了。”

图片

为什么是童谣,而不是别的音乐形式?小河说:“童谣本身是一个可以跟更多年龄层的人共振的一个类别,所有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都曾在妈妈或者奶奶姥姥的怀里听过歌。”

图片

从北京的胡同开始,寻谣开始在全国铺展开。在古伦村寻谣之前,小河已经走过杭州、长沙、上海、广东古劳、福州、邯郸、洛阳、晋城、延安、西安、银川等多个地方,采集及活化童谣50多首。这次来古伦村,也是想接触一下少数民族童谣。

图片

侗族是一个有着丰富音乐文化的民族,唱歌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年长者教歌,年轻者唱歌,年幼者学歌,歌师传歌,代代相传,成为社会习惯。老一辈人上山干活累了唱歌,下雨天没活可干聚在一起唱歌,唱歌就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古伦村有自己的芦笙队和腰鼓队,逢年过节会在一起表演节目。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会唱老歌的已经不多,侗族童谣也面临着消逝的命运,老年人唱的一些童谣年轻人也很难翻译出准确的歌词。寻谣团队这次召集了十多位志愿者,大家分成4个寻谣小分队,在懂普通话的当地人带领下,逐一拜访村里的老人,打捞古老的侗族童谣。

图片

包着头巾的侗族奶奶们爱笑而羞涩,虽然语言不通,需要通过翻译来转换,但能感受到她们的真诚,几乎每到访一户,村民都会热心挽留队员们吃饭。正是稻谷收割的季节,许多人并不在家,这个时候去稻田寻找他们是最好的办法。有时询问进行一半的时候,一阵乌云过来,大家停下寻谣任务,一起去帮忙收正在晾晒的谷子。稻谷壳粘在皮肤上有点痒,村民们急忙阻拦寻谣团队,但哪能拦得住大家的热情呢,大家飞快地把稻谷装袋,把袋口扎紧,小河身先士卒,抱起五六十斤重的袋子从地里搬进三轮车里,他融入这个环境是那么地自然。收割后的稻田有人点燃了秸秆,烟雾腾起,意境梦幻,背着阮的小河手舞足蹈一路蹦跳着穿过稻田,像是一个孩子。

这丰收的季节,寻谣团队也是收获颇丰。不愧是爱唱歌的民族,村民们在3天里贡献了好几十首内涵丰富、风格鲜明的侗族童谣。

有向陌生人传递结交友谊的童谣《对花歌》:

轻轻结、结菜花

菜花不结我结你

我结你来你对歌

轻轻结,结桃花

桃花不结我结你

我结你来你对歌

轻轻结,结李花

李花不结我结你

我结你来你对歌

有讲述小朋友做游戏的《抓小偷》:

银锅煮饭

米饭又香又甜,又好偷

抓住谁,谁就是小偷

……

一对姐妹,小时候常在一起玩耍,一起唱歌,长大后随着出嫁两人分开,这些年为了生活各自奔波,等到老年,回到村里带孙子才再次相聚,60多岁的两个人因为寻谣团队的造访,再次坐在屋檐下唱小时候唱过的童谣。“他们唱什么歌,其实对我来说也不重要,因为他们那一刻在一起唱歌的那种美,其实就是给我的最大的礼物。”小河说。

图片

寻谣团队从80多首童谣中挑选了十几首分两天在村里进行现场演绎。在村里百年树龄的大树下,古老的小桥边,收割后的稻田里,侗族传统鼓楼旧址上,孩子、老人,村民,外来的我们,聚在了一起,一遍遍排练,从一开始不知道要干什么,到最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可进入可出来的点,达到一种默契。流传上百年的童谣从满脸皱纹笑意盈盈的一个个侗族老人的喉咙里流淌出来,配上小河团队阮、手风琴、摇铃、大鼓等乐器的伴奏,即兴加入老人们的纺纱车、腰鼓队的腰鼓和芦笙队的芦笙,和着大自然里的潺潺流水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那一刻,时光仿佛变慢,在这个美丽的侗族村里,在音乐造就的特殊通道里大家相遇,虽然语言不通,但音乐跨越一切障碍,将我们紧紧相连……

图片

“这些声音经过奶奶们的人生,带着她们的故事和回忆从喉咙里发出来的那一刻,就是最美好的。这个音乐里不只有她们的唱或者是我们的演奏,而是能加入更多当地本身的元素,芦笙队也能加进来,腰鼓队也能加进来,整个村里的人都能参与进来,每个小我都很珍贵,这些留下来的童谣录音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小河介绍,“寻谣计划”不能简单理解为“找歌”,它是一个 “通道”,让所有参与者实现人跟人、现在与过去的连接,现场发生、自然传承,音乐不是目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才是。

图片

每首童谣演绎的现场都不一样,“没有总谱,没有套路,没有谁非得要去按照谁的要怎么样。它是自然形成,像堆积木一样,错落有致,每个人去找自己的那个位置,然后就搭起来了。这样长出来的是一个自然的音乐,它充满了很多人的个性和情感在里面”。在众人的参与下,童谣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长成了一个新的东西,童谣不止是停留在民间默默地口口相传,它需要有更多人去把这个种子带走让它去长成新的样子。是啊,这些童谣值得被更多人听到,我们当代的孩子们也值得拥有这样好的音乐。

来源:BRTV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